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剿匪作战中的政治工作

  一、部队的政治工作
    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为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任务 ,于1946年6月作出关于剿匪工作的决定,规定剿匪政治工作方针是:配合军事上猛打穷追, 钉楔堵击,彻底消灭的方针,鼓励军队士气,克服一切困难,瓦解动摇分化匪军下层,以达 军事歼灭目的。
    在剿匪作战前,部队的领导和政治机关都结合部队实际情况和剿匪斗争重要性,进行深 入动员。当时西满、北满各军区针对所属部队前期剿匪常常扑空,加之天气寒冷、部队疲劳 ,干部战士中出现的剿匪情绪低落的情况,及时发出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各部队进行深入的 政治动员,在党内外发动讨论,启发觉悟,提高认识。发动干部战士在剿匪中勇于吃苦,不 怕扑空,坚决执行命令,严守纪律,提高了部队的战斗情绪。黑龙江军区龙南军分区关于剿 匪中政治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号召每个干部战士,不怕疲劳,不怕冻饿,不避昼夜,冒 风冒雨,坚决服从命令,克服一切困难,达到穷追、截击、驻剿、将胡子消灭而后已的决心 。没有深入的连队动员,不明确行动任务,战士自觉的英勇也就不会发扬出来。”
    为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剿匪部队领导和政治工作人员注意把握部队的思想变化与情绪 波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解释、鼓动,提高士气。当时各剿匪部队普遍存在“三怕”思想, 即怕扑空,怕疲劳,怕伤亡。当剿匪扑空时,部队中出现急躁、灰心情绪,部队领导针对这 种情况,及时向干部战士讲解十网打鱼一网成功的道理,教育部队要积极活动,耐心反复进 剿。当剿匪疲劳时,及时鼓动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怕跑路,不怕饿饭,不怕风霜雪 雨,不分昼夜积极活动,说明即使打不到土匪,穷追也可以使其难于生存,最后必然歼灭土 匪。当剿匪伤亡时,各部队对牺牲的战士都做到择地好好埋葬,在掩埋时都举行入葬丧礼和 呼口号,化悲痛为力量,激发为战友报仇心理,提高士气;对负伤的战士都指派专人负责担 架、救护,精心照顾。并向部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说明打土匪牺牲与打国民党反动 派牺牲一样光荣,号召大家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激励部队更加果断勇猛,不怕牺牲。
    剿匪作战中政治工作的另一方面是部队中官兵一致、上下一致,传统作风的发扬,采取 的形式是“做”,是无声的政治工作。这种政治工作,最能激发部队的团结精神和牺牲精神 。合江军区贺谭部队1946年底在连续两个多月跟踪兜剿谢文东、张雨新股匪过程中各级指挥 员均能与战士同甘共苦,一起爬山涉水穿林,一起啃冻馍,与战士一起饿着肚皮追击土匪, 偶尔炊事员煮点小米粥改善生活,每人喝一碗,干部不比战士多喝一口。克服了难以想象的 艰难困苦,终于消灭了这股土匪,俘获匪首谢文东、张雨新。贺晋年司令员在总结这次剿匪 经验时指出:“对部队进行深入动员和不断鼓励,特别是首长亲自讲话,和部队一同上山, 与战士共艰苦,这样才能鼓励士气,又能及时掌握情况。”合江剿匪经验总结中也写到:“ 部队情绪高涨,一切困难皆可克服。故适时鼓励部队,不断深入动员,提高与掌握部队情绪 为重要关键。而首长与部队同甘苦是最有力量的鼓励工作。”在追剿刘山东股匪时合江军区 副司令员李荆璞带领部队前后1个多月,在严寒、积雪、深山之中连续行军、奔袭4000多里, 各级干部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李荆璞夜里宿营叫战士睡火炕,自己铺草睡地下,使 战士们深受感动。特别是从乌拉嘎到乌云,3天走了300多里的山路,夜间露宿,很多战士的 手、脚冻坏了,但谁也不吱声,也不向领导报告,坚持进军,最后终于歼灭了刘山东股匪。
    为激发部队的勇敢精神,在剿匪中广泛开展了立功运动。各军区和剿匪部队都召开了“ 立功动员大会”,号召:“人人立功、个个当勇士。立了功劳不骄傲,功劳上面加功劳。” 发动和组织了战斗竞赛,连、营、团都建立了功劳簿,连队还设立了评判委员会,每一战斗 结束,有功者受到表扬奖励,并被选拔为战斗英雄模范。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 关于颁发夏秋剿匪指示的命令中指出:“开展部队在剿匪中的立功运动,这一问题应普遍地 由下而上地进行研究讨论,评功记功,人人立功,团体立功。”龙江军区龙南分区政治部19 46年10月4日提出模范战士条件是:“一、服务命令要坚决,作战遵守战场纪律者;二、不犯 群众纪律,吃苦耐劳,对同志有友爱互助精神者;三、在战斗中英勇行动,缴获枪弹或捉获 俘虏一人以上者;四、瞄准射击,节约子弹,而杀伤敌人多者;五、在平时动员同志的战斗 情绪,在战场帮助鼓励同志英勇战斗者。以上五条件,与同志平时行动结合而进行评判,够 三个条件者即为模范。”合江军区政治部1947年7月3日提出的战斗英雄条件是:“一、服从 命令,遵守纪律;二、坚决英勇;三、缴枪多,捉俘虏多,战斗中善于鼓励并起带头作用。 ”并规定给战斗英雄或模范以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奖励。
