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黑龙江地区商用航空

第一章 沿 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数月间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 略者为加紧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在黑龙江地区大规模修建飞机场。1931年末建成哈尔滨马 家沟机场。同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奉天(今沈阳)—长春—哈尔滨满蒙军用定期航线(①(① 详见第六章第一节哈尔滨马家沟机场。))。1932年在黑龙江地区的齐齐哈尔、宁安、绥化、 海伦、克山、佳木斯、富锦7个市、县建成飞机场。1933年后在黑河、嫩江、北安、龙镇、拉 哈、五常、拉林、东宁、牡丹江、依兰10个城镇建成飞机场。1940年以后又在萝北、同江、 抚远、饶河、孙吴、佛山、乌云、呼玛、鸥浦、漠河、通河、绥芬河、宝清、东安14个城镇 建成飞机场。
    1932年9月26日,伪满洲国政府与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合资会社3方共同出资组 建“满洲航空株式会社”,同年11月3日“满航”商用航空正式对外营业。“满航”商用航空 在黑龙江地区所使用的机场,全部是日本关东军强迫中国劳工修建的军用机场。
    “满航”组建初期,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设“满航”营业支所,在海伦、 绥化、克山等地设“满航”营业出张所,全部归“满航”的奉天(沈阳)管区直接管辖。19 34年6月,“满航”调整扩充管理机构,在原来1个奉天(沈阳)管区的基础上扩充为奉天( 沈阳)、新京(长春)、哈尔滨3个管区。哈尔滨管区设哈尔滨飞机场(人员定编为24人)、 齐齐哈尔支所(定编25人)和黑河、满洲里、海拉尔、佳木斯、富锦、宁安6个出张所。以后 又增加北安、八面通、依兰、牡丹江4个出张所。出张所人员定编最多的是牡丹江5人,依兰 只有1人。
    “满航”在黑龙江地区经营的航空运输航线,据《满洲航空发达史》记载,1932年,有 大连—奉天(沈阳)—新京(长春)—哈尔滨一齐齐哈尔航线。1933年,又开辟齐齐哈尔— 海拉尔—满洲里航线。到1941年,“满航“在黑龙 江地区经营的航线已达12条,通航里程9520公里,其中联结东北各地的航线有3条,通航里程 6790公里,黑龙江地区内航线有9条,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城市为中心分 别联结地区内32个主要城镇,从而使黑龙江地区内的主要市、县和靠近苏联边境的主要城镇 之间,构成一个航空运输网。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援助中国人民向日本侵略者发起 进攻。黑龙江地区的机场全部遭到破坏,“满航”随着日本侵略者的灭亡而告终。
    1945年至1950年6月,黑龙江地区内没有民用航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