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重点工程建设物资运输

  50年代至60年代初,黑龙江省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较多的省份之一。城市、工业和农场 、油田等建设工程运量占全省公路货运量30%以上。同时,其它建设工程运量也占一定比重。
    一、城市工业建设物资运输
    1953年,哈尔滨军工学院、量具刃具厂、东北林学院等厂校建设期间,松江省和哈尔滨 市公路运输部门,为保证建材物资运输,除组织市区少量汽车外,并组织城乡马车3000多辆 投入运输。其中哈尔滨市自行组织马车2500余辆,松江省运输公司从安达、肇东、阿城、呼 兰、宾县等组织马车500辆。当年运输土方、砖、瓦、砂石、木材等达869万余吨,占哈尔滨 市全年完成总货运量65%。
    1953年至1954年,在建设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北满钢厂、第一重型机械厂、热电厂期间, 黑龙江省运输公司与嫩江地区交通局共同组织调动齐齐哈尔、泰来、富裕、甘南、龙江、克 山、克东、依安、明水、拜泉、讷河、嫩江等12个市县城乡马车共3000辆参加运输。
    1954年至1955年,为支援哈尔滨中苏友谊宫、电表仪器厂、东北轻合金厂、锅炉厂、汽 轮机厂、电机厂等工程建设,黑龙江省运输公司抽调载货汽车203辆,并从宾县、呼兰、阿城 、五常、双城等县组织农村马车1345辆进行基建物资运输,完成砂、石、红砖242.9万余吨。
    1960年,齐齐哈尔第一、二机床厂建厂期间,黑龙江省运输公司和嫩江地区交通局,先 后组织城乡马车5000余辆抢运基建物资。1962年以后,各城市运输部门和其它部门自用汽车 逐年增多,城市基本建设物资运输用车基本由各地自行解决。
    二、“大炼钢铁”物资运输
    1958年,黑龙江省“大炼钢铁”全面展开,短途货运量急剧上升。黑龙江省公路运输部 门根据交通部的指示,普遍开展了汽车列车化和车吨月产万吨公里运动。各市县运输公司为 提高运输效率,自行制造挂车,实行汽车拖带挂车列车化运输。
    1959年,鸡西市人民政府为完成小高炉建设所用矿石、煤炭、焦炭和砂石、砖等物资运 输任务,发动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学校、公社等单位职工、学生等,利用冬季冰雪道开展爬 犁运输。共制造人拉爬犁2.2万多张,马拉爬犁220多张,修筑冰雪道4条,全长40公里,先后 组织22910人次突击运输各种物资3.5万余吨。1960年1月15日,黑龙江省交通厅和黑龙江省科 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在鸡西市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同年12月13日,交通部潘琪副部长在北安 县主持召开的东北、华北、西北等12省市交通厅(局)等负责人参加的冰雪道运输会议上, 要求各地学习推广黑龙江省的经验。会后,黑龙江省冰雪爬犁运输又有了扩展。至1961年2月 ,全省共修筑冰雪道1419条,全长975公里,制造各种爬犁607518张,运输物资103.7万吨。
    黑龙江省在抢运大炼钢铁物资运输中,开展突击短途运输群众运动,对缓解当时运输紧 张状态虽然起了一定作用,但造成一些人力、物力浪费,汽车、挂车损坏也较多。1962年以 后,冰雪道爬犁运输基本消失。
    三、农场建设物资运输
    1955年,黑龙江省在集贤县三道岗荒原上创建国营友谊农场,这是苏联援助建设的一座 大型农场。农场建设所用基建砂石、红砖、木材等物资,除小部分就地取材外,大量水泥、 钢材、砖瓦、砂石等物资均由外地运到福利屯火车站,再用汽车和马车倒运到总场和分场, 平均运距40公里。当时汽车很少,主要依靠组织畜力车运输。双鸭山市和宝清、富锦、集贤 县组织运输社和农村马车400余辆,进驻福利屯和施工场地。1956年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发文 ,抽调部分县胶轮马车600辆,支援农场建设。其中肇东、兰西2县各100辆,肇州、青冈2县 各200辆支援。在此期间,为确保建场工程物资运输,省运输公司副经理刘德中经常带领工作 组深入到场部及时解决运输中的问题,同时,还派出1名专职干部驻在工地指挥车辆运输。