    在剿匪中发现与考验积极分子,吸收一批真正的积极分子入党,仅合江军区在半年多的 剿匪中就发展党员1000多名,形成了中坚队伍,加强了连队政治工作力量。
    在剿匪作战间隙适时进行整训,主要是搞诉苦复仇教育,使部队中新成分的阶级觉悟得 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爱护人民的教育,加强纪律的教育,使部队长期在外活动,减少和 杜绝违纪问题的发生。
    根据任务、环境提出适当的口号,也是在剿匪作战中对部队进行政治工作采取的一种形 式。有配合总的剿匪方针提出的口号,如“活捉匪首,消灭匪首,捉到与打死匪首,即等于 完成任务三分之二,若未消灭匪首,即使将其匪部歼灭,亦不算彻底完成任务。”有的是配 合具体剿匪任务提出的口号,如追剿李华堂股匪时提出:“敌人进山追进山,敌人上天追上 天,不捉匪首誓不还。”在战斗过程中及时提出简短有力的鼓动口号,在冲锋时提出“勇敢 前进”,追击时提出“不让跑掉一个,快追上去!”,在打扫战场时提出“统一收集,统一 分配”,进村或进城时提出“不动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认真总结经验。每一战斗或战役行动结束后即进行总结评功,表扬好的,批评差的。总 结剿匪中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是提高部队军事政治素质的重要工作,有的部队还在总结中通 过战士座谈,开展群众性的讨论,收获甚大。
    二、对群众的政治工作
    (1)作好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各剿匪部队政治机关都抽调干部成立工作队,随军行动 ,专门进行群众工作,每到一地,即与地方党政联络,调查民情、匪情、组织联防自卫运动 ,建立政权与农会自卫队,发还劫藏物等。每个连队还选出党内外的优秀分子,组织了民运 小组,专门进行调查宣传与检查纪律等工作。各剿匪部队还发动每个指战员做宣传工作,提 出了“走一村,宣传一村;见一人,宣传一人”的口号,使人民群众对于民主联军从不了解 到了解,由害怕到拥护。各剿匪部队还派出大批工作队,帮助人民群众组织生产,开展生产 运动,并取得成绩。从而使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深切地体会到民主联军的主张与 措施是全心全意为他们谋福利,真正为他们办事的,共产党是他们最好的“勤务员”。
    (2)严格群众纪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群众。当时参加剿匪的部队都严格规定:不 得随便拉群众大车牲口,不得抓夫,不得向群众换好马,不得向群众索取油盐、细粮,严格 执行粮票、柴票、马车票制度。住房子要照顾群众,不要使群众在冬天住不到暖炕,房子要 打扫。买卖要公平,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偿。严禁随意没收、借故敲诈等行为。剿匪部队 严格执行了上述规定,使人民群众从民主联军的行为与旧军队土匪的行为比较中,受到深刻 教育,进而拥护民主联军,帮助民主联军剿匪。1946年10月松江省二地委召开的投降土匪头 子座谈会上,他们说,最怕群众发动起来后匪情反映的快,怕老百姓发动起来他们不再能进 屯子。这生动地说明我军对群众进行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3)缴获土匪抢劫群众的财物,要如数退还群众,使基本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各剿匪部 队在作战中缴获很多物品,除军用物品外,凡土匪抢劫的群众财物,一律发还群众,由工作 队配合地方党召开群众大会,发还原主或分给群众,配合政府对被害群众进行抚慰,个别的 还加以救济。这样就使广大群众和土匪撕破了脸,自动地组织起来到处收捕隐藏起来的散匪 ,造成群众性的剿匪斗争。
    三、对土匪的政治工作
    对土匪除给予军事打击外,采取政治攻势以促进其内部瓦解。
    (1)组织宣传队。各剿匪部队都有组织有计划地组成临时宣传队,在土匪活动地区进行 广泛宣传,张贴布告、书写标语、散发传单,进行战斗喊话,使其了解民主联军的政策。这 对瓦解土匪,争取土匪的下层弃暗投明,起了明显作用。活捉土匪头子孙荣久时,就是经过 1个多小时的战斗喊话,使其自知难逃,只好投降。
    (2)坚决执行优待俘虏教育俘虏政策。剿匪部队明确规定,无论在战斗时,非战斗时, 只要土匪来投降,交枪交马一律不杀害。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投降不杀,缴枪留命,回家 分地。”争取了动摇的被欺骗的、盲从的土匪;分化、瓦解、麻痹了自觉的坚决的顽固的土 匪。在这一政策攻势下,各地均有土匪投诚。松江省政府制定统一的“自新证”,使各地投 降的土匪持此证即可回家乡,当地政府与人民不咎既往,不论罪恶大小,一律赦免无罪。有 力地配合了部队对土匪政治攻势的开展。
    (3)做土匪家属、亲戚、朋友的工作,召集他们开座谈会,解释政府的宽大政策,说服 土匪的家属亲友用各种方法,如写信、派人等,去将他们争取过来。这一工作收到了明显效 果。1946年12月6日东北日报登载的贺晋年司令员对记者谈依兰剿匪经验时指出:“对土匪除 采取军事攻势外,还应采取政治攻势,特别要利用匪之家属关系,要优待俘虏与自新官兵, 要老百姓写信等办法,以配合军事上的胜利去瓦解敌人,这次谢文东匪部的溃散投降,上述 办法也起了很大作用。”
    (4)瓦解劝降。配合军事进剿,通过一定社会关系,择定具体的土匪对象,派遣专使持 负责首长的信件去劝降。如三道岗、刁翎、仙洞等战役都使用了这种办法,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