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装卸机具

  5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装卸企业只有简易的手工工具,装卸工人主要靠身背、肩扛、手 搬、人抬等笨重体力劳动进行作业。装卸煤炭、砂石等散积货物,用铁锹、扁担、箩筐(土 兰子);装卸砖瓦、块石,靠手搬;装卸木材、水泥预制件,备跳板、掐勾、“蘑菇头”、 大绳、撬棍、压角、搬勾;装卸长大笨重的机械设备,用滚杠、绞磨、千斤、滑车、爬杠、 绳索等。
    1958年至1962年,黑龙江省交通装卸企业,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本着先易 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革新和制作一些装卸工具。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 鸡西、鹤岗、绥化等市县装卸企业,先后组织能工巧匠,制造出固定的、移动式的土吊车和 高站台低货位漏斗等。当时革新的设备,简单粗糙,质量不过关,并逐渐被淘汰。
    70年代初,黑龙江省交通装卸企业又一次开展革新装卸机械设备。哈尔滨、齐齐哈尔、 佳木斯、牡丹江、肇源等20个市县的装卸企业,根据生产实践,对笨重、整装货物,以发展 起重吊车、抱杆为主;散积货物,以发展装载机、皮带运输机为主,实现装卸机械化。1974 年,黑龙江省交通局在齐齐哈尔市召开现场会,齐齐哈尔、哈尔滨、肇源等装卸企业介绍了 革新机械设备的经验。
    为解决革新机械设备资金不足,黑龙江省交通局拨款近200万元,各装卸企业自筹挖潜5 00余万元。同时,发动职工义务献工。至1978年,黑龙江省交通装卸企业,在国营大厂的协 助下,共制造出卷扬机23台、吊车24台、装载机3台、皮带输送机28台,及手推车、虎头车2 13台。哈尔滨市平房装卸公司为革新机械设备,从1975年至1978年动员工人献工达30万元, 装卸机械化程度已占70%。哈尔滨市装卸公司以铁路公共货场、专用线、港口码头装卸为目标 ,集中103台机械加工设备和投入部分资金,先后改制出5吨象鼻式走行吊22台,装载机3台, 翻斗自卸车6台,大平板拖车1台,机械装卸水平达18.4%。齐齐哈尔装卸公司第二装卸队24班 的36名工人,承担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厂铁路专用线装卸搬运和厂内汽车装卸任务,每天总 装卸量近千吨,因劳动强度大,装卸效率低,按规定时间,经常发生装不上、卸不下。这个 班经20多天的苦干,先制造一台卷扬机,从而加快了原木卸车速度。他们又制造出卷扬机3台 ,皮带输送机6台、土吊车1台、抱木车2台、虎头车10台,实现了采用机械装卸煤炭、矿石、 水泥、玻璃以及超长笨重货物。肇源县装卸公司有118人,主要承担肇源松花江码头的装卸、 倒运,年进出口货物15万吨。为解决装卸搬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自筹资金6万元,制造4 台皮带输送机。
    装卸企业通过革新机械设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装卸效率。哈尔滨市装卸公司 用人力卸原木,20人一天卸2火车皮(100吨),而使用卷扬机卸原木,5个人一天卸6车皮( 300吨)。齐齐哈尔市装卸公司,用工力装铁削,10个人装50吨车皮需一天,用15米长皮带输 送机,4个人半天即完成。
    据1980年统计,黑龙江省交通部门所属的20个企业有装载机12台,起重吊车52台,叉车 15台,卷扬机26台,推土机2台,大件拖车1台,皮带输送机101台(节)/2615米。
    进入80年代,黑龙江省装卸企业已普遍采用定型机械产品,更新原有设备,推行机械化 作业。图为用汽车起重机吊装小火车头和装载机装煤炭、矿石。
    全省除交通装卸企业拥有一部分装卸机械外,多集中在大庆油田、林业、粮食、铁路、 港口和物资储运部门。
    至1985年,大庆油田有起重设备649台。森工企业在57个储木场采用架杆机,占木材装卸 车量的75%;在57个储木场中配有31台缆索起重机和一部分龙门起重机,分别占木材卸车量1 5%和10%。粮食系统有固定线输送机19845米/346条,其中固定胶带输送机15452米/266条, 埋刮板输送机4312/79条,竹板输送机81米/1条,非固定输送设备有628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