    1956年,省公安部门在北安县建设10个劳改农场,物资运输任务异常繁重。省运输公司 从绥化、肇东、黑河、牡丹江、拜泉等5个运输总站和哈尔滨市运输公司抽调汽车100辆前往 支援。同年2月,为抢运积压在北安火车站4万多吨建厂物资,肇东总站机务科长隋忠、车队 负责人梁振江为使车多拉快运,与司机和保修工人共同研究,用载重3吨的吉斯五型改制了2 辆载重7.5吨的大半挂车,既能拉长材又能运砂石砖瓦。提高运输效率1.5倍,提前完成了运 输任务。
    1958年,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奔赴黑龙江开垦北大荒,佳木斯、牡丹江、密山、宝清、 虎林、萝北等市县政府抽调公路运输部门和其它部门客货汽车、马车昼夜兼程进行运输。在 各农场建设期间,当地公路运输部门及时组织汽车、畜力车,抢运急需物资。
    四、大庆油田建设物资运输
    1959年4月,国家决定开发大庆油田,大量钻井设备、砖瓦、砂石、水泥、钢材、木材等 物资通过铁路运到萨尔图和安达火车站。这些物资仅依靠油田部门自有30辆汽车远不适应运 输需要。同年6月,黑龙江省交通厅按照中共黑龙江省委“全力以赴,全力支援,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指示,在安达县组建了省直属汽车大队,配备载货汽车110辆,承担石油钻井、 钻机、钻杆、水泥、砂石、帐篷、活动房子等物资运输,日运量达400余吨。车队运输钻井设 备没有大件车,他们学习“铁人”王进喜革命精神,在大队长王志领导下,一不等,二不靠 ,三不要,采取在解放牌汽车保险杠安上钢架,拆掉四面大厢板,并用两块木方在大厢上前 后固定装运大件的办法,很快将堆在火车站的首批10多米长的打井钻杆和井管及时运到了工 地,使钻井队提前5天开钻。
    1960年,根据大庆油田会战钻井搬迁,筑路砂石、土方、白灰等运量增多的情况,交通 部先后拨给汽车200辆。同年,黑龙江省人委先后从哈尔滨、嫩江、松花江等地市抽调专业运 输部门汽车800余辆,组织马车200多辆,按时完成了会战物资运输。省直汽车大队二中队因 成绩显著,被大庆石油建设指挥部评为会战先进单位。
    1970年8月,开始铺设大庆至大连、秦皇岛输油管道,简称“八三”工程。省直汽车二队 调二中队汽车50辆,123名职工开进让胡路承担钢管运输。因没有大件拖长车,职工自己动手 制作了10辆10吨半挂车和7辆单轴挂车。为确保安全运输,车队领导驾车带队,奋战100天, 提前1个月完成了万根输油钢管运输任务。
    1972年9月,引嫩工程(将嫩江水引入大庆油田)动工,全长245公里。黑龙江省公路运 输部门承担干渠道工程的砂石、水泥、钢材、红砖等建材和民工粮食物资运输。牡丹江、松 花江、嫩江、黑河等地区和省7个战备车队共出汽车593辆,投入了引嫩工程,至1976年8月, 运输各种物资共630万吨。
    五、“大三线”建设物资运输
    1966年4月,交通部从黑龙江省调出100辆汽车支援四川省“大三线”建设。黑龙江省运 输公司抽调哈尔滨市运输公司汽车50辆,牡丹江运输分公司汽车25辆,拜泉运输分公司汽车 25辆,组成汽车大队,下设3个汽车分队。并由省直汽车二队抽调保修工人组织保修场。职工 共190余人。汽车大队到达四川后,在当地运输指挥部的安排下,承担攀枝花工程—成都至西 昌路段物资运输。汽车司机奋战在大小凉山之险峻路段上运行。“文化大革命”汽车大队虽 受到干扰,仍坚守岗位进行正常运输。汽车大队于1967年7月,按期完成任务回省。
    六、边境公路建设物资运输
    1967年至1969年,为加强战备,根据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修建边境公路 的统一部署,省交通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运力进行了边境公路建设工程物资运输。
    在修建嫩江至漠河边境公路期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调动松花江、绥化、嫩江、牡丹 江、合江、黑河等6个地区46个市县公路运输企业和机关企事业汽车、拖拉机、推土机等600 余辆(台)运输工具,采取人挑、车推与机械运输相结合的办法,抢运土方、砂石、水泥等 筑路物资。
    1969年之后,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调动合江、牡丹江地区各市县公路运输企业和机关企 事业汽车、拖拉机、推土机共710辆,投入了福利屯至饶河、虎头至饶河、二龙山至抚远等边 境公路建设,保证了工程所需各种物资运输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