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通信导航

  为民用航空提供迅速、准确、可靠的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是保证民用航空飞行安全,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民用航空通信导航业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 理的原则。
    1950—1958年,中苏民航公司时期和中国民航时期,哈尔滨站、齐齐哈尔站均设通信组 ,组下设收讯台、发射台、定向台。由于当时航班飞行少,通信设备简陋,人员配备只有无 线电技术员1人,无线电机务员2人,无线电报务员2人,无线电定向员2人。
    1959年,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处设通信导航科。先后建立依兰、佳木斯、黑河航站,全省 民航通信人员增至23人。1979年,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建成,通信人员增至107人。1980年,由 于民航改变建制,义务工复员等原因,民航黑龙江省局通信人员减至79人。1985年末,通信 人员定员89人。
    一、通信
    民航通信分为地面通信和地空通信。
    (一)地面业务通信
    地面通信网络,是按照航线与机场的分布、空中交通管制、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 置。地面业务通信是民航地面电台间,相互传递飞行动态、航行情报、航空气象、运输业务 和保证安全生产的电报、电话的通信。
    1950—1959年,中苏民航公司和中国民航时期,哈尔滨站、齐齐哈尔站电台设地面无线 电报电路波道,同一波道还有:北京、沈阳、海拉尔等民航电台;使用收讯设备有:苏制RB MYC—п收讯机、美制BC—779、NC—240收讯机。发讯设备是苏制Paф(500W)发射机。
    1959年,除保持平面干线通信波道外,增加对空话台和地方航线、专业航空基地地面无 线电报电路波道(由哈尔滨、嫩江、伊春、依兰、佳木斯、黑河等民航电台组成)。使用的 主要电讯设备增加国产401型、7512型、222型等收讯机和国产的201型(150W)、TC—401B型 (500W)发射机。
    1970年,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租用哈尔滨市邮电局线路,开通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 至民航沈阳东塔机场有线电传电路,取代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至民航沈阳东塔机场的无线 电电路。1982年,民航局规定:民航系统国内业务电报,使用国际民航组织统一规定的电报 格式。1983年1月,民航哈尔滨阎家岗机场电台的有线电传加入民航局自动转报系统。从此民 航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实现了与国内外主要机场、各大航空公司间的电报联网。电传打字设备 ,1970—1981年,使用国产“55型”和“51型”机械电传打字机。1982年更换T—1000型电子 电传打字机。
    (二)有线电话通信
    民航有线电话通信,分场内和场外两部分。场内电话通信用于机场内部航行、通信、气 象、机务、运输及其他勤务保障系统间的联系。1958年以前场内有线通信采用磁石电话单机 ,以振铃次数区别通话对象。1959年,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安装30门磁石式电话总机;19 67年,更换国产50门供电式电话总机;1974年,改用100门供电式电话总机;1979年,民航阎 家岗机场新装400门纵横式自动交换机。场外电话通信,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从1959年开始 租用哈尔滨市邮电局线路,开通航行调度电话,保证民航哈尔滨站站调与民航总调、管理局 管调、空军航行管制系统之间的联系。1983年,租用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微波电路,开通民 航黑龙江省局与民航沈阳管理局间的长途专线电路。
    (三)地空通信
    地空通信是民航地面对空台与航空器电台、航空器与航空器电台之间的通信联系。及时 传递航行指令,飞行动态,气象情报等无线电通信。
    1950—1958年间,地面指挥塔台使用短波无线电台。使用的设备主要是:YCⅡ收讯机和 PCⅡ—3发讯机。航线对空台,以短波无线电定向台为主,使用设备均为苏制的。1959年以后 ,指挥塔台改用甚高频无线电台,使用的设备是苏制фuy—3M电台。1970年以后,使用的甚 高频电台,新增加CT—1电台和733对讲机。
    1959年以后,航线指挥,以对空话台为主。使用设备逐步更换为国产短波无线电通信设 备。收讯设备主要有401型、402型、403型、7512型、XS—D10、XS—D12;发讯设备,除201 型(150W)发射机外,新增804型(400W)、101型(1600W)、202型(1000W)发射机。
    1969年,哈尔滨马家沟机场无线电定向台撤销。
    1979年,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建成后,通信导航设备,大幅度更新。哈尔滨阎家岗机场至 哈尔滨市内电信局间埋设了38对专用中继通信电缆,长38公里。地面干线通信,以有线电传 为主,无线通信作为备用。地方航线专业航空地面通信,仍使用无线电电报电路。地空通信 设有短波高空对空台、短波中低空对空台、专业航空对空台、甚高频航线对空台、塔台和起 机线塔台车。
    二、导航
    中苏民航哈尔滨站时初期,导航手段比较落后,航线导航机设在无线电发射台内。
    1959年,哈尔滨马家沟机场设近距导航台(简称近台),位置距跑道端点1000米处,并 安装信标机1台。1960年增设远距导航台(简称远台),位于近台延长线,距跑道端点3600米 ,初步形成由航线导航台、单向远、近导航台组成的导航系统,使用设备有100甲型长波发射 机。1979年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建成双向远、近导航台,使用设备是国产63型中长波发射机和 信标机。
    民航黑龙江省局所属的地方航站在1970年以前都装备民航电信修配厂生产的100甲长波发 射机,作为航线导航用。1984年民航佳木斯航空站机场跑道次降方向安装远、近台,主降方 向设有近台。1985年,民航黑河机场在机场主降方向安装远、近台。
    三、专业航空通信
    专业航空通信分地面和地空通信。1952—1958年黑龙江省的专业航空,主要是航空护林 ,人员和设备都由北京专业飞行大队负责。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处成立以后,逐步接管黑龙江 省内的专业航空通信业务。护林飞行通信保障设固定式电台,农业飞行通信保障设流动电台 。
    1958年以前,有嫩江、呼玛民航电台(1969年撤台)。1959年,伊春机场设民航电台。 1968年,加格达奇机场设民航电台。1970年,塔河、根河机场设民航电台。护林基地所用发 讯设备全部为国产201型(150W)短波发射机。1979年以后,部分更新为国产401型(500W) 发射机。
    保障护林飞行的导航台在1968年以前使用国产100甲型中长波发射机(100W),1969年以 后,普遍更换为63型中长波发射机(500W)。
    1959年以后,黑龙江省内的专业飞行增加农业电台通信保障。由于农业飞行作业时间短 ,地点分散,大部分作业机场没有固定电源,每年由通信部门派人到各农业基地架设临时流 动电台,使用国产55型收发讯机(15W)、81型收发讯机,并配人工手摇发电机,任务完毕后 ,转移作业地点或返回基地。1978年后,陆续更换为小“81型”和“XB—D1型”(15W)报话 两用电台,“55型”收发讯机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