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养组、场
1954年初,交通部颁发的汽车保养维修制度,明确提出保养与维修机构分设。从此,黑
龙江、松江两省的公路运输企业,根据汽车、挂车的数量,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保养机构。同
年,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各地、市、县公路运输企业的保养组、场日臻完善,并初具规
模。
黑龙江省运输公司规定,汽车保养组、场的任务是:担负本企业的汽车、挂车的各级保
养、汽车小修和简单工艺的旧件修复。
(一)保养组(车间)
公路运输企业的汽车保有量在20辆以内的设保养组或车间,下设零修、发动机小修、机
械加工、电工、轮胎修补等作业班组。保养组(车间)人数,每辆汽车配置2人左右。保养机
具,一般有小型车床、牛头刨床、台钻、小型搪缸机、充电机、乙炔焊及轮胎充气修补等设
备。保养组(车间),多数由运输公司汽车队领导。
(二)保养场
公路运输企业的汽车保有量在20辆以上的设保养场,下设一、二、三级保养,发动机、
底盘维修,机械加工,旧件修复,以及钣金、电工、胎工、木工、机具革新等作业班组。保
养场人数,按每辆汽车1—2人配置。保养设备,大都有车床、刨床、钻床、搪缸机、磨缸机
、充电机、空压机、电焊机等。一些较大的保养场还有曲轴磨床、无心磨床等。保养场的隶
属关系,则根据不同情况,大多由运输公司直接领导,有的由运输公司汽车队领导。
二、修理厂
(一)交通部门所属汽车修理厂
黑龙江省交通部门汽车修理厂的发展,大体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7年至1957年。全省陆续建成6个汽车修理厂,分布在克山、哈尔滨、佳木
斯、肇东、密山、齐齐哈尔等地。这些汽车修理厂,生产规模较小,职工较多的哈尔滨汽车
修理厂和克山汽车修理厂也仅有五六十人。机具设备简陋,大多是皮带车床、小型搪缸机等
。修理汽车全部是手工操作,年大中修汽车能力在200辆左右。第二阶段是1958年至1972年。
这个期间,全省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修理能力不足。从1959年起,先后于牡丹江、绥
化、黑河、哈尔滨等地新建汽车修理厂4座,各厂年大修汽车能力在300辆以上,并逐步增加
了一些专用设备。1965年,黑龙江省交通厅根据备战要求,在延寿县城郊山区新建一座汽车
修配厂,定名为“卫东机械厂”。工厂年大修汽车能力400辆,投资800万元,通用和专用修
理机械全部是成套配备,技术比较先进,1969年建成投产。工厂除生产一部分汽车齿轮外,
因交通不便,基本未承担汽车大修。第三阶段是1973年至1977年。1973年,黑龙江省人民政
府为适应公路运输发展的需要,要求每个行政专区交通部门都要建立一座汽车修理厂。由省
计委投资,分别在松花江(厂址设哈尔滨),扎兰屯各新建一座汽车修理厂,隶属松花江、
呼伦贝尔盟(当时呼盟归黑龙江省建制)交通局领导。至此,全省除伊春、大兴安岭地区外
,每个地区交通部门都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汽车修理厂,主要承担本地区交通系统的汽车大修
任务。第四阶段是1978年至1985年。进入80年代,汽车修理市场开放,集体、个体汽车维修
业迅速增多,机关、企业、厂矿的汽车维修也对外开放,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
格局。各地交通部门汽车修理厂的汽车大修任务大幅度减少,零修任务大量增加,故各汽车
修理厂把企业的经营方向转变为以汽车维修为主,广开生产门路,承揽社会车辆的维修保养
。
70年代末,全省交通系统共有汽车修理厂10座。到1985年,全省交通系统尚有汽车修理
厂6座。
1.哈尔滨汽车修理厂
哈尔滨汽车修理厂创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于哈尔滨市运输公司领导,承担本公司汽车
大中修任务。厂址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13号市运输公司院内。职工30余人。设备有皮带
车床、立钻,小型搪缸机等。
1963年,该厂与哈尔滨市运输公司汽车三队保养场合并,职工增至130余名。为提高机械
操作水平和车辆修理质量,工厂学习张家口汽车修理厂技术革新经验,自己动手,革新机具
设备和修理工艺。钳工刘培志、马天芳等革新的设备有汽车制动试验台、液压半轴套管拉压
器、骑马罗栓拆装机等。散热器修理工盛佩绅革新修复散热器新工艺,获国家科委发明奖。
