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 道
国道是以首都北京为中心,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大军区,重要大中城市、港
站枢纽、工农业基地等主要干线公路。1981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交通部以计交789号文
件联合发出了《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的通
知》,确定全国国道70条,10.9万公里(1982年订正为11万公里)。国道分三类:第一
类为首都放射线11条,黑龙江省有北京至哈尔滨路线;第二类为由北向南纵线28条,黑龙江
省有鹤岗至大连路线、黑河至大连路线、明水至沈阳路线、哈尔滨至富锦路线、哈尔滨至伊
春路线;第三类为由东向西横线30条,黑龙江省有绥芬河至满洲里路线。黑龙江省共有国道
7条,3421.4公里。其中,重复里程20.2公里,断头路里程278公里。晴雨通车里程3123.2公
里,占国道里程的91.3%。按公路等级划分,有一级公路29.4公里,二级公路446.8公里,三
级公路2003.8公里,四级公路643.2公里。按公路路面划分,有水泥混凝土路面5公里,沥青
路面755.3公里,渣油路面656.9公里,砂石路面①(①砂石路面,即泥结、级配碎(砾)石
路面。)1093.5公里,砂土改善路面612.5公里。
上述黑龙江省境内的7条国道,贯通46个市县,占全省市县的59.3%。1950年以后,黑龙
江省对国道多次进行修建。198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限期接通各级干线断头路的决定》,
黑龙江省交通局把打通断头公路作为公路建设重点,至1985年,接通断头路122.32公里。同
时,对已通车的国道也相应地进行了改建和提高。
一、北京—哈尔滨公路
北京至哈尔滨公路,全长1245.6公里。即由首都北京起,经过5个省市。沿途主要经过通
县、丰润、秦皇岛、山海关、锦西、沈阳、长春,跨越拉林河,进入黑龙江省双城,至哈尔
滨。
这条公路,黑龙江省通过里程为82公里。哈尔滨至双城44公里,为通车路段。其中:哈
尔滨18.7公里,于1964年改建为砂石路面,1965年至1966年又铺装2.5厘米渣油表处面层;双
城25.3公里,于1974年至1977年改建成10%剂量、20厘米石灰土基层,2.5厘米渣油表处面层
。哈尔滨至双城公路已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据1983年交通量调查,哈尔滨至双城间,年平均
日混合交通量为1067台,其中汽车689台。双城至拉林河(省界)38公里,为断头路。
二、鹤岗—大连公路
鹤岗至大连公路全长1806.4公里。路经东北三省,从黑龙江省的重要煤城—鹤岗起,经
佳木斯、桦南、林口、牡丹江、宁安、东京城至小山咀子(省界),进入吉林省敦化、通化
,经辽宁省桓仁、丹东、金县,至大连。
此路线黑龙江省通车里程为569.8公里。
鹤岗至佳木斯段。公路长65.9公里。到1974年已建成三级公路砂石路面。1979年至1983
年,鹤岗市交通局和矿务局密切配合,进行了出口路改线工程,利用矿渣和煤矸石,修筑了
26.5公里二级公路路基,铺装了19公里沥青路面,缓解了城市出口车辆拥挤状态。
佳木斯至牡丹江段。公路长337.4公里。其中:佳木斯至桦南92.7公里,于1981年至198
2年已改建为三级公路碎石路面。桦南至林口130.4公里,其中有127.5公里为断头路。林口至
牡丹江114.3公里,原有公路标准较低,线型弯曲。于1966年1月,黑龙江省公路管理局、牡
丹江行署交通局、林口县交通科共同组织设计(按老五级公路标准)。牡丹江行署从海林、
宁安、鸡东三县调集民工1500人,林口县抽调民工2000人,黑龙江省公路管理局派10名技术
人员,同年5月开工,11月竣工。这条公路已铺上了砾石、风化石和砂土改善路面。
牡丹江至小山咀子(省界)段。公路长166.5公里。到1982年,牡丹江经宁安至东京城8
2.4公里,已有51公里铺上黑色路面;东京城至省界小山咀子(省界)84.1公里,已修成碎石
路面。1984年,牡丹江市对傍山临河出口路进行了改线,于牡丹江大桥出口处修建8.6公里二
级公路沥青路面。
到1985年,鹤岗至大连公路,黑龙江省有二级公路35.1公里,三级公路290公里,四级路
