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黑龙江省有县级公路173条,8533.4公里,占全省国、省、县、乡公路及边境公
路总里程的26.5%。其中,重复里程467.8公里,断头路39.2公里。按等级分有一级公路15公
里,二级公路68.4公里,三级公路4993.7公里,四级公路2809.5公里,等外公路139.8公里。
按路面分有沥青路面189公里,渣油路面1495.1公里,碎石路面2631.2公里,砂土改善路面3
571.3公里,土路139.8公里。其中,主要公路23条。
一、哈尔滨—阎家岗公路
哈尔滨市至阎家岗公路,全长28.6公里。原为哈尔滨通往双城公路中线。为了适应航空
事业发展,国家决定将哈尔滨市内的民航机场,设在哈尔滨至双城公路28公里附近之阎家岗
。哈尔滨市公路处于1978年至1979年将哈尔滨至双城公路进行拓宽,提高技术等级,改建为
一级公路3公里,二级公路12公里,三级公路13公里。1984年至1985年又将这条公路改建为一
级公路15公里,二级公路13.6公里,全部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并将4座桥梁加宽,改建为永久
性桥梁。
二、明水—齐齐哈尔公路
明水至齐齐哈尔公路,全长175.7公里。有18公里与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重复。这条公路
,自明水县城起,经友爱、通达、赵家屯、隆山、黎明、林甸、繁荣、龙安桥、大哈柏、繁
荣二林场、建华,至齐齐哈尔。其中,明水为44.6公里,林甸为59.5公里,富裕为59.2公里
,齐齐哈尔为12.4公里。
1949年至1966年,已将24座桥梁558.9米,全部改建为永久性桥梁,全线已改建为三级公
路。因沿线没有砂石,除齐齐哈尔至富裕间有40余公里为砾石路面外,其余全是土路。从19
70年开始,全线铺筑渣油路面,除靠近齐齐哈尔市30公里用砾石做基层外,其余都是用石灰
土做基层,面层为2.5厘米渣油表处。到1975年,全线铺上了渣油路面。其中,明水至林甸间
有25公里为盐碱地带,排水不良;在修筑路基时,土质控制不严,含水量偏大,加之所用石
灰钙镁含量达不到要求,碾压不实,竣工后第二年即发生大面积基层软化、翻浆、渣油路面
破损。富裕龙安桥一带为湿地,修筑的油路也多处破损。1979年至1984年对以上破损路段进
行了大修。
三、齐齐哈尔—查哈阳公路
齐齐哈尔至查哈阳公路,全长164公里,有19.7公里与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重复。由齐齐
哈尔始,经梅里斯、雅尔塞、卧牛吐。扎布哈、莽格吐、巨宝、东阳镇、平阳镇,至查哈阳
、省界。查哈阳为省内较早开垦的主要水田区。
这条公路,齐齐哈尔市有67.3公里(不包括重复里程),甘南县有77公里。1975年以前
,经过两个市县组织群众修建,已成为三级公路,并铺有砾石路面。1976年至1978年,齐齐
哈尔市对境内路段铺筑43.7公里渣油路面,桥梁11座459.6米,已改建为永久性桥梁。
四、依安一明水公路
依安至明水公路,全长103.6公里。路经高百川、中心镇、向阳、依龙镇、富饶、崇德,
至明水。
这条公路,贯穿依安县境南北,连接拜泉、明水两县。3县境内公路,依安为68.2公里,
拜泉为7.8公里,明水为27.6公里。这3县不产砂石,改善路况较为困难。到1974年,已将路
线中的桥梁11座948.4米改建为永久性桥梁,路基线型经过改建已达三级公路标准。除依安铺
有8.4公里渣油路面外,其余95.2公里为砂土改善路面。
五、克山—拜泉公路
克山至拜泉公路,全长55.9公里。由克山县城起,经双河、和平、兴农镇、兴仁、兴华
,至拜泉。拜泉是黑龙江省主要产粮区,又处于非铁路沿线,往来客货运输全靠这条公路承
担。原有公路为土路,木桥。