其工艺要点编入交通部1963年颁发的《汽车修理技术规范》,在全国汽车修理业推广应用。
工厂通过机具革新,月大修车达25辆,一级品率、在厂车日、修理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在省
内同行业都比较先进。1964年和1965年,工厂被黑龙江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先进汽车修理企业
。
1966年1月黑龙江省交通厅决定,将该厂并入省运输公司所属哈尔滨汽车修配厂。1973年
,黑龙江省交通局为加强客车改装与汽车修理的专业管理,又将两个厂分开经营。哈尔滨市
修理厂迁至南岗区学府路1号建厂,隶属于哈尔滨市交通局领导。工厂生产设备有金属切削机
床21台,搪缸机、搪瓦机等修理专用设备9台。年完成客车大修24辆,货车大修96辆,发动机
大修4台。
1976年至1979年,工厂除进行汽车大修外,还生产解放牌汽车的前轴、半轴、后桥总成
、差速器壳等。1980年初,受第一汽车制造厂委托,在厂内建立特邀维修服务中心,承担哈
尔滨地区解放牌汽车售后技术服务。1983年至1984年,工厂为星光机器厂生产星光131型货车
车厢,共生产3030台。
1985年,工厂占地面积42018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有职工530名,固
定资产原值367万元。主要机床138台,其中通用机床111台,专用机床27台。年工业产值122
.8万元,大修客车16辆,货车39辆,发动机86台。
2.牡丹江地区汽车修理厂
牡丹江地区汽车修理厂始建于1950年,当时是牡丹江市运输公司所属的小型汽车修理厂
。厂址在牡丹江西三条路,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其中修理车间120平方米。有职工20余人
。修理设备只有小型立式镗缸机、电焊机、乙炔焊、台钻、虎钳等简易工具。
1959年,工厂迁至牡丹江市郊西海林街扩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修理、机加两个
车间2000平方米,1961年建成投产,职工百人左右。工厂隶属于牡丹江地区交通局领导,承
担全区客货汽车大修任务。1966年,工业总产值45万元,完成货车大修90辆,客车大修3辆,
发动机大修35台。1969年后,工厂除继续承担客货汽车大修外,开始生产解放牌汽车的前轴
主销、变速箱第一轴、后桥壳、制动鼓、主轴突缘以及自卸车助力器、分配阀、液压缸等。
1971年,根据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决定,工厂开始生产北京130型载重2吨轻型货车。采用天津
生产Q492型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零件自行制造组装。到1975年,共生产轻型汽车80辆,每
辆售价2.9万元,盈利达百万元。工厂在制造汽车配件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自制千吨压力
机、液压拉床、驾驶室胎具、主销淬火机。并购置了平面磨床、万能铣床、滚齿机、高频电
炉等设备。1980年,工厂受第二汽车制造厂委托,建立了汽车维修服务站,承担牡丹江地区
东风牌汽车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
1985年,工厂有职工264人,固定资产265万元,建筑面积6979平方米。工业总产值达13
7.8万元。货车大修42辆,客车大修10辆,发动机大修72台。同年,工厂服务对象已由国营运
输企业转为面向社会,为招揽修理车源,便利用户,在牡丹江市内又建立1座汽车维修站,承
担社会各种汽车维修。
3.松花江汽车修理厂
松花江汽车修理厂于1973年开始筹建,基本建设投资30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年大修客
货汽车300辆。厂址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城乡路85号。主要承担松花江地区国营运输企业客货汽
车大修任务。建厂期间,有职工170余名。他们为使工厂早日建成投产,和建筑工人一起,投
入了基本建设施工。
1975年,修理车间建成后,即开始试生产。这一年完成货车大修3辆,发动机大修12台,
产值2.1万元。1976年,工厂完成货车大修13辆,客车大修1辆,发动机大修17台,产值7.7万
元。
1977年7月1日,工厂正式投产。工厂占地面积4050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38平方米。
