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炼铁设备
黑龙江省生产炼铁设备是从1958年“大跃进”时期开始的,生产最早的厂家是第一重型
机器厂、齐齐哈尔第一机械厂。1958—1985年底,共生产炼铁设备17 951.1吨。
一、高炉机械
黑龙江省生产的高炉机械是高炉的主要部件,生产的设备有:料车及卷扬设备、炉顶及
上料设备、料钟及布料设备、开铁口机、泥炮、热风阀、冷风阀、烟道阀、出铁场设备等。
高炉以炉体有效容积为炉子大小的标志。1 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其主要机械是由第一
重型机器厂制造,有1 053、1 200、1 513立方米3种规格。齐齐哈尔第一机械
厂主要生产100、300、750立方米3种。
1958年第一重型机器厂开始生产的炼铁高炉多沿用苏式结构,炉顶为双料钟机械启闭、
旋转布料、料车上料或料罐上料。1966~1969年第一重型机器厂设计处邓盘等人在首都钢铁
公司二号高炉上试用液压启闭料钟成功,对延长料钟使用寿命、稳定炉内气体压力、提高炉
温有明显效果。1979年设计了双钟双阀液压启闭的容积为1 200立方米高炉顶设备,改善
了炉顶结构,并为采用高效率的皮带连续上料创造了条件。热风炉系统向高炉鼓热风助燃,
该系统控制阀门为机械启闭结构;在1 200立方米高炉上大量采用液压驱动的闸板阀,动
作迅速准确,简化了阀门结构。出铁场设备的革新可提高炉作业率,减轻操作者体力劳动强
度。60年代初,泥炮由机械驱动改为液压驱动,加大了打泥推力,提高了操作效率。70年代
中期,又设计了矮的全液压泥炮,为出铁场操作机械化创造了条件,被首都钢铁公司新建高
炉所采用。
1977年第一重型机器厂为攀枝花钢铁公司设计出新结构的1 200立方米高炉设备,主
要技术性能:每立方米有效容积一昼夜出铁2.5吨,每吨生铁消耗焦炭为500~550公斤;炉
顶气压为2公斤/平方厘米,炉子最高日产量可达3 000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外60
年代初的先进水平。主要特点:(1)采用双钟双阀,大小钟启闭液压直接传动的炉顶设备;(
2)采用矮的全液压泥炮,试用机械化换风口机,出铁过程捅铁口装置,煤气取样和测温装置
,全面革新了出铁场机械;(3)热风系统阀门采用液压驱动闸板式阀门;(4)热风系统采用电
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为进一步实现冶炼过程开环控制创造了条件。
1985年第一重型机器厂为梅山制造两座1 200立方米无料钟炉顶高炉的炉顶设备和煤
气取样机、液压泥炮、堵渣机等设备。炉顶采用单罐式结构,体积小重量轻,由于炉顶采用
阀密封,炉内压力可达到2.5公斤/平方厘米。此套高炉设备为国内第一代无料钟炉顶设备。
1959~1983年,第一重型机器厂共生产高炉机械5 502吨,最高年产量为1 676吨(1970
年),其中1 000~1 053立方米高炉6座(太原钢铁公司2座、首都钢铁公司1座、攀枝
花钢铁公司3座),1 200立方米高炉1座(攀枝花钢铁公司),1 513立方米高炉6座(武汉钢铁公
司3座、酒泉钢铁公司1座、包头钢铁公司1座、本溪钢铁公司1座)。
齐齐哈尔第一机械厂共生产高炉8 034.9吨。其中1 053立方米高炉1968~1972
年共生产4 080.3吨;750立方米高炉1973~1976年共生产1 520吨;1 200立方
米高炉1979~1980年共生产1 539.6吨;300立方米高炉1984年生产657吨;100立方米高
炉1984年生产238吨。两厂合计共生产高炉机械13 536.9吨。
二、其它炼铁设备
其它炼铁设备包括料车及卷扬设备、料罐、料车、上料架等结构件和部分阀门,生产厂
家有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第一机械厂、齐齐哈尔华安仪表机床厂、安达动力机械厂、
哈尔滨机联机械厂等,1959~1985年底共生产炼铁设备4 415吨,其中第一重型机器厂1 580.6
吨,华安仪表机床厂234吨,安达动力机械厂233吨,哈尔滨机联机械厂884吨,齐齐哈尔第一
机械厂1 483.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