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业概况
第一篇 重型矿山机械制造业
重型矿山机械制造业是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冶炼设备、轧制设备、
重型锻压设备等重型机械;采掘设备、提升设备、破碎粉磨设备等矿山机械;起重、装卸、
输送机械;挖掘、铲运、工程起重、建筑筑路等工程机械和大型铸锻件,它主要为能源开发、
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装备。重型矿山机械的产品规格繁多、重
量大、生产周期长、专业协作面广、配套繁杂。
黑龙江省重型矿山机械制造业的第一个公营企业是建于1947年的齐齐哈尔实业铁工厂,
主要产品是铸铁管和一般铸件,1956年有19家私人铁工厂并入,工厂改名为齐齐哈尔市机械
厂,开始生产皮带运输机、锅炉和暖风机等产品。
1950年国家确定建立重型机器厂,经历3年多的厂址选择,确定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
拉尔基区兴建,被列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56项工程之一,1955年破土动工,1959
年下半年建成,1960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
1952年,哈尔滨市17家私人铁工业合并组建了私营机联机械厂,1955年变为公私合营。
1958年哈尔滨重型机器厂,1959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相继成立。第一重型机器厂等国家大型
项目的建成投产,使黑龙江省重型矿山机械制造业的主体已基本形成。
1962年6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第一次到第一重型机器厂视察工作,赞誉“一重是国宝”。
1958年至1965年“二五”和三年调整期间,以生产铸件和齿轮减速机为主的哈尔滨减速
机厂、生产神仙葫芦的双鸭山机械厂,生产胶带输送机的鹤岗起重运输机械厂、还有系统外
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厂、华安机床厂、哈尔滨第一机床厂等相继加入重矿机械制造业。
到1965年末,全行业共有职工16 80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 475人,固定资产原值51 050万
元,有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2 185台,完成工业总产值12 054.8万元,实现利润1 691.7
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机械战线广大职工,排除“左”的干扰破坏,也相继建成一
批企业:生产电动葫芦的富锦县起重设备厂,生产单、双梁桥式起重机的齐齐哈尔起重运输
机械厂,生产圆盘给料机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机械厂,生产千斤顶的北安起重工具厂。
鹤岗起重运输机厂已发展成为省内生产运输设备的专业厂家,并将电动滚筒部分划出单独建
厂。还有生产搅拌机的鸡西建筑工程机械厂,生产制砖机的林口机械厂和生产挖掘机配件的
鸡西工矿配件厂。这一期间,虽然工厂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产品质量下降,但以会战方式,
使矿山设备、冶金设备、起重运输设备、重型锻压设备、工程机械、大型铸锻件和工矿配件
都已陆续开发投产,部分产品开始援外出口。到1976年末,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内共有重矿制
造业企业13个,有职工23 73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 440人,拥有固定资62 068万元,有
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2 07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16 401万元,实现利润1 964万元。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黑龙江省重矿制造业进行了拨乱反正,按中央要求,进行了
全面整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转变和较大提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实现了产品的
更新换代,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行业有了长足发展。1980年,第一重型机器厂生产的2 800
毫米冷热轧铝板轧机,1985年哈尔滨重型机器厂生产的DQL400/630.25斗轮堆取料机分别获
国优银牌。与此同时11种产品获部优,17种产品获省优。到1985年末,重型矿山制造业共有
系统内企业17个(不包括哈尔滨机联机械厂),职工26 42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 116人,固
定资产原值75 070.67万元,定额流动资金25 122.6万元,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1 843
台,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 916.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 678.3万元,实现利税
总额2 076.1万元。
全省重矿制造业系统外生产重型矿山机械的企业还有:集贤机床厂、齐齐哈尔市华安仪
表机床厂、安达动力机械厂、克山红旗铁工厂、黑龙江革志矿山机械厂、齐齐哈尔市向阳机
械厂、哈尔滨新锋机械厂、鸡西恒山机械厂、肇东水利机械厂、富拉尔基砖瓦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