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其它机构
一、黑龙江省交通学校
黑龙江省交通学校,是为交通运输事业培养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并于1980年11月
5日,经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之一。
交通学校前身是东北河运学校,始建于1952年3月25日,校址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五道街
江岸对面的江心岛上,隶属东北内河航运管理局领导,由局长张大成兼任校长,王育恩任副
校长。有教职员工19人。同年11月5日,河运学校迁入哈尔滨太平区小北屯新校址。当时学校
教职员工已增至42人,其中教师14人。在校学生163人。
1953年2月27日,东北内河航运管理局决定,将河运学校改称哈尔滨河运学校,仍隶属东
北内河航运管理局领导。4月,又将哈尔滨河运学校改称交通部哈尔滨河运学校,隶属交通部
领导。有教职员工61人,其中教师23人。在校生196人。到1955年,教职员工增至106人,其
中教师43人,并从本年开始增设港口机械及其设备专业(后改为装卸机械化专业),在校生
427人。11月5日,交通部哈尔滨河运学校校址迁至哈尔滨市太平区东直路278号。
1958年9月,经交通部和黑龙江省交通厅共同决定,将交通部哈尔滨河运学校晋升为大学
,称为黑龙江交通学院,并下放由黑龙江省交通厅领导。由省交通厅副厅长陈法平兼院长,
林献国任副院长。学校下设大学部和中专部。大学部设船机制造与修理和船体制造与修理两
个专业,即机械系和工程系。中专部从本学年开始增设汽车技术使用与修理和道路与桥梁两
个专业。开始由以水上专业为重点转向以陆上专业为重点。有教职工220人,其中教师92人。
在校生1110人。为培养水上专业人才的需要,在校园内新建游泳馆,面积836平方米,是哈尔
滨市3个游泳馆之一。
1960年5月,黑龙江交通学院附设交通学校,设轮机、港机、河管、驾驶、汽车驾驶5个
专业。学院有教职员工396人,其中教师218人。在校生1123人。
1961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任命余超、苏辛(女)为黑龙江交通学院副院长。1962年4月,
为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黑龙江
交通学院,改为黑龙江交通学校(中专),仍隶属黑龙江省交通厅领导。学校所设专业仍以
公路运输专业为重点,学生分配,改为省内分配。学校有教职员工223人,其中教师99人。在
校学生700人。1965年,教职员工减少到175人,其中教师74人。在校生400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黑龙江交通学校连续五年停止上课、停止招生,党政机构处于瘫
痪状态。
1968年6月20日,成立黑龙江交通学校革命委员会。此时,在校学生已陆续毕业,教职员
工有的参加学习班,有的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的安排了临时工作
。学校全部财产设备移交给黑龙江省战备汽车大队。
1969年11月,黑龙江省交通局决定,恢复黑龙江交通学校办学,并由黑龙江省航运局派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
1971年1月,学校名称定为黑龙江省交通学校。4月,恢复学校党、团组织,成立中共黑
龙江省交通学校委员会,隶属中共黑龙江省交通局党组领导。8月,建立共青团黑龙江省交通
学校委员会。有教职员工79人,其中教师36人。
1972年7月,黑龙江省交通学校恢复了招生工作,招收了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设轮机、驾
驶、汽车、路桥4个专业。招生对象是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初中
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等。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入学不经考试,学制均为2年(1972年至1976年共招收五
届工农兵学员计810人)。
1975年3月15日,黑龙江省航运局又派第二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黑龙江省交通学
校,参与学校领导工作。1977年,黑龙江省交通学校恢复了考试招生办法,招收学生160名。
设有船舶内燃机管理与修理,汽车技术使用与修理,道路与桥梁,运输财务会计4个专业。有
教职员工156人,其中教师78人。在校生157人。
1980年6月,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局部署,黑龙江省交通学校作为开展“确定与提升教师职
务名称”工作试点校之一,评出讲师26人,副教授2人。1985年,有教职员工187人,其中干
部156人(包括教师93人)。有技术职称的80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37人,工程师3人,
会计师1人,教员17人,助教1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员5人。学校设有组织科、宣传科、
纪律检查委员会、贯彻办、保卫科、团委、工会、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教育研究室、马列
主义研究室、体育教研室、图书馆、学生科、基础课科、轮机专业科、汽车专业科、路桥专
业科、交通监理专业科、总务处、计财科、伙食科、基建办、劳动服务公司、交通机械厂。
到1985年,黑龙江省交通学校累计毕业生3952人,其中本科132人,专科170人。在校生
692人,其中专科146人。
二、黑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
1980年春,黑龙江省交通局即着手组建黑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开始以五常县红旗乡坎
楞大队省交通局农场(原为青年点)为校址,并经黑龙江省编委派人实地考查同意,批给15
名编制筹建干校。后因校址距哈尔滨较远,交通不便,经请示黑龙江省编委同意,将省交通
干部学校与省交通学校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个牌子。1982年初,黑龙江省交通厅决定单
