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热管空气预热器
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传热元件。哈尔滨空调机厂刘兆功工程师于1979年就开始收集国内
外科技情报,为工厂研制热管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工厂采取科研、设计与生产相结合,厂、
校、用户联合研制形式,先后研制成5种系列热管,两种系列换热器,3种换热型式即“汽—
汽”、“液—液”、“汽—液”的热管节能装置。
哈尔滨空调机厂从1980~1985年共生产41台/372吨热管换热器,实现产值405.1万元,
利税43.1万元。
一、“汽—汽”换热
(一)RGS—250型水铜热管皮1—1—00热管空气预热器
1980年,哈尔滨空调机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抚顺石油二厂联合研制成功RGS—250型水
铜热管及1—1—00热管空气预热器。水铜热管是以钢铜复合管为管壳、外绕钢片、二次蒸馏
水为工质充以管内,抽成真空密封,制成高效传热元件,回收120~300℃余热,1980年10月
研制成功,并组成1—1—00空气预热器,用于抚顺石油二厂,是国内第一台用于生产装置上
的热管节能装置。产品销路很好,到1982年,产量占全国用量的1/3。1983年,RGS—250型
水铜热管产品获国家经委颁发的新产品金龙奖。热管空气预热器获石油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
奖。
(二)乳品干燥塔热管余热回收装置及RTB—120丙铜热管
1982年哈尔滨空调机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泰来县乳品厂联合研制成功乳品干燥塔热管
余热回收装置及RTB—120丙铜热管。
喷雾干燥塔是乳粉生产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大的工序,热能在完成干燥浓奶雾滴之后,以
80℃以上的热空气带走大量汽化潜热排入大气。为回收乳品喷雾干燥塔排气余热、发展回收
低热能的新技术,研制成功了低温余热回收装置,成为热管新品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3
年经黑龙江省科委、经委组织通过产品鉴定。
(三)RCD—350型导热姆热管
1982年,哈尔滨空调机厂研制开发了“联苯与联醚”为工质,碳钢管为管壳外绕钢翅片
的导热姆热管。导热姆工质潜热大、饱和蒸汽压力低,起动温度为150℃,经多次试验,确
定了碳钢与导热姆的相容性,进行了工质热分解的极限温度。这一热管的问世,进一步扩大
了热管回收余热的温度范围。产品经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厅和首都钢铁公司主持通过产品鉴定。
(四)水钢热管及热管空气预热器
哈尔滨空调机厂从1981年起,开始RcrS—300型水钢热管的研制工作,选择了以Cr5Mo钢
为管壳,经寿命试验、取汽分析、工质运行后化验和管壳的金相分析、传热、起动等试验,
确定了水与Cr5Mo钢相容。1983年将RcrS—300型水钢热管装于长岭炼油厂的热管空气预热器
上进行试验,回收320℃以上余热,炉效率提高了9%~10%,风机动力消耗节省40%。
1985年产品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隧道窑热管预热器
哈尔滨空调机厂将首都炼钢厂排烟机用热管换热器前四排安装58根导热姆热管,后六排
87根仍用水铜热管,使两种热管各自发挥最佳换热效果,回收热负荷为20~40万大卡/小时,
改善了干燥条件,提高了砖坯质量。采用混合型热管管束用于400℃以上的“汽—汽”换热
的热管空气预热器为国内首创,冶金行业首次应用,填补了这一温度区的空白。1984年由首
都钢铁公司与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厅主持通过鉴定。
二、“液—液”型热管水换热器
1981年哈尔滨空调机厂与大连石油七厂联合研制成“液—液”型热管水换热器。
大连石油七厂蒸馏水车间生产15#机油原料,油温170℃,需进入后冷设备冷却后,方
能装运出厂。哈尔滨空调机厂为该厂研制出由58根18米长水铜热管组成管壳式热管换热器,
将油温降到130℃,预热的水冬季可以取暖,夏季供生产需要,回收热量13万大卡/小时,回
收率7.5%。整体结构设计技术达到国际水平,与日本同类产品相似。
三、“汽—液”型热管水预热器
1983年哈尔滨空调机厂研制成“汽—液”型热管换热器。石家庄钢厂新建的浴池热水供
应,原来由蒸汽锅炉生产,因锅炉出力不够,需另购锅炉,新建锅炉房。哈尔滨空调机厂为
该厂提供了由180根19米长热管组成的热管水预热器,根据原锅炉房场地窄小,采用倾斜
10°角装于10吨蒸汽锅炉的竖直烟道上,将20℃水加热至45℃,每日提供240吨热水,解决
了浴池和生活用水问题。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和接近日本铃木公司的水平。
1985年产品由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厅主持通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