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特种航空

  特种航空指工业、农业、林业、牧业航空以外的专业航空作业。
    一、抢险救灾
    1955年7月,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的嫩江县至八站之间,突然山洪暴发,大量木排被洪水冲 散流失,民航及时出动飞机,沿江低飞寻找,共找回3万根由落叶松组成的270多个大木排。
    1957年秋,松花江水猛涨,沿江流域广大地区遭洪水威胁,民航派出飞机到肇源、古洽 等灾区,空投大批防汛物资、救灾粮食,缓解了灾情,鼓舞了人心。
    1969年春,佳木斯地区建三江农场发生山林大火,农场职工和知识青年奋力扑救,数十 人被烧伤。当时,农场所在地和佳木斯市受医疗条件限制,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有困难。农 场管理局向民航黑龙江省局紧急救援,要求派出运输机,将重伤员运到哈尔滨抢救。距离农 场最近的民航佳木斯机场,按规定只能降落里—2型以下小型飞机。民航黑龙江省局为争取时 间抢救伤员,经请示民航总局同意,派伊尔—14型615号货机降落民航佳木斯机场。当天将数 十名重伤员安全运到哈尔滨,送往各大医院,受到建三江农场和合江地委的表扬。
    1974年5月下旬,正值护林防火季节,在加格达奇北面林区发现一个火场,一架空运14名 扑火伞兵的运—5飞机,飞临火场空投伞兵救火。当再次派飞机向伞兵们空投给养时,却发现 伞兵们失踪了。防火指挥部每天派出飞机进行寻找,但5天过去了,毫无踪影,第六天上午, 指挥部派出708号直升机执行搜索任务,在纵横几十公里的林区内,3次降落3次扑空,最后采 用把飞行高度降至最低限度进行寻找,经过对逐条林带的细致搜寻,终于在日落前半小时找 到了在林海中迷失方向的14名扑火伞兵。
    1980年6月19日晚20时,在八五○农场执行水稻除草任务的八三三二机组,接到民航黑龙 江省局命令,空运两名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农场职工到哈尔滨市抢救。农场临时机场条件较 差,跑道没有灯光、导航设备,并且在佳木斯到哈尔滨的部分航路上有雷雨,按照常规这种 天气不适航。但机组接到命令后仍立即做好飞行前准备工作,对飞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进行了充分准备,地勤人员也积极配合,22时30分,在农场8台汽车车灯的光柱照耀下,833 2号飞机载着2名重伤员起飞。机长李凤学、副驾驶李奎德精心操作,经过2小时57分飞行,飞 机安全降落哈尔滨马家沟机场。等候在停机坪的救护车迅速将伤员运往医院抢救。
    1981年4月15日,合江地区发生洪灾,部分村落群众被洪水包围,情况紧急,合江地委、 军分区急电民航黑龙江省局,要求派出飞机营救。当夜,民航黑龙江省局派直升机夜航到达 佳木斯。第二天,直升机接连飞行30架次,将被洪水围困的30余名群众运送到安全地带,受 到合江地区、合江军分区领导的好评。
    1984年8月13日,黑龙江省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烧伤煤矿工人6人。民航黑龙江省 局于14日派出直升机赴出事地点抢救。为减少伤员路上颠簸的痛苦,经请示有关领导,在报 废已5年的马家沟机场降落,民航飞行指挥员和地面场务人员清理降落场地,保障了直升机返 回,顺利降落马家沟机场。
