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渡 口
渡口,为道路通过江河的一种交通设施。古代,黑龙江地区之松花江、嫩江、牡丹江、
呼兰河等水系就设有渡口并沿续下来。据1910年(清宣统二年)调查,在绥化至呼兰、木兰
至通河、通河至汤原、汤原至鹤岗、鹤岗至兴东、绥化至铁力等6条路线,有渡口17处。民国
及东北沦陷时期,一些通过江河道路亦设渡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桥梁的增多,
渡口逐渐减少。
一、嫩江水系
(一)新江村渡口
新江村渡口,位于齐齐哈尔市北侧新江村附近,嫩江北岸。即齐齐哈尔与查哈阳公路相
接处。1949年此地便有渡口,称官摆渡,由当地居民经营,有木质舢板船两只,渡运时不收
费,每年秋后向两岸受益村屯收取粮食,作为报酬。至1955年新江村渡口仍由私人经营,有
23人自动搭股,建有两只木质对子船(30吨位、20吨位各1只),用人力蹬杆子和拉纤,渡运
畜力车和行人。1956年初,齐齐哈尔市渡口管理所成立,新江村渡口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他
们为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渡船周转,将渡船改制为钢丝用帆滑车摆渡,提高效率1倍。同年8
月,黑龙江省交通厅在齐齐哈尔市新江村渡口召开现场会介绍和推广这一经验。1958年,将
原有木质对子船安装上24马力柴油机,改装成机动渡船,1次过江可运送载重解放牌汽车3台
。1981年,渡口共有职工I67名。并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在哈尔滨造船厂和佳木斯造船厂
订制双体铁制机动渡船2艘。渡船投入使用后,每艘渡船能运载重解放牌汽车8台。新江村渡
口两岸用泵船作为渡运码头,该处江面宽4公里,渡船一次往返为1小时。每日平均渡运汽车
、四轮拖、畜力车等100台次,500人次,自行车50台次。该渡口归齐齐哈尔市公路处领导。
(二)富裕渡口
富裕渡口,位于富裕县城18公里处。此渡口1949年之前有私人木质舢板船两只,摆渡行
旅。1968年开始新建富裕至甘南公路,公路竣工以后,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1.5万元,修造
木质对子船1只,以改善渡运条件。1970年因战备修建循环路线,又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4
0万元,富裕县自筹资金30万元,共计70万元,向哈尔滨市水产局造船厂订制80吨位机动驳渡
船1艘,一次能拖带货物1500吨或渡运载重解放牌汽车9台。还配置30马力柴油发动机客船1艘
,能载客60人。该渡口有船员19人。渡口处江面宽度1.5公里,一次往返运行时间为20分钟。
甘南县东阳、巨宝两个乡和富裕县城附近物资、车辆及人行往来多通过此渡口渡运。该渡口
归富裕县公路管理站领导。
(三)富拉尔基渡口
富拉尔基渡口,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与跃进路和昂昂溪公路相连接。渡口建立
于1976年,有船员14人。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购建60吨位机动船1艘,每次渡运载重解放牌
汽车8台。渡运过江物资、机动车、畜力车及来往行旅。渡口处江面宽700米,1次往返运行时
间为20分钟。
(四)拉哈渡口
拉哈渡口,位于拉哈至查哈阳公路9公里处。原有私人人力渡船,运送往来行旅。1955年
拉哈渡口公私合营不久,就由黑龙江省公路局从哈尔滨市调配75马力柴油机机动渡船1艘,每
次能渡运载重解放牌汽车2台。1958年,由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向哈尔滨造船厂订制100吨位
木质对子船1艘,用2台6135型柴油发动机起动,每次能渡运载重解放牌汽车8台。由于拉哈渡
口交通量增长较快,1981年春,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与哈尔滨造船厂订制600吨位双体铁制
机动船1艘,一次能渡运载重解放牌汽车10台,同时配有120马力自动驳船1艘,35马力机动客
船1艘,每次能载运旅客60人。并成为黑龙江省机械渡运能力较大的渡口之一。拉哈渡口有船
