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木 桥

  黑龙江地区境内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脉,森林密布,木材资源丰富。自古以 来,藉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道路跨河上修建了许多木桥。至今,木桥比重仍是全国最 大的省区之一。
    清末及民国初期,黑龙江地区主要道路通过的较大江河上都无桥,夏季靠船渡,在一般 中小河上建有部分木桥,多为群众集资修建。据1910年至1912年对绥化至呼兰、绥化至海伦 、兰西至呼兰、呼兰至巴彦、巴彦至木兰、木兰至通河、通河至汤原、汤原至鹤岗、鹤岗至 兴东道(今萝北县兴东村)、绥化至铁力等10条路线调查记载:有河、沟、水泡81处,其中 建桥38座,占47%;有渡船17处(其中一处有桥也有船),占21%;桥船皆无者26处,占32%。
    东北沦陷时期,伪政权修了许多木桥,边境和重要路线上修建百米以上大木桥约27座, 石台墩木面桥6座。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大量桥梁遭到破坏。
    1948年末,东北全境解放。自1949年起,黑龙江省对原有木桥进行了积极修复,并新建 了一些木桥。到1965年,黑龙江省木桥总数达4379座,56486.5米,占总座数的85.6%,总长 度的76.2%。以后由于大量修建永久性桥梁,木桥逐年减少。1979年全省木桥比重下降到占总 座数的47.7%,1985年全省木桥尚有1831座,25463.9米,占总座数的29.3%,总长度的18%。
    一、简支梁木桥
    在木桥当中,修建最多和最早的结构是木梁桥。即以木为梁,两端以木、石作墩(台) 或柱支顶,上铺方木或厚板,跨越河川,人、畜、车辆通行其上。古代的独木桥、骈木桥, 以后逐步演变为石墩台木梁桥及木便桥等,均属简易型的木桥。汽车出现以前修建的木梁桥 ,多以通行畜力车为主的木便桥型式,而后则按统一的设计标准修建。50年代初期,采用苏 联木桥设计标准图,修建了各种型式的木桥,其中以筒支梁木桥为最普遍。50年代末至60年 代初,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设计了各种结构形式的木桥,木桥跨径根据当地需要,有5、5 .5、6、6.5、8米的,个别有10、12米的。
    1.白杨木桥
    白杨木桥,位于木兰县城附近的白杨木河,是通往巴彦的枢纽。从1910年(宣统二年) 至1927年(民国16年)间,修建木桥3次。
    第一次建桥是在1910年(宣统二年)。在该河上修2座木桥,大者为3孔,长约18米(5. 9丈),宽约6米(2丈),高约3.5米(1.2丈)。小桥长约5.5米(1.8丈),宽约5.5米(1. 8丈),高约2.5米(0.8丈)。当年9月1日开工,至12月20日竣工。计50天,用工5200个。所 需工料除借用民力(只备伙食、不给工资)外,核算计需江钱(当时流通铜钱)7320吊。
    第二次建桥是在1914年(民国3年)。第一次木桥被冲毁后,又于詹家店房后(现大窑屯 )修建木桥一座,长56米,共7孔。此桥又于1922年(民国11年)被流放木排撞毁。
    第三次建桥是在1925年至1927年(民国14年至16年)。由木兰县知事李梦庚,于民国14 年动员乡绅、官府出钱筹建。民国15年动工,翌年建成。下部用石砌墩台,上部采用钢梁、 桥面铺木板,全长88米,共11孔。是黑龙江地区最早修建的钢桥之一。该桥于1938年被流放 木排撞毁,于1965年新建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
    2.海林桥
    海林桥,位于海林火车站前1公里处的海浪河上,是民国期间海林通往宁安县城唯一的一 座桥梁(当时海林归宁安县管辖)。木桥全长约100米(33丈),木桩共12排,每排6根。19 29年(民国18年)开工,1930年(民国19年)竣工。该桥早已腐朽塌毁,于1969年又修建为 石拱桥。
    3.逊克二桥
    逊克二桥,位于逊克县逊别拉河上,于1932年(民国21年)建成,为16孔,跨径8米的木 简支梁桥,下部为双排桩,全长128米。
