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客运车站
一、站舍建设
黑龙江地区公路旅客汽车运输,在“九·一八”事变前,因受道路条件差的限制,只能
冬运夏停,营运期较短。多数车主在营运期间,利用自有店铺或临时租用民房,供旅客购票
、候车或住宿。
自1926年(民国15年)至1945年(民国34年)的20年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和日商国际
运输株式会社先后各自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等36个城市,设置汽车运输营业店所,办
理公路旅客汽车运输。这些营业店所设有平房,也有楼房,共有建筑面积5847平方米,总占
地面积74.5万平方米。各营业室或旅客候车室,一船都在20至40平方米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公路客运站点设施简陋。黑龙江与松江两省国营公路运输企
业的站房,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分配租用的公产土草房或砖瓦房,面积多在30至50平方米
。
1951年,黑龙江与松江两省分别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鹤岗、克山、北安、绥
化、五常、双城等62个市、县建立运输公司、运输站或汽车队,共有站房面积1984平方米,
总占地面积9610平方米。每个客运站或汽车队的站房面积平均只有32平方米,旅客候车条件
较差。
1954年8月,黑龙江与松江两省合并成黑龙江省。当年第一次由省投资在哈尔滨太平区东
直路新建一座两层楼的公路客运站。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楼下设
旅客候车室,面积为200平方米。室外有宽阔的停车场,可停放汽车50余辆。此后,黑龙江省
公路运输主管部门,每年都要拨出部分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各地公路客运站的建设。
1975年至1985年,黑龙江省公路运输部门每年利用专项基本建设资金的2/3和提取的客
运附加费,先后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黑河、绥化、大庆等14个地市新建
46个造型壮观、宽敞明亮的市、县级公路客运站和134个乡镇级公路客运分站。
至1985年,黑龙江省公路国营运输企业在10个地级市、69个县(包括6个县级市)、236
个乡镇中,新建或扩建公路客运站和客运分站共有建筑面积12375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73.5
万平方米。分别比1951年增长62.5倍和75.4倍。同时,各市、县公路客运站与乡镇供销社、
邮电所、招待所、饭店等单位协商,共建客运代办站283个,并建立村屯停车站点3221个。这
些车站和站点,改善了旅客候车条件。
二、站务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黑龙江地区公路客运站站务设施比较单一。多数发车站和停
车站只有1间售票房,临时通知旅客发车时间;少数发车站和终点站设有候车室,内设售票窗
口、路线发车时间、票价表。
50年代,市、县公路客运站候车室,内设售票室和路线票价、发车时间板以及冬季取暖
等设施。1960年以后,市、县公路客运站站务设施逐步得到充实、完善。1985年,市、县公
路客运站均设有旅客候车室、站长室、站务员室、公安值勤室、广播室、问事处、售票处、
行包托运处、小件寄存处、检票口、以及旅客意见簿、营运路线图、禁运物品示意图、安全
旅行常识板、里程票价板、火车轮船航空班次时间板、汽车发到班次时间板、行包零担运价
板、旅客留言板、拾物招领板、旅客须知板、公告板等。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市、县公路客运站在候车室内还设有座椅、时钟、饮水、邮筒、公用电话、行包架、婴儿床
、果皮箱、痰盂、服务箱、报刊、日历牌、天气预报牌、街区交通图、流动售票服务车、小
卖部。有的客运站设有旅店、饭店以及医疗、救护、游艺等服务设施。
乡镇客运分站和代办站,一般亦设有旅客候车室、营业室或售票室、检票口等。旅客候
车室内设有汽车班次时间表、里程票价表、行包价目表、营运路线示意图、禁运物品示意图
、旅客乘车须知、车次方向牌。并设有座椅、时钟、日历牌、天气预报牌、饮水、果皮箱、
痰盂、服务箱等。有的站还开办旅店和小卖店。
停靠站点,一般设有站点牌,揭示班车停靠班次时间和早晚班次时间。有的站还在站点
上建造简易车亭(棚),方便旅客候车休息。
三、站车服务
(一)站务
站务,即围绕着客运班车运行和旅客服务。市、县客运站和客运分站按旅客流量、发车
班次,均相应配有站务人员。主要为旅客发售客票,办理行包托运、小件寄存,宣传安全旅
行常识,解答问事,维持上下车秩序,检收客票,查验禁运物品。并保持站内环境卫生。
(二)车务
车务,即为旅客乘车途中服务。每辆客车均配有1名乘务员。主要担负中途旅客售票,保
持车内外清洁卫生,领取行车单和行包托运单,查验客票,引导旅客上下车,预报站点,重
点照顾老、弱、病、残旅客,宣传乘车旅行安全事宜,介绍换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班
次时间,陪同旅客一路安全旅行。
四、优质竞赛
客运服务,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是公路交通之窗口。黑龙江省公路客运部门,为改善人
民旅行条件,热心为旅客服务,不断开展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为内容的竞赛与评比活动。
1965年5月,黑龙江省运输公司在尚志县召开全省公路客运学雷锋、学尚志客运站全心全