员16人,主要为甘南县、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查哈阳农场等地服务。每天平均渡运汽车30
台次,畜力车20台次,小四轮25台次,自行车60台次,来往行旅200人次。渡口处江面宽400
米,1次往返运行时间为15分钟。该渡口归讷河县交通局领导。
(五)江桥镇渡口
江桥镇渡口,位于齐齐哈尔至白城子公路路线上,靠近江桥镇,是1982年新建的一个渡
口。其渡船设施由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与哈尔滨船舶修造厂订制60吨位双体铁质6135型2台
柴油发动机机动渡船1艘,每次能载运载重解放牌汽车8台,并配有船员5名。渡口处因江水水
位不稳定,而没有固定码头;洪水与枯水季节均不能渡运,每年只有两个月渡运时间。每天
交通量渡运汽车100台次。江面宽1公里,1次往返运行时间为1小时。该渡口归泰来县公路管
理站领导。
二、松花江水系
(一)摆渡河渡口
摆渡河渡口,位于宾县东摆渡乡,是通往巴彦、木兰、通河沿江等县和沟通哈尔滨至富
锦、哈尔滨至萝北两条公路的连接线。1949年以前,摆渡河渡口叫官摆渡,有私人经营的人
力小木舢板船两只,每只每次能渡运4到5人,船工每年秋后收受两岸受益种地户的粮食。这
种由私人经营的船渡一直沿袭至1955年。后因渡口过江车辆、物资增多,由黑龙江省公路局
投资,与哈尔滨船舶修造厂订制60吨位4135型柴油发动机渡船1艘。1980年春,摆渡河渡口又
更新6135型柴油发动机2台,渡运能力由原来每天载运汽车30台增加到180台,比过去增长5倍
;渡运效率也由每天往返8次,增加到18次,提高渡运效率2倍多。机动渡船,一次能运送载
重解放牌汽车8台。并成为黑龙江省一个较大的公路渡口,渡口处江面宽1公里,1次往返运行
时间为30分钟。该渡口归宾州养路段领导。
(二)通河渡口
通河渡口,位于通河县城松花江北岸,于1955年前仅有个人经营的小木舢板船渡运行人
。1956年,通河县航运公司制造1只木质小机动渡船,运行于通河至强风(属方正县)之间,
以渡运行旅为主。1959年通河渡口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制造150吨位自动驳船1艘,进行顺
渡运送物资,即由通河至小孤通桥(属依兰县),不久又改为横渡。而后,由黑龙江省公路
局投资,增加60吨位4135型柴油发动机铁制机动渡船1艘,每次可渡运载重解放牌汽车8台。
渡口处江面宽7.5公里,渡船1次往返运行时间为2小时。该渡口有船员17人,归通河县公路管
理站领导。
(三)依兰渡口
依兰渡口,位于依兰县城郊北侧,松花江南岸。1956年春,由依兰县交通科组织制造1艘
50吨位木质机动渡船,能载运载重解放牌汽车3台,载客400人。
(见附图)
依兰渡口1970年由佳木斯渡口调人40吨位机动渡船1只,1981年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在哈尔
滨造船厂制造双体铁质60吨位机动渡船1艘,能渡运载重解放牌汽车8台。渡口处江面宽度为
500米,1次往返运行时间为30分钟。依兰渡口,有船员19人,分双班作业,归依兰县公路管
理站领导。
(四)佳木斯渡口
佳木斯渡口,位于佳木斯市松花江畔。它建立于1957年,隶属于佳木斯市养路段领导。
当时有公私合营的木质机动对子船2艘,在佳木斯至莲江口之间渡运。1983年以前佳木斯渡口
,设在佳木斯市江沿码头附近。1984年将渡口迁到佳木斯市区西侧江边出口处,与哈尔滨至
萝北、哈尔滨至同江公路相连接。
这个渡口1973年从呼兰县调来双体自动驳船1只;1979年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在佳木斯
航运二公司造船厂制造108吨位拖船1艘,由6135型2台柴油发动机机动船拖带,能运载载重解
放牌汽车8台;1983年又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将双体自动驳船更新为6135型柴油发动机机
动渡船。佳木斯、莲江口两侧每天按时对开船只运渡物资、车辆、行旅。渡口两岸为固定码
头,于1982年用块石混凝土砌筑。渡口管理所有职工38人。渡口处江宽2公里,船只1次往返
运行时间需100分钟。这个渡口贯穿4个县、1个农场管理局、10个国营农场、1个林业局,是
省内较大的公路渡口。
(五)绥滨渡口
绥滨渡口,距绥滨县城3公里,南岸是富锦县大屯,与哈尔滨至同江、哈尔滨至萝北、掸
