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3年起,黑龙江省始建黑色路面。到1985年,全省国、省、县、乡公路及边境公路
共有黑色路面3901.5公里。其中:沥青路面1005.3公里,渣油路面2896.2公里。在黑色路面
中,国、省干线公路有2032.8公里,县级公路有1684.1公里,乡级公路有183公里,边境公路
有1.6公里。
一、渣油路面养护
黑龙江省有52个市县、75条路线铺有渣油路面。渣油路面较多的有杜尔伯特、哈尔滨、
齐齐哈尔、安达、鸡西、海伦、拜泉、肇州、望奎等市县,占全省渣油路面里程的49.3%。
渣油路面养护,由各公路站(段)负责。养护用的渣油一般每公里为1.5至2吨。由黑龙
江省公路局统一组织供应。养护用的砂石料每公里为15至20立方米,由各公路站(段)自行
采备。
明水至沈阳公路之安达段,在82至99公里之间,处于碱沟地段,为第三地带类型,两侧
经常积水,渣油路面破损严重。这段公路,1966年4月测定弯沉值大部分在0.7至1.2毫米之间
,仅个别点为1.2毫米;1976年5月测定仅个别测点弯沉值在1.2毫米左右,其余大部分在1.8
至2毫米之间;1980年4月测定弯沉值大部分在1.3至2.5毫米之间,有个别点超过3毫米;198
4年5月测定弯沉值一般在1.7至3毫米之间,有个别点超过4毫米。而60至86公里则属黄土地段
,1980年4月测定弯沉值有89%的测点在允许弯沉值之内;1984年春融期测定弯沉值在1.05至
1.4毫米,仍变化不大。渣油路面用石灰土做基层,修在碱土段,路基路面整体强度下降较大
,而修在黄土段,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则变化较小。
公路站(段)对渣油路面养护,多以养路道班为作业单位,也有少数站(段)采取组织
维修队形式。
安达市修建渣油路面时间较早,里程较长,计有渣油路面165.54公里。其中,在明水至
沈阳公路上有渣油路面106.8公里,于1963年试铺,1972年竣工。路面面层为2.5厘米渣油表
处;路面基层,安达以东54公里为8%剂量、厚度12至20厘米的石灰土,安达以西52.8公里则
在砂石路面上加铺6厘米碎石。另在安达至青冈、安达至肇州、安达至昌五3条公路上有渣油
路面58.74公里,建于1977年至1982年。到1985年,安达境内渣油路面超过6年一个周期的有
41.8公里,占22.1%,超过12年两个周期的有65公里,占34.37%。
渣油路面养护包括:初期养护,即渣油路面形成后,养路人员及时指挥汽车错号行驶,
视渣油泛油情况撒布养护矿料。日常养护,即经常清扫路面杂物,疏通排水系统。中期罩面
,即根据渣油路面磨损及渣油混合料老化状态,一般在3至5年间维修罩面1次。防治病害,即
按渣油路面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处治。
(一)春融期灌注裂缝
由于冬季冻胀等因素,渣油路面发生较规则的横向裂缝,一般6至10米一道,也有个别路
段发生纵向裂缝。为防止春融后雨水渗入路面和基层,每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各公路站
(段)组织道班工人,清扫裂缝处杂物,在裂缝边缘涂一层油,把拌好的油砂料填注裂缝里
,再撒一层砂,经行车碾压,使之结合牢固。
(二)修补坑槽
各公路站(段)对渣油路面出现的坑槽及时进行修补。其修补方法,多以圆坑方补,刨
立茬,扫除杂质,四周涂一层油,把拌合好的油砂料摊铺在清理好的坑槽内。
(三)铲除油包
这是渣油路面养护中较难处理的病害之一。面层油包,一般在气温20℃以上,把油包铲
平,涂上一层油后再撒小料。底层油包,把油包全部铲除。底层发软,则挖去弹软部分,填
补新料,填平轧实,再用新料填补表层。1974年以前修建的渣油路面,大部分采用层补法,
用油量较大,出现油包较多。1975年以后修建的渣油路面,大部分采取拌合法,油包相对减
少。
(四)修补啃边
1972年以前修建的安达至明水、克山至拜泉、肇东至肇源、绥化至望奎等渣油路面宽度
大都在5.5至6米。由于交通量成倍增长,大型汽车及其它车辆增多,路面宽度不足,出现了
大量路面啃边现象。对此一些公路养护部门曾采取了加宽路面,加强基层等措施。即对路面
加宽部分,用3至7厘米石料进行层铺补修。安达养路段对路基凹下部分,直接用拌合料摊补
成规则形状。20年来,他们共加宽和加固路面共3万多平米。
(五)处理翻浆
肇东至昌五和绥化至望奎等渣油路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翻浆。1969年至1970年突击抢
修的明水至林甸公路,有近20公里地处碱地和一部分湿地,含水量偏大;路面用石灰土做基
层,所用的石灰、土质有的不合乎技术指标,修完渣油表处的第二年即发生翻浆,以后逐年
加剧。对小量轻微的翻浆路段由道班进行处治,较重的翻浆路段由公路站(段)处治和维修
,必须进行大中修的路段则纳入计划。
各市县于公路上铺装的渣油路面,均使用大庆渣油。这种渣油,具有较好的路用性,与
砂、石组成的混合料磨耗层,粘结力与抗剪强度均高于用粘土与砂、石组成的混合料磨耗层
,使用周期长。但其含蜡量多,热稳性差,低温脆裂;由于受气温等影响,油路病害较多,
养护工作量较大。
1982年,黑龙江省公路局为摸清渣油路面养护的技术状况,对省内27条1026.6公里的渣
油路面进行调查,发现各种病害里程547.6公里,占调查里程的53.3%。其中:啃边、坑槽、
松散424.5公里,占77.5%;龟裂、网裂55.5公里,占10.1%;翻浆、沉陷30公里,占5.5%;已
