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航空、航天、军事、冶金、电力等行业。压力
容器十分复杂,从压力上分有高压、中压、低压、常压;从结构上分,有多层包扎、单层卷
制、双层热套;从材质上分,有碳钢、不锈钢、复合板材;从用途上分有化工容器、石油容
器、蓄势器及核能工业和国防工业需要的特殊容器。黑龙江省生产压力容器的主要企业是哈
尔滨锅炉厂、第一重机厂、哈尔滨制氧机厂等。
1957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从氮肥设备入手,发展国产高压化工容器,指定刚刚开工
生产的哈尔滨锅炉厂率先试制。第一机械部副部长段君毅曾专程到厂动员,1958年初试制成
两只试验用的压力筒,经第一机械部、化工部联合鉴定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生产多层包扎
式高压容器,同时研制成功高压蓄势器。
哈尔滨锅炉厂二期工程扩建后,增建容器厂房,配备起重量为100吨的吊车,长21米的
加热炉,可卷3 000毫米直径筒身的卷板机等主要设备,增加生产面积19 836平方
米。哈尔滨锅炉厂成为国家大型压力容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石油化工机械行业中,成
为16家大型生产科研单位的组长单位。
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哈尔滨锅炉厂为石油炼制工业研制出急需的重点大型设备。
1963~1964年,哈尔滨锅炉厂研制成不锈钢材质的小型重水设备中的塔器;1965~1968
年首批复合板材的大型重水设备中的塔器和容器研制成功,为国家核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
哈尔滨锅炉厂在压力容器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从仿制设计、联合设计到独立设计的过
程,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已故总工程师杜鸿模(1917~1962),吴恕三(1920~1981)、支钟
政(1926~1980)都是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在工艺试验、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
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机械工业部、化学工业部、航天部联合审查同意,由劳动部于1985年2
月正式颁发了三类(高压)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
到1985年,哈尔滨锅炉厂主要进行压力容器生产的有冷作、容器、重冷3个分厂,生产
面积4.2万平方米。全厂参与容器生产的机械加工、焊接、冷作、热处理和无损检测的
设备共计3 056台,其中主要设备1 424台,QB—20剪板机、数控气割机、KL—1—1
等离子切割机等,用于板材下料,可裁剪厚20毫米、宽2 500毫米钢板、切割厚8~100
毫米钢板;2 000吨水压机用于封头冲压,最大厚度为135毫米,四辊筒卷板机用于筒节
卷制,钢板厚度可为120毫米;BB112刨边机,KY—3边缘车床、组合钻床、三轴数控深孔
钻等,用于机械加工,其中深孔钻床钻孔深度1 000毫米,钻孔中心偏斜度不大于0.5毫米/1 000毫米;立式电渣焊接装置、MKH16内外纵环缝窄间隙自动焊机、环缝窄间隙
自动焊机等设备,用于容器焊接,其中MKH16焊机,横臂行程6×8米,可焊直径600~5 000
毫米的工件,载重600吨;检测设备配备有4兆伏直线加速器探伤室、四通道涡流探伤机、
钴60γ射线探伤机、x光工业电视监测仪等。除上述设备外,还配备有大型加热炉、大型液
压弯管机、4.5×5×22米喷丸室,300吨吊车、300吨滚轮架等热处理、表面处理、弯管及
辅助设备,还有供容器结构强度试验研究用的电子计算机站,压力容器爆破试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