通用设备有车床、钻床、刨床、铣床等金属切削机床20台(件);专用设备有搪缸机、搪瓦
机、曲轴磨床等8台(件);液压机1台。当年完成货车大修39辆,客车大修16辆,发动机大
修32台,产值39.1万元。
1980年,工厂完成货车大修51辆和客车大修47辆,修理费分别为5001元和8523元,在厂
车日为25天和37天,大修工时分别为882工时和1853工时。为了解决修车配件不足和节约钢材
,减少修理费用,工厂成立旧件修复车间,采用了低温镀铁、电脉冲堆焊等修旧方法,修复
的部件有:汽缸体、汽缸盖、曲轴、各类轴销、半轴套管、制动鼓、变速箱壳等40余种。成
为全省汽车修理行业修旧利废开展得较好的单位之一。1980年,工厂由松花江地区交通局领
导,改由地区运输公司领导。
1981年至1985年,工厂除担负汽车大修任务外,还广开门路,开展多种经营。1981年3月
,受第二汽车制造厂委托,工厂建立了东风牌汽车维修服务中心,负责松花江、绥化两个地
区及哈尔滨市东风牌汽车售后服务和部分东风牌汽车零件销售。从1982年起,这个服务中心
连续4年被第二汽车制造厂授予红旗站光荣称号。1983年,工厂开展了以贯彻交通部颁发的《
汽车修理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厂部增设了质量管理股,车间成立了QC小
组,健全了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更新了曲轴磨床、珩磨机、金钢膛、剪板机等专用设
备。1984年,工厂与黑龙江客车厂联营,承担了客车骨架及钣金件加工任务。为此,工厂贷
款70万元,新建1400平方米厂房1幢,购置二氧化碳保护焊机、弯扳机、冲床、点焊机等20余
台件,基本形成了客车骨架、钣金件的加工能力。经过12年来的经营,工厂管理水平和职工
技术水平及综合生产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1980年仅实现利润3130元
,1982年增长到8.55万元,1984年再增长到38万余元。当年完成客车大修29辆,货车大修11
2辆,发动机大修223台。1985年,工厂虽然因为社会维修能力迅速增加汽车大修任务减少,
仅完成客车大修任务2辆,货车大修77辆,发动机大修132台,但由于兼营东风牌汽车零件销
售和维修服务及客车骨架钣金加工任务,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这一年实现利润近百万元。
4.合江地区汽车修理厂
合江地区汽车修理厂于1956年由佳木斯市运输公司汽车保养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汽
车学校实习工厂(部分职工)及公私合营永联汽车修理厂等3部分人员和设备组建而成。当时
厂址在佳木斯市中山南路四号,占地面积553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有职工66
名,小型皮带车床5台,固定资产2.6万元。建厂初期,工厂隶属于佳木斯运输总站领导,承
担本系统汽车大修。1957年,工厂曾用吉斯—150牌货车改装过两台客车。1958年8月工厂改
由合江专员公署交通局直接领导,除继续承修部分汽车外,主要生产转为制造挂车和汽车另
件。品种有:气缸套、活塞、钢板弹簧、凸轮轴,半轴套管等汽车零件。1962年,根据国家
调整方针,恢复汽车修理。
1964年,黑龙江省运输公司为增加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修车质量,投资30余万元,购
进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插床、搪瓦机、以及电镀、喷镀、真空镀膜、电脉冲堆焊等专用
修理设备30余台。同时,加强了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工时定额等方面技术管理,使汽车大
修达到日平均1辆,在厂车日缩短到7天。修竣汽车一级品率达到90%以上,成为全省汽车修理
的先进工厂。“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厂虽受到干扰,但仍坚持生产。1977年,工厂移至佳
木斯市西郊光复路扩建,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14平方米,1980
年10月竣工投产。是当时黑龙江省公路交通系统东部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修理厂。