1949年,克山和拜泉县组织群众对这条公路进行整修,恢复通车。克山南门外紧靠乌裕
尔河,为宽滩河流,并有润津河通过公路。在4公里长的路段上,建有7座木桥。1951年至19
52年,黑龙江省交通厅拨款并派技术人员和克山县共同改建了4座木桥。1955年至1956年,将
克山至拜泉路线加铺了砾石路面。
1969年至1970年,对克山至拜泉公路改建为渣油路面,公路状况较好。
六、泰康—林甸公路
泰康至林甸公路,全长50.2公里。泰康、林甸两县境内不产砂石,土质大部分为盐渍土
,通过逐年整修与改建,到1966年已建成三级公路标准的土路和砂土改善路面,1964年曾试
修5公里的渣油表处路面。
1967年至1969年,泰康、林甸两县用3年时间,将这条公路改建为18至20厘米石灰土基层
,2.5厘米渣油面层;桥梁3座39.65米,亦改建为永久性桥梁。
七、泰康—一棵树公路
泰康至一棵树公路,全长127.7公里。这条公路,经新店林场、胡吉吐莫镇、红卫林场、
他拉哈镇、腰新村,进入肇源县古龙镇,贯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南北。
1973年,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和泰康县交通科配合,在公路上利用当地盐渍土进行
压实,达到一定密实度,以代替用石灰土做基层,面层为渣油表处,修筑1270米的试验路段
。经过3年多的冻融变化和行车检验,未发现路面冻裂和破损。为推广试验成果,1977年到1
979年泰康县用上述方法又修筑了75公里公路。
到1982年,全线皆修成渣油路面。
八、泰来一塔子城公路
泰来至塔子城公路,全长45公里。由泰来镇起,经东方红林场、大榆树、平安,至塔子
城。其中,有10.8公里与齐齐哈尔至白城公路重复。扎赉特旗主要通过这条公路与四平至齐
齐哈尔铁路相通。
1949年之后,泰来县人民政府曾多次组织沿线群众整修这条公路。1975年至1977年,泰
来县组建了筑路指挥部,采取组织建勤民工长年筑路队,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了公路,并将
1座木桥改建为永久性桥梁。路面基层为泥结碎石,面层为2.5厘米渣油表处。竣工后一直保
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九、拉哈—甘南公路
拉哈—甘南公路,全长109.4公里,有4.2公里与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重复。拉哈属讷河
县,靠嫩江,有铁路可通。由拉哈起,经汗古尔河、平阳镇、查哈阳农场、宝山、兴隆、榆
树林,进入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至甘南。
这条公路,交通量较大。甘南县的部分物资和查哈阳农场的大部分物资靠这条公路运输
。其中,有24.1公里公路经过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地界,沿线砂砾较多。到1955年,经
过甘南和讷河两县组织民工修建,全线已铺上砾石路面。
到1985年,全线有桥梁10座3459米,全部改建为永久性桥梁,公路已全部达到三级公路
标准。在甘南附近铺有渣油路面15.3公路。
十、海伦—拜泉公路
海伦至拜泉公路,全长76.9公里,由海伦出发,经透眼井屯、海望、三道镇、兴国,至
拜泉。海伦和拜泉都是重要产粮县。拜泉东部地区村屯居民所产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的输出主
要依靠这条公路。海伦至拜泉间原是土路、木桥。
1949年以后,此路经过整修,已全部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木桥通过改建,已有永久性桥
