第一节 合江剿匪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活动于合江地区的国民党建军土匪,约有十几大股,总人数近万人
。
(1)谢文东匪股。先称“东北民众军第三师”,后又被蒋军加委为“中央挺进军第十军
”,谢为“军长”,有1000余人。所部有秦美三、张宝君、关康等股,盘踞于佳木斯、勃利
之间的湖南营、东驼腰子、石头河子一带。(2)李华堂匪股。先称“中央忠义救国军”,后
称“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集团军”,李为“总司令”,约1000余人,主要盘踞在依兰的土
城子、刁翎一带。(3)张雨新匪股。称“中央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张为“中将副军长”
,有近千人,盘踞于勃利、西刁翎一带。(4)孙荣久匪股。称“中央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第
二军”,孙为“军长”,有600人,盘踞于勃利、林口一带。(5)孙景涛匪股。称“东北宣
抚”第二师,有500余人,盘踞于依兰太平镇一带。(6)赵秉镛、尤德荣匪股。称“东北光
复军”,有300余人,活动于富锦、绥滨、同江一带。(7)俞殿昌匪股。200余人,活动于宝
清、集贤一带。此外,还有王福、李延惠和郎亚斌各匪股。
1945年11月,中共合江省委召开会议,研究了合江地区的匪情,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的战术,将土匪彻底歼灭。为适应剿匪作战的要求,合江军区于1945年底从军区
领导机关中抽调人员组成精干的剿匪前线指挥部,由司令员方强率领,随军指挥作战。
合江剿匪,大体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6年1月到8月。1946年1月12日,合江军
区在依兰召开剿匪动员大会,旋即出师东征。这时的匪情是:以谢文东为首的土匪主力正集
结依兰以东,准备夺取依兰县城。剿匪部队于1月中旬以重兵突击匪重要据点团山子、道台桥
及周围各村屯。首战告捷,歼谢文东股匪孙景涛大部,缴步枪200余支,轻机枪3挺。匪军遭
此打击后取麇集联合作战方式。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等匪部集中在依兰三道岗
、桦南、湖南营一带,匪势虽有增强,但却为剿匪部队集中消灭匪军实力提供了条件。部队
连续向匪军发起进攻,占领了三道岗、湖南营等匪军据点,匪军溃退。部队乘胜进击,突袭
张雨新总部所在地双河镇,俘匪“十五集团军参谋长”舒大光以下500余人。2月1日,剿匪部
队西进松花江南岸大罗勒密、方正县,全歼李华堂匪股高明山部700人,并同松江军区部队会
师。
剿匪部队西进后,匪残部又迂回至依兰南部老巢,部队即回师进剿,迫敌窜至依兰县的
刁翎镇。为全歼残匪,剿匪部队于2月26日攻打刁翎。一团、五团、十五团、独立四团在黑背
山与匪军展开激战,将其击溃,歼敌300余人。剿匪部队进占刁翎后,又绕过林口,西进滴道
、鸡西,先后在依兰中心屯全歼顽匪500,在二道沟歼灭股匪大部,3月28日在柳树河子与牡
丹江部队会师。
1946年4月24日,剿匪部队四支队一团在勃利青龙山把孙荣久部包围。在军事打击和政治
攻势下,孙荣久率全部匪军200多人投降。四支队乘胜进剿,将小五站、七台河等处股匪歼灭
。5月下旬,剿匪部队集中优势兵力进剿在刁翎、三道通一带的张雨新、李华堂匪部,毙、俘
匪100余名,迫使800余残匪逃进牡丹江两岸的森林中。
1946年6月,合江军区剿匪部队与牡丹江军区及三五九旅剿匪部队配合,分3路合围盘踞
在东安、密山一带的谢文东匪部,毙、俘匪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匪残部向宝清、富锦
逃窜。6月30日,攻克土匪占据的宝清县城,歼敌800人,1500人投降。7月3日,又在富锦、
桦川之间歼匪1400余人,残部溃败逃入荒无人烟的大草原。四支队穷追8昼夜,俘匪团长以下
875人,毙伤100人,争取匪800余人投降。7月23日至25日,在九间房、柳毛河一带俘匪“五
十二军军长”孟尚武以下100余人。至此,合江地区土匪,除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等匪首
逃脱外,大部肃清。
合江剿匪第二阶段从1946年9月到年末。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清剿小股流窜残匪,
搜捕匪首,防止其死灰复燃。这时的匪情已处于瓦解状态,总兵力不出1600人,分散在深山
老林之中。
先是三五九旅八团和合江骑兵团把谢文东残部包围在牡丹江四道河子以北加以歼灭,11
月20日,生擒匪首谢文东。接着是依兰剿匪部队于12月5日在搜山时抓获匪首张雨新,12月1
2日俘匪首李华堂。最后剩下惯匪孙荣久(孙曾被我俘,后潜逃)带100多骑匪,东逃西窜,
穷途末路,终于在1947年3月26日被桦南县大队捕获。
1946年12月30日,东北日报报道:“合江股匪全部消灭。”
合江地区剿匪以彻底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