意为旅客服务经验交流会。会后组织部分先进站务、乘务人员,到各地客运站进行基本功示
范表演,推动了客运服务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公路客运工作曾遭
到了干扰和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客运班车晚点、秩序混乱现象。此后,全省公路
运输部门连续开展几次客运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1979年9月至12月,黑龙江省运输公司提出在全省公路客运站开展以“安全正点、舒适方
便、文明礼貌、热情周到”和“五满意”(旅客购票、候车、托运行包、检票、乘车)竞赛
活动。并组织地、市运输公司对公路客运站进行互检互评。肇州县客运站被评为客运站优质
服务标杆单位;哈尔滨三棵树客运站、五常县胜利客运分站、肇州县榆树客运分站、林口县
刁翎客运分站,被评为客运分站优质服务标杆单位;绥化、尚志、延寿、东宁、穆棱、桦南
、泰来、龙江、拜泉、爱辉、呼玛、嘉荫、双鸭山、省直汽车二队等客运站,被评为客运站
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东宁县黑山客运分站、肇源县大兴客运分站、省直汽车二队大同客运分
站被评为客运分站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肇州县客运站站务班、乘务班、驾驶班和哈尔滨三棵
树客运站站务组、售票组等23个班组,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班组;李绍曾、尚文霞、潘丽娟
、宁永和、隋玉国等68名客运服务人员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个人。
1980年12月至1981年3月,各地客运站开展了安全优质、旅客满意百日竞赛活动。许多客
运站办成了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窗口。出现不少好人好事。据不完全统计,各站共送还旅
客遗失手表44块,人民币3000多元。评出9个优质服务先进客运站,6个先进客运分站,152名
先进站、乘人员。
1982年3月至5月,各地公路客运站,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开展了“假如我是
一名旅客”的讨论和学雷锋、树新风、人人争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哨兵的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活动。各地公路客运站共动员客运职工2万多人次进行整修站房,清扫卫生,植树栽花,美化
环境,整顿车站秩序,使站容、车容和职工仪容都有所改善,收到旅客表扬信388件,经黑龙
江日报社和黑龙江广播电台发表旅客表扬信件85次。评出10个优质服务先进客运站,11个先
进客运分站和281名先进站务人员。客运班车正点率普遍达到95%以上。同年6月至9月,黑龙
江省总工会、交通厅、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联合发起开展公路旅客运输百日最佳服务活
动。各地公路客运站的广大职工在活动中,日以继夜地辛勤劳动,认真贯彻“旅客第一、信
誉第一、服务第一”的客运服务方针,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精神,自觉地为旅客排忧解难,好
人好事越来越多。收到旅客表扬信4万多件;由电台和报社发表旅客表扬的客运人员1100多人
次;肇州、龙江、虎林、萝北等4个县客运站和五常县小山子、肇州县榆树、林口县刁翎等3
个客运分站,被评为最佳服务站;乘务员潘丽娟等27人被评为最佳客运服务员。木兰、肇东
、拜泉、桦南、鸡西等9个市、县客运站和兴隆、丰乐、鹤立等5个客运分站被评为优质服务
站。有226名客运人员被评为优秀服务员。
1983年9月至11月,黑龙江省交通厅为了全面提高客运职工业务素质,为旅客提供优质服
务,在肇州、佳木斯、黑河、延寿等地,先后举办了五期有经理、站长、站务员、司机、乘
务员共350人参加的业务培训班。学员们观看了肇州客运站服务人员基本功表演,学习了站务
管理经验。多数司、乘人员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成为客运优质服务的骨干力量。
1984年8月,交通部在肇州县召开全国公路客运文明车站经验交流会。会上黑龙江省的肇
州、龙江、虎林3个县客运站被评为全国公路客运文明车站,肇州县客运站乘务员潘丽娟被评
为全国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标兵。
潘丽娟是1976年当乘务员的,到1985年整整10年,始终工作在客运第一线上。她坚持以
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对待旅客胜亲人。10年间,她接送旅客70多万人次,帮
助旅客找亲人、送患者,排忧解难,收到表扬信1400多件;她熟练掌握本县的交通地理、地
名和各条路线的站点、里程、票价、换乘车次和旅客旅行安全乘车常识;她熟记全国主要铁
路干线2000多个站名和哈尔滨市发往各地的民航、轮船、火车、汽车的班次、班时。为使旅
客了解掌握旅行常识,她以诗歌、快板、顺口溜、问答等形式,编写出十多万字的服务用语
,在旅客上下车和乘车途中热情地进行宣传。潘丽娟靠自己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优质服务,赢
得了旅客的信任。她先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文明个人标兵、全国“三八”
红旗手、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