117.2公里;有沥青路面27.6公里,渣油路面51公里,碎石路面246.5公里,砂土改善路面11
7.2公里。
三、黑河—大连公路
黑河至大连公路,全长1734公里。这条公路,由黑河市出发,经孙吴、北安、克东、拜
泉、明水、青冈、兰西、呼兰、哈尔滨、阿城、双城、五常等13个市县,过拉林河牛头山大
桥进入吉林省榆树县,经吉林、梅河口、沈阳、海城,至大连。其中,黑龙江省通过里程为
690.6公里。
黑河至北安段。公路长280公里。从1952年开始,除对公路进行整修外,陆续修复、改建
了一些木桥,以维持通车。1964年至1984年,对黑河至北安公路曾进行多次改建,已达到三
级公路碎石路面,桥涵为全部永久性结构。
北安至哈尔滨段。公路长323.2公里。其经过主要产粮地克东、拜泉、明水、青冈、兰西
、呼兰等县,交通量较大。1968年至1973年,此路经过修建已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有282公里
公路铺上了渣油路面。从1976年开始,先对哈尔滨至明水公路进行改建。本着充分利用旧路
的原则,改善了不合理弯道,将兰西、青冈两县城通过路段改为城外绕行。到1980年,哈尔
滨至明水168.3公里已全部建成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另有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引道工程8.8公里
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5公里和沥青路面3.8公里,于1986年完工。1983年,又对明水至
北安公路进行改建,长146.1公里。到1985年,明水至克东105.4公里公路已完工。
哈尔滨至牛头山(省界)段。公路长87.4公里。经平房、周家,过拉林河,进入吉林省
榆树县。其中:哈尔滨市区24.3公里,于1979年修建成渣油路面,1984年改建为沥青路面。
周家至拉林河63.1公里,在1966年修建为四级公路,铺上了碎石路面。
到1985年,黑河至大连公路,黑龙江省有一级公路8.8公里,二级公路168.3公里,三级
公路409.7公里,四级公路103.8公里;全线有水泥混凝土路面5公里,沥青路面301.8公里,
碎石路面343.1公里,砂土改善路面40.7公里。
四、明水—沈阳公路
明水至沈阳公路,全长681.2公里。由明水起,经安达、肇州、肇源,跨第二松花江进入
吉林省扶余县,再经内蒙古金宝屯,进入辽宁省法库,至沈阳。其中,黑龙江省通过里程为
217.3公里,与黑河至大连公路重复里程9.9公里。
明水、肇州、肇源3县境内不产砂石,原有公路均为土路。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于1
956年在肇东县昌五南门外,用石灰土做基层进行路基稳定取得成功之后,从1958年至1961年
,把肇州至肇源30.3公里的路段改建成用石灰土做基层,铺筑6厘米泥结碎石面层。1963年,
在安达至明水路段上修筑1.8公里、8%剂量、18厘米的石灰土基层,2.5厘米渣油表处面层的
试验路面。1965年到1968年,分别由明水、青冈、安达三县施工,将明水至安达92.2公里路
段(不包括重复里程)改建为三级公路标准,基层为18至22厘米石灰土,面层为2至2.5厘米
渣油表处。明水至安达公路是黑龙江省修建的第一条渣油路面,采取依靠地方,组织建勤民
工、民车修筑,每公里修建费用1.8至2.2万元。
1969年至1976年,相继将安达、肇州至肇源115.2公里路段修筑成用石灰土作基层,2.5
厘米渣油表处路面。肇源与吉林省扶余县有松花江相隔,设有渡船相通。
这条公路,黑龙江省通过里程已全部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共铺渣油路面207.4公里,其中
:明水6.8公里,青冈32公里,安达86.3公里,肇州59.2公里,肇源23.1公里。安达到明水间
交通量较大,1983年平均日混合交通量3232台,其中汽车1236台。
五、哈尔滨—富锦公路
哈尔滨至富锦公路,全长562.9公里。这条公路,经宾县、方正、依兰、佳木斯、桦川、
集贤至富锦。由富锦东北行,可通往边境贸易港口同江县。
哈尔滨至宾县段。公路长63.2公里。1954年已全部铺上了砂石路面,达到了晴雨通车。
黑龙江省交通局从1976年开始对哈尔滨至宾县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其中:哈尔滨