1981年,汽车大修任务减少,由1979年的318辆下降到190辆,因此,工厂除继续承担汽
车修理外,部分生产能力转向挂车制造。
1985年工厂受第二汽车制造厂委托,建立东风牌汽车特邀服务站,服务人员60余人,年
配件销售和保养维修收入金额达250余万元。工厂为方便用户在市中心设两个分厂,招揽汽车
零修任务,年产值可达百万元,弥补了大修车源的不足。同年工厂更名为佳木斯市交通局工
业总厂,固定资产515万元,职工318名。年工业总产值272万元,完成货车大修46台,客车大
修6台,发动机大修54台。修理专用设备有T716立式金钢镗床、研汽门机、曲轴磨床、曲轴动
平衡机、探伤仪、电器试验台等16台;通用设备有C630等普通车床、平面磨床、无心磨床等
24台;锻压设备有空气锤,63吨双柱液压机、500吨液压机、剪板机等7台;其它有零件修复
热处理、各种弧焊、远红外喷漆、空压机等10余台。
5.绥化地区汽车修配厂
绥化地区汽车修配厂于1959年4月筹建,厂址在绥化县城北门外(当时隶属于松花江地区
交通局,1965年6月行政体制变更后改由绥化地区交通局领导)。厂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两栋各600平方米,办公室、食堂等各300平方米,1960
年6月1日竣工投产。当时有职工47人。主要产品是双轴四轮木质挂车,年产值45万元。1962
年,工厂开始承担汽车大修,设有发动机、底盘及机加3个工段。当年完成货车大修20辆,并
生产少量解放牌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供本厂修车自用。厂内修车设备有C620车床3台,立钻
、牛头刨、锯床各1台。1963年,工厂进一步充实修车能力,职工达140余人,修理车间划分
8个工组,实行专业分工。修车的专用设备有搪缸机、磨缸机、搪瓦机、空气锤、回臂式吊车
等,并逐步配套。当年工厂改由绥化地区运输公司领导,承担全区各县运输公司汽车大修。
1966年,工厂完成客货汽车大修58辆,工业总产值33万余元。在厂车日一般为25天。1971年
,工厂在承担汽车大修的同时,开始试制解放牌汽车F213A2G型化油器,当年生产1500只。1
977年,工厂还生产解放牌汽车制动总泵。到1982年,累计生产化油器2.9万只,汽车制动总
泵1.2万只。
1982年,工厂建立了热处理车间、铸造车间、发动机动力试验室、金属材料试验室。主
要设备有:自行装配的曲轴磨床、无心磨床、万能磨床、铣床;购进的设备有金钢搪床、搪
瓦机、磨缸机以及电镀、喷镀、电脉冲堆焊等修旧设备。修复旧件有63个品种。
1985年,工厂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164万元。
年工业总产值755万元,完成货车大修77辆,客车大修5辆,发动机大修53台。同年工厂为解
决生产任务不足,购进7台东风牌汽车,以一部分职工经营汽车运输。并受第二汽车制造厂委
托,建立起东风牌汽车特邀维修服务站。年收入可达百万元。
6.黑河地区汽车修配厂
黑河地区汽车修配厂,于1960年10月1日建立。其前身是黑河地区运输公司的一小型汽车
保养场。有职工60余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设面积1100平方米。增加的设备有
皮带车床2台,搪缸机1台。1964年职工增加到117人。主要设备有C620普通车床、曲轴磨床、
搪瓦机、研汽门机等。年完成大修货车95辆,客车大修2辆。1973年,经黑龙江省交通局批准
工厂迁至黑河东门外扩建,承担全区国营运输企业客货汽车大修任务。
1985年,工厂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6762平方米。有职工236名。年工业总
产值195.6万元,完成货车大修49辆,客车大修4辆,发动机大修33辆。
(二)厂矿、企业所属汽车修理厂
黑龙江省厂矿、企业汽车修理厂,于1958年之后,随着社会车辆保有量不断增长,陆续
建立起来。自办汽车修理厂的有林业、地质、煤矿、农场、大庆油田、粮食、外贸、商业等
系统。这些汽车修理厂,生产规模不一,小厂只有几十人,大厂百余人,修理设备一般均较
先进,主要承担本部门或本系统汽车维修。自1980年后,这些汽车修理厂除承担本部门或本
系统的车辆修理外,并对外开放,参与汽车修理市场竞争,承揽社会车辆修理。1985年,黑
龙江省有厂矿、企业自办的汽车修理厂300余处,职工两万余名。
(三)集体、个体私营汽车修理厂
1956年以前,全省有私营汽车修理业110余户,其中100户是个体经营,由市县手工业部
门管理。这些修理业生产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少者二三人,多者十几人,修理设备十分简陋
