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运输服务

  一、售票服务
    售票服务是运输服务的第一环节。1950年,中苏民航哈尔滨航空站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设 售票处,当时航班很少,业务量不大,售票处只设售票员1人。1958年,由于民航大幅度降低 航空运价和开办地方航线,为推动航空运输业务的发展,增强社会对民航的了解,航空运输 部门通过发宣传品、登广告、布置橱窗以及在哈尔滨市上空组织游览飞行等宣传活动,增加 了社会对民用航空的了解。
    1959年,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一条龙服务,民航与铁路实行空、地运输联运。旅客乘飞机 到达哈尔滨后,如需改乘火车者可由民航负责代购火车票。因航空与铁路联运实际上只是铁 路为航空服务,所以为时不久联运办法宣告停止。
    1968年,全国实行乘坐民航国内班机的旅客,凭所在单位介绍信和本人工作证购票制度 。为了进一步改善售票服务工作,便利旅客购票,民航黑龙江省局增加国内航空运输销售代 理业务。在哈尔滨市增设售票点,先在哈尔滨南岗铁路售票所、黑龙江省军区招待所、国际 旅行社等单位建立航空客票代售点。1977年,在大庆建立航空客票代售点。1980年以后,又 在黑龙江省的鸡西、七台河、鹤岗、双鸭山、伊春、绥化、齐齐哈尔、嫩江、加格达奇等市 县建立航空客票代售点。
    1983年发生“5.5劫机事件”后,国务院发布命令规定民航所设的航空客票代售点一律 停止售票。并对旅客购买航空客票手续作了严格规定。同年8月恢复代售点售票。1984年售票 服务工作在贯彻民航运输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服务质量明显提 高。在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精神文明竞赛活动中售票服务工作受到旅客的好评。同年民 航哈尔滨售票处获民航局“精神文明建设流动奖杯”。1985年获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 政府“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同年8月,民航黑龙江省局运输服务科科长张兴亚被 评为“全国民航劳动模范”。
    二、候机服务
    民航哈尔滨站在1958年以前,候机服务设施十分简陋,候机室面积只有50平方米,供旅 客候机休息。候机室没有服务员,引导旅客上、下飞机由运输业务值机员兼任。1958年下半 年设1名服务员。1968年,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航行综合楼建成后,候机室面积增加到200 平方米,候机室增设贵宾室、广播室、值机室、小卖部等设施,服务质量有所提高。1979年 12月,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建成后,候机楼面积增至7940平方米(含航行指挥系统用房)。候 机楼内设有旅客休息室、贵宾室、广播室、商店、旅客餐厅等服务设施,同时机场还设有招 待所。从而形成了旅客候机休息、用餐、购物、住宿服务一条龙。
    1984年以后,候机服务工作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健全候机服务岗位责 任制。实行文明服务,开展“十字”用语(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活动,使候机 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受到旅客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