    此外,在日伪统治时期的1932年至1945年(民国21年至34年)间,在边境和重要公路上 ,如虎林、鸡西、宝清、穆棱、木兰、拜泉、绥化、庆安、桦南等县,建有百米以上的大木 桥共计27座。如表3—2。
    4.齐富大桥
    齐富大桥,位于齐齐哈尔至梅里斯公路上,建于1953年。这座大桥,跨径6.5米,共46孔 ,全长300米,上部为木简支梁,下部除8孔为框架桩外,其余为木排架桩。桥面宽6米,两侧 各设0.75米人行道,载重按汽—8级标准修建。1976年由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决定,经黑龙江 省交通局同意,在木桥南侧修建一条长2.6公里高路堤联接公路,铺有渣油路面,以代替木桥 ,兼作拦洪坝。1978年,齐齐哈尔市公路处养路段将此桥拆除。
    5.雅鲁河大桥
    雅鲁河大桥,位于碾子山至景星公路的雅鲁河上,建于1957年。大桥跨径5米,共53孔, 全长268米。上部为木简支梁,下部为木排架桩。70年代末,它即为三类险桥,于1982年改建 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大桥。
    6.孙吴北大桥
    孙吴北大桥,位于哈尔滨至黑河公路上,为东北沦陷时期修建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式大 桥。跨径23米,7孔,全长161米。下部为混凝土重力式墩。1945年,日本侵略者败退时炸毁 2孔,断绝了交通。1952年1月,黑龙江省交通厅派技术人员和孙吴县人民政府动员民工,将 炸毁部分进行清理,在下部增.加双排木排架桩,上部用方木式木简支梁。原桥宽为9米,后 接木桥宽为6米。由于采用克鲁苏油浸泡防腐处理,桥木耐久达30余年,是木桥中使用时间最 长者。1985年又将木桥改建为永久式桥。
    7.泉眼河大桥
    泉眼河大桥,位于穆棱河上。该桥上部采用叠合木梁结构型式,下部为单排木桩。共17 孔,跨径9.5米,全长161.5米。桥面宽4.5米,桥梁荷载①(①桥梁荷载汽—10、拖—30级标 准,指汽车总重10吨,(挂)总重30吨。以下同。)为汽—10,拖—30级标准。建于1965年 。
    二、木桁架桥
    木桁架桥,为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出现的大跨度木桥之一,桥型新颖,结构先进。黑龙 江省修建的木桁架桥在木制大桥中数量之多,仅次于简支梁木桥。桥长在百米以上的有10余 座。结构型式有A字型木桁架,也有下承式和上承式木桁架。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一是,跨 径较大,有12、15、20.74米,最大者达22.2米。二是,多建于永久性墩、台上,即采用砌石 或混凝土筑桥墩、台,为以后改建成永久性桥创造了条件。三是,应用三角形桁架不易变形 的力学理论,桥梁组拼比较科学,整体性能良好。这种结构的木桥,逐步为钢桁架桥、钢筋 混凝土桁架桥及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桥所取代。
    1.九空桥
    九空桥,在嫩江至漠河公路的科洛河上,于1958年修建。跨径为20.74米,共9孔,全长 186.66米。上部结构为下承式木桁架,下部结构为混凝土重力式墩、台。该桥修建时,因考 虑河流湍急并有流冰等情况,其下部采用永久式墩、台,上部采用较大跨径木桁架的结构型 式,属于半永久性桥。
    2.依克特桥
    依克特桥,在嫩江至漠河公路的泥鳅河上,于1958年由林业部门修建。上部结构中间为 木桁架,两边为简支梁。下部结构主流部分为混凝土重力式墩、台,两边为单排木桩。跨径 :主流部分为20.7米,两边简支梁部分为5米,共22孔,全长144.7米。
    3.讷谟尔桥
    讷谟尔桥,位于哈尔滨至黑河公路的讷谟尔河上。该桥上部用A字型木桁架,两边为简支 梁,下部为8排单排桩,10排框架式墩。跨径:中部12米,边部6米,共17孔,全长159米。于 1959年建成。至1972年,该桥已成为三类险桥,于1975年改建为双曲拱大桥。
    4.红旗桥