为19.3公里由哈尔滨市公路处施工,1980年竣工。阿城、宾县为43.9公里。原有路线弯多坡
急,路基偏低,改建时做了较大改变,在纵段上采取了大填大挖的割线设计,有八处深2至9
米的路堑和八处高5至19米的路堤。路面结构:底基层为13至31厘米8%剂量的石灰土,基层为
12至16厘米10%剂量的石灰土,面层为8厘米沥青贯人,1.5厘米黑色热拌料,使用的55号大庆
氧化沥青。1979年竣工。及至1980年春融期,宾县路段发生了大面积破损,黑龙江省交通局
组织有关部门对这条公路进行了弯沉、石灰土分层含水量测定,发现油面渗水和龟裂,使基
层石灰土表面有2至3厘米饱水湿软,出现多处翻浆。在总结、吸取设计、施工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决定从1981年到1982年对宾县路段进行重修。由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共同研究,对
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过湿地段增设砂垫层,面层碎石采用胜利100号及大庆丙脘脱1
00号沥青拌合,对不同的路面结构和不同层位规定了具体标准和弯沉值。同时加强了工程监
理和质量管理,保证了路面质量。
宾县至佳木斯路段。公路长308.3公里。其中:宾县至方正117公里,1966年已改建为砂
石路面。1972年至1973年,方正县把靠近县城26公里砂石路改建成渣油路面。方正至依兰97
.9公里,有很大一部分路段路基狭窄,线型弯曲。1966年黑龙江省交通厅安排重点修建这段
公路,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建。依兰至佳木斯93.4公里。1974年,依兰县修筑渣油
路面10.9公里,佳木斯修有渣油路38.8公里。1985年,由黑龙江省交通厅和佳木斯市城建局
共同投资,将佳木斯市东西出入口16.2公里修建成二级公路沥青路面。
佳木斯至富锦段。公路长191.4公里。其中:佳木斯至桦川45.4公里。桦川路段,原路基
较低,1983年至1984年桦川县组织民工建勤,提高路基18公里,加铺了碎石路面。桦川至集
贤、富锦146公里。桦川铺有渣油路面13.9公里,集贤铺有渣油路面43.1公里,富锦铺有渣油
路面28.9公里。
到1985年,哈尔滨至富锦公路,有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69.4公里,三级公路483.
5公里;铺有沥青路面79.4公里,渣油路面145.4公里,碎石路面278公里,砂土改善路面60.
1公里。
六、哈尔滨—伊春公路
哈尔滨至伊春公路,全长341.3公里。途经呼兰、绥化、庆安、铁力、翠兰,到达黑龙江
省的重要林业城市伊春。
哈尔滨至庆安段。公路长170.2公里。其中:哈尔滨至呼兰27.5公里。哈尔滨至呼兰间,
于1949年至1953年分别由哈尔滨市和呼兰县进行了整修,并铺上了砂石路面;1966年至1967
年哈尔滨市和呼兰县按三级公路标准将其改建成渣油路面;1973年哈尔滨市又把境内的13公
里,呼兰县也将境内的14.5公里,改建为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呼兰至庆安142.7公里。1965年
至1966年,修建了呼兰至大用35公里和长发至绥化35公里的公路。1981年黑龙江省交通局对
呼兰至庆安公路列入改建计划,1982年完成路基工程;1982年至1984年完成路面工程。路面
结构:面层为6厘米沥青贯入式,3厘米沥青混凝土;基层为18厘米水泥石灰稳定土和13厘米
石灰土底层。个别水文条件差的路段基层下面又加铺了砂垫层。所用的沥青是胜利100号和大
庆丙脘脱100号及一部分煤沥青。黑龙江省公路部门使用煤沥青修路尚属初次应用。竣工后路
面使用效果较好。
庆安至伊春段。公路长171.1公里。其中:庆安至铁力45.6公里,1965年至1966年,修了
路基,加铺了砂石路面。铁力至翠兰65.5公里为断头路,1971年,铁力至二股36公里由铁力
县组织施工,二股至翠兰29.5公里由伊春市组织林业部门施工。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
为砂石路面,并新建桥梁20座170米,涵73道,土石方11.24万立方米,1974年11月竣工。翠
兰至伊春15.5公里。1959年至1961年,由伊春市组织施工,并铺了砂石路面。