梁23座458.1米。尚有木桥3座133.8米。海伦境内36公里公路,其中有渣油路面30.1公里(1
981年至1982年铺筑),砂土改善路面5.9公里;拜泉境内40.9公里公路,为砂土改善路面。
十一、庆安—木兰公路
庆安至木兰公路,全长147.2公里,与哈尔滨至伊春公路重复里程10.8公里。起点庆安县
城,经元宝、民乐、巨宝山、东风、满天、东兴、新民、大贵、利东、吉兴,至木兰县城。
庆安境内53.1公里公路。
自1949年起,逐渐改建原有木桥,并新建一些桥涵。已有永久性桥28座552米,半永久桥
梁1座8米。公路经过逐年改建,有三级公路53.2公里,四级公路83.2公里;有砂石路面41.9
公里,砂土改善路面92.5公里,靠庆安镇路段铺有沥青路面1.4公里、渣油路面0.6公里。
十二、讷河—德都公路
讷河至德都公路,全长111.7公里,有9.4公里与北安至五大连池公路重复。此路由讷河
县城东行,经进化、孔国、龙河镇、保安林场、团结、双泉、永丰农场,至都德。公路走向
循讷漠尔河北侧,经双泉折向永丰农场,过青山大桥到达终点。
1964年至1965年,讷河、德都两县发动群众整修路基,铺了砂土改善路面,达到三级公
路标准。
十三、绥化一安达公路
绥化至安达公路,全长161.1公里,有30.4公里与明水至沈阳公路重复。此路经新华、太
平川镇、卫星镇、望奎、先锋、民政、青冈、吉星岗、四平山、任民镇,进入明水至沈阳公
路,至安达。
沿途有4个县,皆为平原地带,不产砂石。其中,绥化境内公路27公里,望奎境内公路4
5.4公里,青冈境内公路29公里,安达境内公路59.7公里。至1968年,全线已改建为三级公路
标准,但仍是土路。1966年至1972年,绥化、望奎、青冈、安达4个县分别成立筑路指挥部,
发动建勤民工,将全线公路改建为用石灰稳定土做基层,2.5厘米渣油表处做面层的路面,并
达到晴雨通车。
十四、安达—民意公路
安达至民意公路,全长150.5公里,有21.5公里与明水至沈阳公路重复。路经升平镇、昌
德镇、福兴林场、大同、八井子、大兴、联结、茂兴镇,至民意。此路穿过安达、大庆、肇
源3个市县境内,地处松嫩冲积平原。
这条公路,原为土路,自1964年开始,修建了安达至大同公路的渣油路面;1972年至19
75年,安达和肇源两县分别组织民工修建其境内公路,除茂兴至民意附近有14.6公里为等外
路外,其余114.4公里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并铺有渣油路面。建有永久性桥梁6座,118.2米。
十五、肇源—古龙公路
肇源至古龙公路,全长104.1公里,有3.4公里与明水至沈阳公路重复。路线走向,由肇
源起,经头台镇、大兴、浩德、新站镇、古龙镇、富强,至县界。
1949年以后,这条土路经过逐年整修和改善,已达三级公路标准。1958年,肇源县组织
群众拉运粗砂,铺装砂石路面37.5公里。1975年至1978年,由黑龙江省交通局投资,肇源县
人民政府交通科组织施工,修建以石灰土为基层、渣油表处路面63.2公里。
十六、鸡西—密山公路
鸡西至密山公路,全长119.8公里。该路由鸡西市东行,经平阳、下亮子、三梭通、临河
、知一镇,至密山县城。
1958年以后,鸡西、鸡东、密山3个市县,组织群众把这条公路修通。全线有二级公路2
.1公里,其余为三级公路117.7公里。铺有沥青路面2.1公里,渣油路面11公里,碎石路面45
.7公里,砂石改善路面61公里。共有桥梁42座1084.7米,全部为永久性桥梁。
十七、密山—宝清公路
密山至宝清公路,全长114.6公里,有27.4公里与方正至虎林公路重复。路经裴德镇、八
五一农场、青梅山林场、宝山林场、龙头农场、太平、夹信子,至宝清。宝清县境内不通火
车,主要依靠这条交通路线。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政权把密山至宝清公路定为“国道”,曾抓中国劳工多次修建。19