独建立省交通干部学校,地址选在哈尔滨至阿城公路1.8公里处。新建校舍占地面积1.1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3800米),于1983年末竣工。省交通干部学校编
制65人。
1985年,黑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教师15人。下设有办公室、政治
处、教务处、总务处和服务大队。先后办有厂长、经理、管理干部和工长、队长等培训班,
培训学员134人。并培训电大和中专生135人。
三、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全省公路桥梁改建和新建的勘测、设计。
1954年,黑龙江省交通厅在工程处内设有设计组,有工作人员10余人。1958年11月,交
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四分院(驻在沈阳)将3个测量队下放给黑龙江省。在此基础上,成立黑龙
江省公路局测设大队(驻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32号)。有职工82人。测设大队下设道路
组、构造物组、出版组、1个桥测队、2个路测队。1962年,黑龙江省公路局与黑龙江省运输
局合并,改称黑龙江省公路运输局,测设大队人员编制压缩到25人(实际保留40余人)。19
63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和“小三线”建设上马,成立黑龙江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测设大
队划归公路工程局领导。测设大队下设道路、构造物、出版等组和1个大桥队、3个路测队、
1个钻探队。有职工133人。
1966年4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隶属黑龙江省交通
厅领导。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党政组织机构陷于瘫痪状态。
1968年5月,哈尔滨太平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革命委员会。同年
9月,全院职工集中到南岗区学府路抗大战校工交学习班学习。并将大部分技术干部下放劳动
锻炼。1969年5月,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入亚沟筑路营测设连,两个月后,迁至哈尔滨
市南岗区红军街78号。1970年8月,成立中共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总支委员会。当时设计
院有职工126人,归省国防公路建设指挥部领导。
1978年5月,黑龙江省交通局党委决定,将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划归省交通局直接领导。设
计院下设3个路测队,1个钻探队,1个大桥队。全院共有职工176人。
1985年,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有职工30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6人,
助理工程师38人,技术员33人,未定技术职称的大中专毕业生62人。下设有17个科(室),
7个测设队(3个路测队、1个大桥队、1个航测队、1个钻探队、1个可行性研究队),1个综合
服务厂。
四、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是1959年1月26日组建的。其任务是针对黑龙江省的地理、气候
特点,研究在寒冷地区的公路及桥梁修筑与养护中的技术应用和开发试验,以及汽车运输使
用中的技术课题。建所之时有职工16人,设有道路桥梁、汽车运输、水上运输等专业。1966
年5月,全所职工增加到44人。设有综合组、工程组、运输组、试验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领导干部被揪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处于无政府状态。
1968年10月到1969年7月,全所人员参加省工交系统学习班学习。之后,省交通运输公司革委
会派新的领导主持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工作。1972年初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设有道桥研究室、汽
车研究室、水运研究室、情报资料室。1975年4月,由于省航运管理局隶属关系改变,将省交
通科学研究所水运研究室的8人划给省航运管理局水运研究所。1976年4月,省交通科学研究
所成立科技情报站(后改情报总站),负责全省交通系统科技情报工作。
1978年2月,成立中共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委员会。
1985年,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设有道路研究室、桥梁研究室、汽车研究室、情报研究室、
综合试验室、电子计算机应用室。人员增至112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3人,中级专业人员3
2人。
五、黑龙江省公路桥梁公司
1983年10月,为适应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和松花江、嫩江水系其它特大桥梁建设和出
国承包路桥工程的需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省桥梁工程公司,后改称黑龙
江省公路桥梁公司(又称中国公路桥梁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由黑龙江省交通厅直接领导
。公司领导班子按厅、处搭配(书记、经理为副厅级,副书记、副经理为正处级),下设处
(室),正处长为副处级,副处长为正科级。1983年12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任王璞、贾永贵
分别为黑龙江省公路桥梁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公司设有办公室、政治处、人事教育处、经
营管理处、工程管理处、物资处、安全处、保卫处、总工办、设计所、工会、纪检委、团委
。有职工125人。下属单位有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公路工程处,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