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医 务

  民国初年驻黑龙江省军队中的医务人员十分缺乏。1912年11月,由清末黑龙江新军第一 混成协改编的陆军混成旅(辖1步兵团、1骑兵团,每团3个营)。医务人员的编制情况是:旅 部、团部均设1名副军医官,每营设1名军医长和1名军医。全旅共编有9名军医长和6名军医。 而实际缺额又很大,步兵团缺军医长1名、军医3名,骑兵团缺军医长3名、军医3名,全旅共 缺军医长4名、军医6名。实有医务人员5名。因此,军队中生病的官兵都要到地方找人诊治。 当时,北京政府陆军部批准黑龙江都督府设军医课,但黑龙江都督宋小濂认为“江省军医人 才缺乏”、“军医课事务稍简”,电请陆军部将军医课的编制员额拨给军务军需两课。1914 年5月,都督府改为护军使署,护军使朱庆澜根据北京政府陆军部下的编制,又照章设立了军 医课。军医课设课长1人,一等课员、二等课员和雇员各1人,军医课还附设了急诊室,由课 长和课员担任治疗。
    1914年8月朱庆澜为镇安右将军,整顿黑龙江军务,将黑龙江陆军混成旅与“防营”合并 ,编成陆军第一师。陆军第一师编有两个旅和1个骑兵团,其医务人员编制是:师部设二等军 医正1人,旅、团部各设三等军医正1人,每营设军医1人,但每团的第一营不设军医,由团部 军医兼管,全师共编军医18人。实际上,营里的军医大部分缺额。
    陆军骑兵第四旅编有3个团,其医务人员编制是:旅部不设军医,团部设三等军医正1人 ,营部设军医1人,但每团的第一营不设军医,由团部的军医兼管。全旅共编有军医9人。
    1917年12月,新任黑龙江省长兼督军鲍贵卿将全省军队编成混成旅两个、骑兵旅两个和 炮兵1营。混成旅编有步兵、骑兵各1团。其医务人员编制情况是:旅部不设军医,团部设三 等军医正1人,每营设一等军医1人,全旅共编军医7人,两个混成旅编军医14人。骑兵旅编两 个骑兵团,其医务人员编制与混成旅相同,但由于骑兵旅每团只编两个营,因此医务人员数 量少于混成旅,每个骑兵旅编有军医3人,两个旅共编军医6人。炮兵营设军医1人。共编军医 21人,实际缺额很多。另外,还在齐齐哈尔成立了黑龙江陆军医院,设院长1人,由督军府军 医课课长兼理,医官若干人,由各团、营军医调充,还配备药工人员两名,一等司药1人,二 等司药1人,会计兼庶务1人,书记1人,雇员2人,看护士1人,看护兵8人。这是黑龙江军队 最早成立的医院。
    1919年9月,奉军第二十九师进驻黑龙江省,全师无军医编制。1928年11月,张学良将黑 龙江军队改为国防军和省防军,以旅为编建制单位。新编的各旅旅部均增设军医处和直属卫 生连。军医处设处长1人,三等军医正1人,书记官1人。卫生连由军医处直接领导,编看护士 62人(上士14人,中士23人,下士25人)、看护兵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