    1985年4月下旬,黑龙江上游发生严重“倒开江”,下游黑河地区沿江被巨大冰块卡住了 水道,江水暴涨,位于江心的古城岛被洪水围困,江水以每小时2厘米的速度上涨,冰面上沿 流水深达2米,岛上最高点与平均地面高差仅3米,岛上190名居民在最高点上避难。告急电讯 传到民航黑龙江省局,刘启文副局长迅速组织有关部门部署急救飞行。时值护林防火季节, 飞机均已外出执行任务,飞机库内只有一架备用的贝尔—212型782号直升机,空地勤人员以 最快速度做好飞机航前各项准备工作。提前两小时起飞。与此同时,民航黑龙江省局命令在 加格达奇执行森林防火任务的米—8型直升机844号、846号迅速直飞灾区。在哈尔滨起飞的7 82号直升机连续飞行6小时,于16时30分到达塔河,仅用20分钟加完油,继续向古城岛飞去。 782号直升机飞临古城岛上空,接连多次超低空(15米)悬停,空投橡皮艇、救生衣、食品、 药品等急需物资。24日凌晨,844、846两架米—8直升机,飞临古城岛,一次又一次降落在岛 上唯一露出水面的几十平方米的岗上,经过5小时的飞行,将岛上群众全部运至安全地带,无 一伤亡。完成空投任务的782号直升机,继续沿着黑龙江江岸监视水情变化,直到江水下落, 才返回基地。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3架直升机安全飞行50多小时,空投物资5吨,未发生 任何差错。这次救灾的前沿指挥部设在距灾区130公里外的塔尔根机场,这是一个没有正式开 放的机场,无水、无电、无正规工作场地,条件极差。地面工作人员从早4时到晚10时,保证 飞机的连续加油和起降,使飞机处在最佳状态。由于空、地勤人员的忘我劳动,出色完成抢 险救灾任务,受到黑龙江省救灾指挥部的嘉奖。
    二、空运鱼苗
    淡水鱼养殖是农业多种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大批鱼苗或亲鱼从原产地运到黑龙江 省投放。鱼苗体质娇嫩,陆路运输周转时间长,温差变化大,鱼苗成活率不高。从1958年起 ,黑龙江省利用飞机运输鱼苗。最初鱼苗运输容器是使用敞口帆布水袋,放在机舱铁架上, 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容器易受震动,加之长途飞行,途中换水、加氧、气温和水温的变 化都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共同研究下,改进运输容器,将鱼苗分别装进 一个个盛水的密封塑料袋内,可以途中充氧,使鱼苗成活率提高到95%左右。
    1958年5月20日,由安徽省租用里—2型飞机1架,空运410万尾长江鱼苗—青鱼、草根、 鲢鱼、鳙鱼(花鲢)到齐齐哈尔市。同年,黑龙江省从南方空运鱼苗8000万尾,分别运抵松 花江、牡丹江、嫩江流域各地,由养鱼场、渔业社分别饲养。
    黑龙江省为了加速养鱼事业的发展,扩大养殖品种,1959年,在湖北省嘉鱼县国营鱼种 场订购立夏籽和小满籽鱼苗8000万尾。从5月16日到6月19日,空运鱼苗使用里—2型飞机飞行 1架次,伊尔—14型货机飞行12架次,鱼苗成活率大部分都在95%以上。
    1961年,黑龙江省水利厅从南方渔场运进鱼苗3次,均由民航飞机空运到牡丹江市育养。
    1962—1981年20年间,黑龙江省渔业养殖部门自行繁殖鱼苗,没有从外地空运鱼苗。
    1982年,民航安徽省局和黑龙江省局共同承担鱼苗运输任务。从6月9日起,由安徽蚌埠 空运5.5万尾鱼苗(白鲢、花鲢、草根)到黑龙江省放养。应水产养殖部门要求,伊尔—14 型飞机安排在夜间气温较低条件下飞行,3个晚上夜间飞行,将鱼苗安全运到黑龙江省哈尔滨 市。民航黑龙江省局用米—8型直升机接运,当天凌晨米—8型直升机在哈尔滨起飞将鱼苗空 运到望奎县卫星水库、山头芦水库、青冈县胜利水库。由于空运鱼苗,缩短了旅途时间,又 选择了气温较凉爽的夜间飞行,鱼苗成活率都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