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单层卷制式容器

  单层卷制式容器是指壳体用单层厚钢板卷制而成的耐高压容器。哈尔滨锅炉厂1959年开 始试制,1960年应用在产品生产上,主要产品有高压蓄势器、大型高中压水洗塔、石油容器、 6万吨/年氮肥合成塔等。
    一、高压蓄势器
    水压机配套设备,用于蓄存势能,是哈尔滨锅炉厂定型产品之一。最早采用单层卷制结 构形式的代表产品。分为水罐和气罐两种。工作压力210~336千克力/平方厘米(20.6~32.96 兆帕)容积4立方米。
    1959年,“大跃进”时,哈尔滨锅炉厂高压容器生产任务较重,汽包容器车间职工为了 提高产品的产量,发挥大型卷制设备的优势,用机械化代替繁重的手工劳动,决定尝试单层 卷制结构形式,1959年12月投样试制,用90毫米厚的钢板在四辊筒卷板机上卷制成筒身,电 渣焊接筒体纵缝,采用球形封头代替重的平封头,于1960年2月制造完成,水压测试能满足 200千克力/平方厘米(19.62兆帕)的工况要求。当时,工厂将它做为高、大、精、尖新产品 对待,给予高度重视。并将这一结构形式首先用在蓄势器(又称蓄力器)上,自此以后,高压 蓄势器逐步由多层改为单层,长期沿用,并形成产品系列生产。在1978年及其以后的全国行 业评比中主要指标年年保持第一,1983年HG—SG—200/4型、HC—QC—200/4型均先后被评为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1984年该产品获国家优质产品银牌奖。二、大型成套炼 油装置中的塔及容器尔滨锅炉厂从1958年开始生产石油容器,1960年共生产炼油容器9台163 吨,1961~1963年为大庆炼油厂成套生产了复合板材的热裂化装置K1—K8塔。
    1961年,一机部和石油部组织有关设计研究院所、制造企业和高等院校组成联合设计组, 进行年处理原油100~150万吨炼油设备的定型设计。1962年,石油部、一机部派遣邵祖光、 邹珏书等人到古巴考察哈瓦那炼油厂,带回IV型硫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 腊和加氢裂化等5项具有5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被一机部和石油部誉为“五朵金 花”。哈尔滨锅炉厂承担了除尿素脱腊以外的4种设备的研制工作。这批设备是由联合设计 组向制造厂提供标准图纸和技术规范,产品都具有温度高、介质腐蚀性强、结构复杂、材料 品种繁多的特点。哈尔滨锅炉厂决定由总工程师吴恕三领导,抽调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充实 设计、工艺班子,孙惠芳、蔡仲鸣等发扬大庆人精神为大庆制造设备,日夜兼程完成厂化设 计。负责制造的是合并后的容器车间和辅机车间。在粮食、副食紧缺、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 环境下,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突破了工艺上的许多难关。1963年11月至1964年3月,制造 完成延迟焦化装置的焦碳塔、分馏塔、吸收脱收塔、脱丁炳塔等。1965年3月制造成加氢裂 化反应器,铂重整抽提装置中的5种塔器,催化裂化的再生器、反应器等5种容器,以上产品 均填补国家石油炼制设备的空白,用户安装后一次启动成功,至1985年这些设备仍在正常生 产运行中。
    三、冷壁加氢反应器
    加氢是炼油行业深加工的先进工艺,能提供高标号的燃料油。加氢反应器是加氢工艺中 的关键设备,根据结构不同,分为冷壁和热壁两种。1966年初石油部抚顺设计院、一机部机 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进行冷壁加氢反应器的设计研制。该产品工作压力150公斤力/平方厘米( 14.7兆帕),工作温度450℃,壳体壁温度300℃,工作介质为重油、工业氢、循环氩,设备 内径1 800毫米,采用国产新材料。生产过程中,克服了气割裂纹、电渣焊引弧端气割 裂纹、热态卷板后的复弹现象、冷校园筒身整体断裂、螺母螺栓之间咬死等难关。为及时解 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抚顺设计院王善秀、哈尔滨锅炉厂赵生光等工程技术人员精 心研制。经过哈尔滨锅炉厂职工1年多的努力,国产首台内径1 800毫米冷壁加氢反应器 于1967年诞生,当年末,大庆炼油厂安装投运一次成功。生产的设备性能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至1985年该设备仍在正常运行。该设备的投产,使原油利用率从当时的50~60%,提高到70~ 80%,同时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高级汽油的历史。1981年哈尔滨锅炉厂又为石家庄炼油厂制造 了1台。该产品是80万吨/年加氢精制装置的核心设备。石油炼油设计研究院提供图纸,哈尔 滨锅炉厂张师古、赵佳阳负责厂化设计,乔英华负责审核。该产品设计压力90公斤力/平方 厘米(8.8兆帕),设计温度300℃,内径为2 600毫米,高15.7米,重95吨,壁厚95毫 米。筒体、封头采用新材料衬里为珍珠岩混凝土、现场施工,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21/4Cr—1Mo材料因工厂首次使用,由蔡龙庭、陈裕川负责进行多项工艺试验,在产品 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取得成功。哈尔滨锅炉厂还为抚顺石油化工三厂、荆门炼油 厂等用户提供过加氢反应器,该产品197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奖。
    四、6万吨/年氮肥氨合成塔
    第一台6万吨/年氨合成塔由一机部、化工部的所属科研单位与哈尔滨锅炉厂联合设计。 产品内径 1 000毫米,设计压力320公斤力/平方厘米(31.38兆帕),高15.5米,重75.5 吨。哈尔滨锅炉厂于1970年试制成功,为以后生产单层化工容器奠定了基础。相继又为湘江 化肥厂、迁安化肥厂、贵州化肥厂、黑龙江化肥厂提供了4套同类产品,至1985年仍在正常 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