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沿线桥梁和公路遭到很大破坏。
1949年5月,密山县组织群众整修了这条公路。以后,密山、宝清两县通过逐年提高路基
、加厚碎石路面,加强经常维修养护,使公路达到三级公路等级。密山境内43.4公里,有27
.4公里为碎石路面(重复路段),16公里砂土改善路面;宝清境内71.2公里为碎石路面。有
桥梁10座381米,已全部改建为永久性桥梁。
十八、勃利—密山公路
勃利至密山公路,全长133.2公里,有16公里与方正至虎头公路重复。路经小五站、新兴
、七台河、茄子河、中心河、金乡、八五五农场、民政、和平,至密山。
这条公路,沿线多低山与丘陵,采集筑路材料较方便。1949年以后,勃利至密山间新开
辟林场、矿井、农场较多,急需提高公路路况。经过两县公路部门和沿线群众逐年对公路整
修和改建,全线有二级公路8.3公里,三级公路108.9公里;铺有沥青路面8.3公里,碎石路面
66.3公里,砂土改善路面42.6公里,建有永久性桥梁14座317.6米。
十九、鹤岗一伊春公路
鹤岗至伊春公路,全长147.4公里,由鹤岗起,经蔬园、鹤林林场、丰林林场、丰沟经营
所、丰茂林场、金山屯、西林、美溪、对青山经营所,至伊春。路线经过小兴安岭南部低山
与丘陵地带,林场较多。其中,鹤岗市为40公里,伊春市为107.4公里(包括大丰林业局专用
公路25.6公里,即55.4公里至81公里处)。
这条公路,在1979年以前有部分路段不能通车,1980年以后,由黑龙江省交通厅投资,
重点改建木危桥和严重阻车路段15公里,从此全线打通。
全线有二级公路4公里,三级公路25.7公里,四级公路117.7公里;铺有渣油路面10.5公
里,碎石路面15.2公里,砂土改善路面121.7公里。桥梁17座,已有15座改建为永久性桥梁。
二十、依兰—勃利公路
依兰至勃利公路,全长108.3公里。此路自依兰起,经演武基、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恒
太、双河镇、大四站镇,至勃利。
这条公路,原有标准较低,有的路段低洼,冬季易积雪。1949年以后,此路经过依兰、
勃利两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不断整修和改建,已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并铺筑了碎石路面。有
桥梁23座,已有22座修建为永久性桥梁。
二十一、富锦—宝清公路
富锦至宝清公路,全长130公里,有7.5公里与哈尔滨至富锦公路重复。这条公路,由富
锦起,经长安、友邻、建设、友谊、庆丰、成富、七星河、三分场、一分场、十八里,至宝
清。路经三江冲积平原,沼泽湿地较多。原有大部分公路路基低,桥梁全是木结构。
从60年代起,富锦、友谊、宝清3县对此路逐年进行整修改建,全线已有三级公路30.8公
里,四级路88.7公里,断头路3公里;铺有砾石路面90.3公里,砂土改善路面29.2公里。桥梁
有15座355.5米,已改建为永久性结构,另有半永久性桥梁3座,木桥1座。
二十二、黑河—霍龙门公路
黑河至霍龙门公路,全长177.5公里,有6.2公里与黑河至大连公路重复。由黑河起,经
山神府、十一队、老公司、骚达子沟、罕达气,至霍龙门。路线穿越大兴安岭低山与中山地
带。
这条公路,经过爱辉县多次修建,到1968年,全线通车;通过经常养护,达到

四级公路标准,全部为砂土改善路面。桥梁有6座80.5米,已改建为永久性桥梁,尚有12座木
桥。
二十三、加格达奇—松岭公路
加格达奇至松岭公路,全长49.2公里,由加格达奇起,经加北、翠峰林场,至松岭。
1981年至1983年,大兴安岭地区公路处对原有公路进行改建,已达到了三级公路标准,
全部铺上了碎石路面。建有6座永久性桥梁和2座木桥。
全省县级公路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