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元 代
元代,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属水达达路和开元路;嫩江流域属蒲峪路万户府和肇州
蒙古万户府。1271年至1294年间元朝在奴儿干地方设“东征元帅府”,统辖吉列迷、兀者、
骨嵬、水达达路等地乡兵、乣军及屯戍汉军。
蒙古族入主中原前,实行部落征兵制。即把游牧部落首领的私人护卫军扩建成精锐之师
,平时轮番为朝廷入值宿卫,兼务杂役;战时则为“大中军”,名“怯薛”。按照蒙古族的
传统,“生长于马鞍间,人自习战”,男子凡“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佥为兵”。
以万户、千户、百户的军事行政编制统一编组,“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领兵
的百户、千户、万户皆是部落的世袭首领。
元代入主中原后设枢密院统领国家军队,正式分兵、民之治,进一步完善“军户”制度
,和“奥鲁”组织,以保证兵源和粮饷。同时,保留了“怯薛”制,增设侍卫亲军和守备诸
军,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屯防体系。“军户”制度限制士兵及其家属属于军府,所以称之为
军户。军户子弟世代为兵,非经放免,不得脱军籍。“奥鲁”组织是一种屯防制度,即蒙古
人出征,举家同迁,在屯守地近处安置家口、屯辎重,此地便称之“奥鲁”。
1229年,蒙古族开始实行有限征兵制。按兵制“每一牌子,签军一名。限年二十以上,
三十以下者充之”。并立军户法,凡入军籍者,世代为兵,自身战死、病死,则由弟或子替
补,遇有战事,随时签军。黑龙江地区实行统一的征兵制。元史记载:1264年(元世祖中统
四年),“女直、水达达及乞烈宾地,合签镇守军,命亦里不花签三千人,付塔匣来领之”
。此外,亦依制屯田。元史载:“蒲峪路屯田万户府,世祖至二十九年十月,以蛮军三百户
女直一百九十户于战平府屯种……。仁宗大德二年,拨蛮军三百户属肇州蒙古万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