    红旗桥,位于尚志至一面坡间的蚂蚁河上。该桥为上承式木桁架,跨径15米,共12孔, 全长192.65米。为石砌重力式墩、台。于1958年修建,1972年已为四类险桥。1979年改建为 永久性桥。
    5.梧桐大桥
    梧桐大桥,位于哈尔滨至伊春公路的梧桐河上。该桥上部主河槽为木桁架,跨径20.8米 ,两边为简支梁,跨径6米,共7孔,全长104.8米。下部为混凝土重力式墩。载重按汽—8标 准修建。于1966年建成通车。
    6.嵯岗桥
    嵯岗桥,位于嵯岗至牧场公路的海拉尔河上。该桥上部为木桁架,下部为混凝土重力式 墩、台,跨径22.2米,是60年代黑龙江省修建木桥跨径最大者,共13孔,全长289米。该桥修 建于1966年(当时属于黑龙江省辖境,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三、钉板梁桥
    钉板梁桥,黑龙江省只有一座。它位于哈尔滨至萝北公路上,即巴彦县境内的驿马山桥 (又名陆大桥)。该桥于1962年修建,上部按苏式桥梁标准图修建,下部为永久性混凝土桥 墩。河床两岸设桥台,两端孔各为6.4米,中间5孔跨径17.4米,共7孔,全长99.8米。建桥时 ,因受材料投资所限,对其上部原考虑为充分利用短小板材,组拼成较大跨径的木结构桥梁 。但实际进料时,皆为元木,与原设想相违,而不得不加工成设计需要的板材。
    设计载重:下部为汽—10、挂—60级标准,上部为汽—8、挂—30级标准,桥面净宽7米 ,两侧设人行道0.75米×2。
    四、石台、墩木面桥
    石或混凝土台、墩木面桥,是由木桥向永久性桥梁过渡的一种结构型式,一般也称半永 久性桥。
    在水深流急的江河上修筑木桥,不仅要根据河宽、水深及流速等条件,更要考虑洪水的 冲刷和流冰的撞击等威胁。为此,在黑龙江地区境内修建木桥的下部基础和墩身,采用石砌 或混凝土墩、台、桩、柱筑成,以抗御自然灾害。1932年至1942年间,曾修建庆安王升大桥 、宁安三陵大桥及鸡西城子河大桥等3座,长度均在百米以上的石台、墩木面桥。50至70年代 ,又修建了大量的石或混凝土台墩木面桥。至1960年末,有石台、墩木面桥139座,是永久性 桥的2倍多,占桥梁总座数的3.9%。1979年,这种结构有457座,占桥梁总座数的7.5%。以后 对部分石台、墩木面桥逐步改造为永久性桥。至1985年末,石台、墩木面桥尚有306座,占桥 梁总座数的4.9%。
    上述修建的石或混凝土台、墩木面桥,上部结构大部分为跨径较大的木桁架,少部分为 撑架式木梁和简支梁,下部结构型式有:石砌墩台、混凝土墩台(这两种多为重力式墩、U型 桥台,台身多为实体式,少量是空腹式),混凝土柱式墩、钻孔桩式基础及墩柱等。
    1.三陵大桥
    三陵大桥,位于宁安县东京城至沙兰公路上,跨越牡丹江上游,在三陵乡附近。原桥为 石砌墩台、木面,全长150米。于1939年(民国28年)6月始建,1940年8月竣工。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投降前夕,将该桥炸毁,当时宁安县渤海镇村民用平板 木船摆渡,维持交通。1949年将木桥修复通车。1956年牡丹江发生大水后,将此桥墩加高1米 。1972年,又将桥面拆除,改建为双曲拱桥。
    2.年丰大桥
    年丰大桥,在铁力至凌云山公路的呼兰河上。此桥于1952年由铁力县修建。下部主河槽 部分为混凝土重力式墩,两边浅水及岸边部分为木排架桩,上部为木简支梁,跨径5.5米,共 19孔,全长109米。至1972年,将木桥改建为永久性桥。
    3.二道河子桥
    二道河子桥,位于五常至拉林公路上,跨越牤牛河,1954年由五常县修建。该桥主流有 4跨为混凝土重力式桥墩,其余均为木排架桩。跨径6米,共31孔,全长189.30米。上部为木 简支梁。至1972年,它已为四类险桥,以后改建为永久性桥。
    4.法别拉大桥
    法别拉大桥,位于黑河至呼玛公路的法别拉河上,由瑷珲县修建,时值1965年钻孔灌注 混凝土桩正在兴起。该桥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混凝土桩,上部为木桁架,跨径15.5米,共6孔, 全长108米,桥宽6米,为半永久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