无路面37.5公里,占6.8%。
同年,嫩江地区交通局对全区渣油路面作了调查:在791公里渣油路面中,使用不足6年
的有178.7公里,占22.6%;使用6年到12年的有249.2公里,占31.5%;使用13年到18年的有3
38.7公里,占42.8%;使用18年以上的有24.4公里,占3.1%。好路率良等30.8%,次等37.2%,
差等32%。属于严重病害的有318.8公里,占40.3%。实测弯沉7421点,超出设计允许值2707点
,占36.5%。
据黑龙江省公路局统计,至1985年全省共修建渣油路面3136.8公里,其中,1963年至19
70年修建的有320公里,1971年至1980年修建的有1920.6公里,1981年至1985年修建的有896
.2公里。这些渣油路面,以使用5年为一个周期:使用5年之内的有806.5公里,超期使用5年
的有1109.7公里,10年的有819.6公里,15年以上的有401公里。渣油路面基本完好及渣油路
面改建为沥青路面的有1145.4公里,占36.5;需中修罩面的有599.3公里,占19.1%;需大修
的有820.9公里,占26.2%;需改建的有417.4公里,占13.3%;另有153.8公里因破损严重已改
为砂石路面,占4.9%。
二、沥青路面养护
黑龙江省修建的沥青路面有:哈尔滨至富锦公路的哈尔滨至宾县段,长63.2公里。其中
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53.2公里。黑河至大连公路的哈尔滨至克东段,长282.5公里。其
中哈尔滨至明水177.1公里,为二级公路;明水至克东105.4公里,为三级公路。哈尔滨至机
场公路,长28.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公里,二级公路10公里,三级公路15.6公里。哈尔滨至
肇东公路长55.2公里,全部为三级公路。呼兰经绥化至庆安公路,长140.6公里,全部为三级
公路。哈尔滨至绥芬河公路的哈尔滨至玉泉段,长5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公里,二级公路4
8公里,已测设未全面施工。
上述公路,共长623.1公里。路面结构(不包括哈尔滨至玉泉段):基层大部分为石灰加
固土、水泥加固土、水泥石灰综合加固土、水泥稳定砂砾等,面层为6至8厘米沥青贯人过渡
层,2.5至3厘米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凝土。1981年以后修建的沥青路面,均使用胜利100号沥
青及大庆丙脘脱100号沥青,较用大庆氧化沥青修建的路面质量好,在养护中发生的病害也较
少。
哈尔滨至明水公路的沥青路面,在1979年竣工交付使用。有的路段当年即发生了不同程
度的破损,特别是1980年10月份一场大雪之后,路面破损量增加。青冈养路总段对全线进行
了一次实地调查,发现破损路面占调查里程163公里的20.7%。路面弯沉值:1980年4月测定1
15.6公里2125个点,超出允许弯沉值0.68毫米有1798点,占总测点的85%;1981年春融期又测
定130公里,有80%以上路面弯沉值在1.5至2毫米之间,超过设计值1至2倍。
这条公路,路面基层为30厘米石灰土,分两层修筑:面层为6.5厘米沥青贯入,再加1.5
厘米黑色热拌,共8厘米;面层为6厘米沥青贯人,再加2.6厘米黑色热拌,共8.6厘米两种。
由于使用的大庆氧化沥青不合乎路用标准及使用的石料有的达不到质量指标,因而在沥青路
面上出现较多的网裂、渗水,以及石灰土基层有2至3厘米的软层。1981年,黑龙江省公路局
建立了哈尔滨至明水公路油路治理小组,协助青冈养路总段,采取了以罩面为主处理网裂及
沉陷路段。1981年进行单层表处46公里,油砂封面5公里;1982年进行单、双层表处21公里;
1983年进行单、双层表处25公里。3年共进行罩面表处97公里。通过维修好路率逐年上升:1
981年为58.2%,1982年为89.6%,1983年为95.4%。哈尔滨至明水公路的呼兰段病害较重,有
的路段含油量多,路面弹软,采取了加压丁字石,用重吨位压路机碾压,使石子嵌挤,骨料
紧密结合,增强了路面的整体强度。青冈养路总段从1981年至1982年把路面工程维修的重点
放在呼兰段,其中路面工程大修为8.7公里,实测弯沉值最大0.48毫米,最小0.22毫米,平均
为0.31毫米。
1984年,在哈尔滨至明水公路中间,有长达161公里出现了6处较大的翻浆路段,面积为
10504平米,其中芦河和明水附近较严重,当年重点处治了芦河段10.14公里翻浆路段。1985
年重点处治了兰西段10公里翻浆路段。
哈尔滨至庆安公路的沥青路面,全长169.9公里。1984年,这条路线沥青路面竣工后,黑
龙江省交通厅根据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复杂的情况,会同绥化行署研究,决定建立绥庆养路段
,并经绥化行署编委批准。当时,绥庆养路段养护绥化、庆安境内的沥青路面92公里(1985
年将通过绥化街内的沥青路面4.8公里移交城市管理,绥庆段养路段养护的沥青路面为87.2公
里)。哈尔滨至呼兰、绥化界的沥青路面77.9公里,分别由哈尔滨市养路总段和呼兰养路总
段养护。
对沥青路面养护的组织形式,各公路站(段)试建了沥青路面维修队,配有一定数量的
机械设备,改变了手工操作的养护方法。呼兰养路总段、宾州养路段及哈尔滨、齐齐哈尔、
大庆等养路段都建立了维修队,对沥青路面实行计划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