,除发动机搪缸外,其余均由手工操作。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将这些私营
修理业组成了33个修理合作社,大部由手工业部门管理,其中佳木斯的永联、齐齐哈尔的红
星等汽车修理厂,并入交通部门所属国营汽车修理厂。进入80年代,贯彻改革开放方针之后
,私营汽车修理业再度迅速兴起。
1985年,全省有集体汽车修理厂1847处,从业人员32032人,个体汽车修理厂2198处,从
业人员6080人,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汽车维修市场。黑龙江省公路运输管理局为加强全省汽车
维修业管理,根据汽车修理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规模、设备条件,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
汽车修理厂,具有承担汽车大修能力;二级汽车修理厂,可承担汽车三级保养;三级汽车修
理厂,只能承担零星小修和一、二级保养。按照这个分级标准,在集体汽车修理业中,一、
二级汽车修理厂占20%,三级汽车修理厂占80%;在个体汽车修理业中,95%以上为三级汽车修
理厂。
三、保修设备
50年代初期,黑龙江、松江两省汽车保养修理的机具设备很少,除皮带车床、台钻、虎
钳等简易设备外,主要是手工机具。修理费用高,质量差,大修车在厂车日都在两个月以上
,汽车修理反工率高达70%。1953年,肇东汽车修理厂自己动手改革了一台连杆轴承搪削机,
提高了修理发动机的质量。1954年,交通部召开全国汽车修理厂厂长会议,总结推广全国各
地汽车维修机具改革先进经验。这些改革的机具有:曲轴磨光机、曲轴轴承绞刀架、轴承自
动校合机、电动离心浇注轴承机、悬臂磨缸机、齿轮油加注器等24项。
1960年5月20日,交通部在福建省建阳县召开汽车保修技术会议,推广汽车保养机具革新
经验,提出汽车保修实现“两化”,即操作机械化,检验仪表化。黑龙江省运输公司派员学
习回来后,在哈尔滨市运输公司汽车二队试点,当年改革了十余种机具设备。主要有电动轮
胎螺栓拆装机,轴承润滑油加注器、三滤清洗机、轮毂专用小车、气动举升机、带有照明装
置的作业地沟、各种专用工具、零件台架等。使汽车二级保养由全部手工作业改进为半机械
化作业,并实现水油、零件、工具三不落地,保持作业环境清洁整齐,文明生产。黑龙江省
公路运输系统的保养场、修理厂,都学习他们的经验,积极革新汽车保修设备。
1964年,交通部号召全国各地学习推广张家口地区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经验,黑龙江省
运输公司多次派出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到张家口学习。哈尔滨市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革新
了大中型机具十余种,主要有汽车制动器试验台,骑马螺栓拆装机,液压无声铆等机具,其
它运输部门的保养场、汽车修理厂也革新了许多保修机具。并于1966年5月交通部在哈尔滨召
开的北方五省汽车保养验证会议上展出。
1966年末,哈尔滨市运输公司汽车二队为适应战备需要,工人们还研制了一套轻便汽车
保修机具,可放人工具箱内,随身携带。
1974年,交通部在湖南郴州地区红岩汽车保养场召开汽车保修机具革新会议,进一步提
出在汽车保修中实现操作机械化,检验仪表化的要求。黑龙江省运输公司为贯彻此次会议,
制定了全省保修机具革新规划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汽车修理厂机具配套方案
,并拨出50余万元资金做为机具革新费用,在哈尔滨、绥化、集贤、拜泉等运输公司和合江
汽车修理厂试点。革新的保修机具有整车清洗机、零件清洗机、驾驶室修理作业台、车架校
正机、前横梁校正机、轮胎拆装机、差速器修理作业台、变速器修理作业台、机油泵试验台
等。
上述革新的机具设备,到70年代末,有的被国家列为定型产品,有的因质量不良陆续淘
汰。
黑龙江省运输公司,在号召职工开展机具革新的同时,每年都投入一部分资金购置国家
定型的汽车修理专用设备,以提高汽车修理能力和修理质量。主要设备有:立式金钢镗床、
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曲轴轴承搪削机、连杆轴承搪削机、电器万能试验台、电镀、喷镀
修旧设备以及高压油泵试验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