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松江、黑龙江两省只有晴雨通车的砂石路面107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1.8%。
经过对公路的整修、改建,至1966年,黑龙江省已有砂石路面6354.9公里。1985年,黑龙江
省国、省、县、乡公路及边境公路计有砂石路面9704.4公里,占有路面里程的37.3%。同时还
有砂土改善路面12413.1公里。在砂石路面中,国、省道2984.1公里,县级公路2631.2公里,
乡级公路3382公里,边境公路707.1公里。
一、养护备料
黑龙江省修筑的砂石路面,大部分为泥结碎(砾)石路面,一少部分则为级配碎(砾)
石路面。厚度一般为12至18厘米。1980年以后,由于交通量增大,新建的公路路面,厚度一
般为24厘米。原有的土路大部分为砂土改善路面,采用天然风化石或粗颗粒山砂、河砂,厚
度一般为10至12厘米。而且路基偏低,有的失稳沉陷,给日常养护增加了工作量。砂石路面
的养护,除做好经常性的排水系统,整平路肩,适时铲除路肩杂草外,主要是养护路面,使
用的材料是砂石和掺配一部分粘土。根据交通量大小,一般每公里1年需要养护砂石料150至
200立方米。交通量大于1000辆以上的需要增加50至100立方米。全省县级以上砂石路面养护
用砂石料1年约在200万立方米。备料最多的是牡丹江市,每年在40万立方米以上,松花江、
佳木斯、黑河等地市每年备料在30万立方米,齐齐哈尔市备料在20万立方米,伊春、大兴安
岭地区,每年备料在13至15万立方米。
(一)料场
各公路站(段)均在公路路线附近选择料场,运距在2至10公里之间。养护路面所备的砂
石料,除用少量3至7厘米石料做修补坑槽外,大部分为3厘米以下各种粒径的小石料及粗砂等
,以铺筑路面磨耗层。备用的土壤为塑性指数较大的粘性土,约占砂石料的30%。有的料场的
天然混合料,符合铺磨耗层的要求规格,可以不再加备粘土,直接使用。
(二)采料
一般公路站(段)每年要采挖砂石料3至4万立方米;部分公路站(段)所需的砂石料较
多,如黑河、孙吴、嫩江、密山、宝清、五常、尚志、讷河等县,每年采备砂石料都在5至6
万立方米。采料一般在初冬上冻前采完。
(三)运料
各公路站(段)对砂石料运输,即从当年的8月份开始至翌年2月末完成年度备料的70%,
其余备料则在夏秋季节完成。1966年以前,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爱辉、孙
吴、呼兰、萝北、密山、宝清等养路段配有汽车运料,其它没有汽车的养路段多配有马车运
料;靠近山区或距料场较近路段由养路员工用手推车运料,养护工程量较大路段则组织建勤
马车运料;个别边远地区有一部分砂石料实行雇用运输部门汽车运料。1971年以后,黑龙江
省交通局逐年对养路站(段)增配了汽车。到1975年,全省养路站(段)计有汽车468台,其
中自卸汽车91台。1979年,黑龙江省筑路机械制造厂开始装配适于公路养护的龙江—25型拖
拉机及挂车,并由黑龙江省国防公路建设指挥部和黑龙江省公路局逐年分配到各公路站(段
),每年下达指标为100至120台。1985年,全省已有80%以上的道班配有龙江—25拖拉机及挂
车。各公路站(段)已基本形成以机动车为主运送砂石料。
在公路养护上,利用民工、民车备料一直占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70年代之前,黑龙江
省的黑色路面较少,大多为砂石路面或土路,每年公路养护所用的砂石料较多,且专业养护
人员少和运力不足,一部分砂石料靠民工、民车完成。进入80年代,由于黑色路面增加,砂
石路面减少,已有部分公路站(段)全部依靠自己备料,而砂石路面较多的公路站(段)仍
采取民工建勤的方法备料。松花江地区砂石路面占绝大多数,使用砂石料量大,每年采运砂
石料仍依靠当地民工、民车。以1982年为例,松花江地区动员建勤民车完成备料110650立方
米。其中,五常县28990立方米,巴彦28000立方米,尚志县24000立方米,双城县10760立方
米,阿城县15900立方米,宾县3000立方米。
(四)料台
为了方便车辆通行,减少路肩堆放砂石后挤占路面有效行车宽度,黑龙江省交通局决定
,从1978年开始在交通量大和路基宽度小于8.5米路基的公路上加设备料台,在公路路基两侧
交叉设置。每个备料台可以堆放15至20立方米砂石料。到1981年,全省设备料台公路有600余
公里。砂石料的堆放,一般堆在下风头的路肩,以减少路上风吹雪而积雪过多。
二、春融期养护
砂石路面,在经过车辆长达5个月的冬季运行之后,便出现较普遍的露骨和不同程度的坑
槽,需早期进行路面养护,以保持路基稳定和路面平坦,减少和预防道路病害。1981年,黑
龙江省公路局提出了员工早上路,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各公路站(段)、道班在3月初全员上
路,进行春融期公路养护。
(一)清除路上残雪,疏通排水
为了防止和减少积雪融化后渗入路基,在冰雪融化前,各养路道班将行车道及路面上的
残雪彻底清除到边沟以外。同时,对边沟内有影响排水的部位和涵洞的积雪杂物都一并清除