到1985年,哈尔滨至伊春公路,有二级公路27.5公里,三级公路286.1公里,四级公路2
7.7公里;有沥青路面(哈尔滨至庆安段)170.2公里,砂石路面(庆安至伊春段)171.1公里
。
七、绥芬河一满洲里公路
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全长1366公里。其中,黑龙江省通过里程为957.5公里(重复里程
10.3公里)是省内7条国道中里程最长的一条,公路东起绥芬河市,经绥阳、穆棱、牡丹江、
海林、尚志、阿城、哈尔滨、肇东、安达、林甸、齐齐哈尔、甘南,贯穿省内东西部14个市
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镇,经海拉尔至满洲里。
绥芬河至哈尔滨段。公路长521.6公里。1949年至1952年,在松江省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下
,沿线各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整修了公路和桥涵。1954年以后,各县组织群众采运砂石铺筑
路面。1969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指定松花江、绥化地区出动民工,修建了牡丹江至尚志
间不通车路段,并改建碎石路面49.3公里。1974年到1975年,牡丹江市对福昌桥至铁岭河13
处24.1公里路基进行补强,路面加铺了渣油表处;尚志县修建了县城附近8.2公里渣油路面;
哈尔滨市公路处把哈尔滨至阿城界13公里碎石路面改建为渣油路面。1976年,哈尔滨市公路
处又将哈尔滨至阿城界公路改建为沥青贯入式路面。1970年,阿城县对郝罗屯至阿城1.55公
里碎石路面进行补强,修建了2.5厘米的渣油表处。1973年至1974年,阿城县将阿城至亚沟1
1公里改建为2.5厘米渣油路面
哈尔滨至齐齐哈尔段。公路长323公里。1950年12月,黑龙江省公路管理局根据黑龙江省
人民政府10号命令,组织富裕、林甸、安达、兰西等县成立了公路修建委员会,各县县长担
任主任,省派技术负责人参加,抢修兰西至富裕之间的桥梁工程。施工正值严冬季节,气候
酷寒,筑路人员住在“地窨子”,生活条件艰苦。到1951年末,完成了全部桥梁工程,共修
建木桥22座250米、涵36道。路基工程由兰西、安达、林甸、富裕、明水、青冈、龙江、甘南
、齐齐哈尔市9个市县分段包修,1951年5至6月间,共整修和新建路基248公里,土方94.86万
立方米,使用民工159214个工日(纯工日),总用工224226个工日,共用22天完成。
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公路,其中,哈尔滨至肇东73.2公里,有10.3公里与黑河至大连公路
重复,其余路段在1966年修建成碎石路面,1979年至1980年又改建为沥青路面。肇东绕行昌
五至安达路段65公里,于1980年前已铺有渣油路面。安达至大庆28.9公里,油田公路43.4公
里,均铺了沥青路面;除油田公路有2.46公里为一级公路外,其余则为二级公路。油田公路
终至齐齐哈尔西112.5公里为断头路。
齐齐哈尔西至甘南(省界)段。公路长112.9公里。此路1950年以后经过整修基本可以通
车。1954年,齐齐哈尔市将齐齐哈尔至梅里斯20公里铺筑了砾石级配路面。1968年至1970年
,齐齐哈尔市交通局将齐齐哈尔市境内的75.8公里公路改建成渣油路面。到1974年,齐齐哈
尔市近郊公路交通量每昼夜达到3000台以上。1975年起,将0至6按一级公路修建,路基加宽
到23米,路面为21米;6至8公里路基加宽到18米,路面为16米。1976年完成424公里,1978年
完成2.2公里,1979年完成1.7公里。路面结构为:基层在原路面基础上用20厘米手摆片石,
4厘米沥青贯入。1983年,改造和加宽了嫩江大桥(一桥、二桥)间沥青路面1公里,1984年
已改建到梅里斯,共改建沥青路面19.2公里。
到1985年,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黑龙江省有一级公路10.6公里(分别在大庆和齐齐哈
尔境内),二级公路146.5公里,三级公路283.1公里,四公级路394.5公里;铺有沥青路面1
76.3公里,渣油路面209.1公里,碎石路面54.8公里,砂土改善路面39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