川至富锦公路相连接。渡口是1977年新建的。有机动渡船2艘,均由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建造
。绥渡3号是6135型柴油发动机铁制机动渡船,于1977年经哈尔滨造船厂制造,1次渡运能载
运载重解放牌汽车3台、小型车5台、行旅40人;绥渡4号是6135型柴油发动机铁制机动渡船,
于1977年经佳木斯造船厂制造,1次渡运能载运载重解放牌汽车3台、小型车5台、行旅40人。
渡口处水位正常时横渡水面宽1公里,1次往返运行时间为40分钟。绥滨渡口,有职工22人,
归绥滨县公路管理站领导。
(六)肇源渡口
肇源渡口,距离肇源镇4公里,与明水到沈阳公路相连接。1949年以前,有私人木质小舢
舨船渡运,每只船能渡运5人。1981年肇源县航运公司制造木质机动渡船1艘,能载运载重解
放牌汽车3台。1983年末肇源县人民政府为加强对公路和渡口统一管理,将渡口隶属于县公路
管理站领导。1984年春,黑龙江省公路局为渡口调来6135型60吨位柴油机双体铁质机动渡船
1艘,每次能载运载重解放牌汽车8台。北岸码头距离南岸码头17公里,1次往返运行时间为4
个小时,每天能运行两个往返。肇源渡口有船员6人。
三、牡丹江水系
(一)莲花泡渡口
莲花泡渡口,位于林口县莲花乡莲花村,对岸为江西林场、莲花农场。有铁板渡船1只(
长16.8米,宽8.4米,深0.8米,载重15吨),渡工2人。每天渡行旅30至50人。年运木材300
多立方米。莲花村每年补贴500元。外地人渡江每人次收费0.50元。
(二)江西渡口
江西渡口,位于林口县莲花乡江西村,临近村屯的农民、学生多在此处通过。渡口有木
船1只(长11米,宽2米,深0.4米),渡工2人。每年由莲花乡人民政府补贴80元,莲花村补
贴40元,新民村补贴20元,江西村补贴800元,江西北沟村补贴150元,作为渡口人员生活经
费。当地居民渡江免费,外地人渡江每人次收费0.50元。
(三)三道通渡口
三道通渡口,早在清代开辟宁古塔至三姓驿道时即已设置。当时,三道通与江东村居民
往来靠摆渡小舟渡江,艄工则以摆渡为生计。民国初年,三道通至刁翎已有大车道,渡口生
意兴隆。伪满洲国时,开辟了三道通至勃利警备道,来往行旅仍依靠摆渡。
1958年,三道通公社江东大队派社员摆渡行人与车辆,由生产队记工分。本地人过江不
收费,外地人过江收费归渡工所有。1966年三道通至建堂路段编入方正至虎林公路,林口县
养路段设立江东道班,负责过江摆渡,不收费。由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12万元,建造1座永久
性水泥板活动滑轮码头和1艘载重10吨木船。1968年以后交通量增加,原有木船已不适应,由
黑龙江省公路局调入汽艇1艘,将河兴渡口船与三道通渡口船合在一起。此后由汽艇拖带双体
船渡江。
1974年,三道通牡丹江大桥竣工。因此桥梁距渡口较远,行旅依然利用渡口过江。
四、渡口建设
至1985年,黑龙江省有公路渡口11处(均为机动渡船渡口),其中设有办公室的渡口7处
。这些渡口中,只有佳木斯市渡口和绥滨县渡口建有混凝土固定码头,其余渡口由于水位不
稳定都是临时码头。
(一)新江村渡口
1956年由齐齐哈尔市交通局投资,兴建300平方米砖瓦平房1栋,包括办公室、宿舍、食
堂和仓库。
(二)富裕渡口
1976年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4万元,兴建200平方米砖瓦平房1栋,作渡口办公室。
(三)摆渡渡口
1966年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1万元,兴建200平方米砖瓦平房1栋,有办公室、宿舍、食
堂。
(四)通河渡口
1966年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兴建80平方米砖瓦平房1栋,作渡口办公室。
(五)佳木斯渡口
1957年渡口成立时,曾借用佳木斯市养路段的1座小平房作办公室。1981年在莲江口兴建
200平方米办公室小楼1幢,渡口迁移到莲江口,并建有永久性南北两岸码头,全长262米,宽
7至15米。由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75万元。
(六)绥滨渡口
1977年兴建200平方米办公室小楼一幢,同时兴建永久性南北两岸码头全长26米。由黑龙
江省公路局投资7万元。
(七)肇源渡口
1978年经黑龙江省公路局投资,兴建130平方米砖瓦平房1栋,做办公室,同时修建引道
5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