,以利冰雪融化,流水畅通。
(二)修铺路面坑槽、波浪
坑槽、辙沟较小较浅时,先将坑槽、辙沟内和四周的尘土、杂物清除干净,然后撤水湿
润,再用同原路一样的材料填补平整,使填补料的中间部分稍高出原坑槽,以便压实后和原
路面平整一致。
坑槽、辙沟较大较深时,一般先划定修补槽形,进行开槽范围比实际坑槽四周大出5至1
0厘米,然后清底、洒水,再填补混合料。对开槽挖出的石料要有选择的加以利用,最后碾压
夯实。
路面波浪,是因铺筑质量不好,或养护不善,特别经过车辆冬季运行,有的砂石路面产
生有规则的起伏,形似搓板,称为波浪。1954年11月,齐齐哈尔至富裕公路竣工3个月后,在
砾石级配路面上发现平均宽80至100厘米,深1至1.5厘米的“搓板”,影响行车时速而且颠簸
,后经治理得到解决。
(三)防治公路翻浆
对路在含水量过大和由于冬季路基水份聚集或路面强度不足,而易发生翻浆路段,采取
有计划开挖路肩明沟,在路面上交错挖渗水井、加打砂桩、石灰桩,以增强路基稳定性和路
面强度;有的对部分路面承压力薄弱段,加铺一层砂石,以减少翻浆程度;对较大的翻浆路
段,则另行处理。
三、夏秋养护
每年5至10月,是砂石路面进行全面养护的时节。主要是整理路肩、边坡,清除路上杂物
,铲除路肩杂草,随时修补坑槽,疏通边沟,并保护和管理公路沿线设施。
砂石路面养护,1955年之前是以修补坑槽为主,并多采用干铺砂石拌合料,路面使用时
间短;之后,则从全面提高路面质量出发,多采取湿铺砂石拌合料,以提高路面平整度,延
长使用年限。
1956年,黑龙江省交通厅在福利屯至宝清公路上试铺磨耗层。路面宽为6米,铺磨耗层厚
2厘米。用较小颗粒砾石材料,掺以20%粘土,并保持一定的水分摊铺、压实,在平均日交通
量600台次的情况下,可使用6个月。1957年,各养路段普遍推行在砂石路面上加铺磨耗层的
作法。
磨耗层铺筑,在材料选用和操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选用材料:一种是粘结料,通常用粘土,塑性指数一般为15—25,同时要把草木杂物筛
除;另一种是骨料,包括小砾石、石屑、矿渣、风化石、粗砂等。使用的小砾石、石屑、砂
等要符合路面级配要求铺装。
放样整底:按铺筑宽度,先放出边线,把原路面上的浮土及松散材料清扫干净,修补坑
槽,校正路拱。
扫浆:在路面铺料宽度以内洒水,并用扫浆器扫起一薄层泥浆。
配料拌和:根据确定的材料配合比,把各种材料堆放在路边。拌料时一般是干拌两遍,
边拌和边洒水,并注意控制用水量。
铺料:把拌和好的泥和料运送到路面上,均匀摊铺。
培肩:及时做好路肩的培垫和整平。
碾压:应在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并要和铺料工序紧密衔接。
滚浆:在磨耗层初步压实和开放行车碾压达到基本稳定时进行滚浆。
加铺保护层:在滚浆后,趁泥浆稍干再铺保护层。
铺保护层有松散保护层和泥浆沙封面稳定保护层两种。
铺完磨耗层、保护层后,要做好初期养护:1周内每天洒水1次,第二周隔天洒水1次。同
时引导行车错号碾压,并适当加以修理,等磨耗层达到全面平整坚实后转入经常性养护。
松散保护层,是用筛选比较均匀的砂、石屑等松散颗粒撒铺路面上,厚度一般为4—8毫
米,采用砂子粒径为2.5毫米。并做好勤回砂、勤匀砂、勤除细料、勤添砂。1965年,省内部
分养路段于砂石路面上开始推行松散保护层,龙江、甘南、讷河、宝清、萝北等县养护的砂
石路面,有近500公里铺有松散保护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砂石路面上,有的路段距水源较远,养路员工利用降雨时机,把备好的养护料在雨中
拌和,雨停即可摊铺。这种铺装磨耗层办法已普遍采用。
四、冬季养护
(一)土砂封面
根据黑龙江省气候特点,进入深秋初冬之交,基本已不再降雨,地面较干燥,行车对砂
石路面的磨损较严重,且持续时间又长。为了保护路面,减轻磨耗,各养路段对养护的砂石
路面,都在封冻前进行一次封面。有砂料的路段,用土掺砂封面。土封面一般用粘土,在铺
撒过程中或刚铺完后遇雨,可在土封面上撒一层均匀的砂料,以防行车时碾成泥饼,上冻后
形成疙瘩道,行车颠簸。使用砂土封面时,要掺配一定比例的粘土,防止铺后松散脱落。黑
龙江省各养路段进行土封面,是从1956年开始试行。每年土封面使用时间达5个月之久。全省
县级以上公路有70%的砂石路面采用这种方法养护。
(二)雪封面
每年进入11月以后,降雪基本不再融化。这时大雪封地,公路上自然形成了雪封面。其
由于受往来车辆行驶的磨损,且有的地段降雪较少,或路上无雪,这时养路员工则利用公路
两侧大地上的积雪,在公路上铺筑5至10厘米松散雪层,经行车碾压,即成为一层雪封面。在
路线纵坡大于5%的路段和急弯处,对雪封面要撒一层防滑材料,一般用中粒砂或炉渣等,以
增加行车摩阻力。而对较大降雪路段,则要组织人力、机械及时消除。
(三)水砂封面
在冬季降雪较少的年份,路面干裂,磨耗层破损严重,有的粒料松散。有的养路段在砂
石路面上,采用水砂封面。具体做法,先在路面上浇水,然后均匀地撒一层中粒砂,水矿冻
结成为整体性的磨耗层。萝北、北安等县养路段在70年代曾采用过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