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尺类量具
尺类量具按结构不同分为卡尺和千分尺两类,主要用于长度计量。1955年开始成批生产。
一、游标卡尺
1955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开始生产各类卡尺。1960年,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后,对
卡尺类量具进行了改型设计,1963-1965年,开始生产“三化一无”卡尺(表面镀铬化,游标
可调化,零件通用化和无视差),实行卡尺产品的升级换代。到1985年共生产10类,累计生产
198万把。
(一)带深度游标卡尺
1955年开始生产,当年产量4 330把,1970年产量最高达60 085把,居各型号之
首,0~150毫米公、英制四用游标卡尺1981年获部优产品,1983年获国家经委金龙奖;0~300
毫米游标卡尺1982年获省优。
(二)双面爪游标卡尺
1955年投产,当年生产300把,1982年最高产量达36 468把,是卡尺中主要产品之一;
1985年获省优。
(三)万能角度尺
测量范围0~320°,1955年至1962年、1974~1985年两度生产,1960年最高年产17万
把。
(四)齿轮游标卡尺
1955年自行研制,1956年投产,产量84把。模数M1~18,读数值002,用于测量分度圆或
固定弦的齿厚。1983年最高年产3 011把。
(五)深度游标卡尺1957年投产当年产38把,有0~200和0~300两种规格。1981年改型
并进行镀铬,当年产量最高达17 997把,是卡尺类的主要产品之一。
(六)高度卡尺1957年投产,当年产52把,有0~200和0~300两种规格,1960年产量最
高达9 908把。1975年开始设计可调高度卡尺,1978年投产,生产120把。1984年,0~300
毫米、精度001毫米、电子数显高度卡尺获一机部“春燕”二等奖。
(七)500毫米以上大游标卡尺1968年开始设计,1969年投产,当年产量20把。1971年改
为凹面,并进行镀铬,当年还设计试制1 000~2 000毫米大卡尺。1980年产量最高
为2 330把。
(八)500毫米以上深度卡尺1973~1978年间共生产4 276把。
(九)四用带表头卡尺1980年由邓祁生主持设计,1984年投产,年产120把,是具有80
年代水平的量具产品。
(十)不锈钢卡尺1980年由邓祁生主持设计出0~150毫米不锈钢卡尺,1984年投产,年
产400把,也是具有80年代水平的量具产品。
二、千分尺
1955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仿苏进行设计生产。60年代后期,开始自行设计。到1985年,
共生产17种类型、208万套。
(一)外径千分尺1955年投产,产量4 558套,是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主导产品,产
量占千分尺类的80%。0~150毫米外径千分尺,1980年获部优,1982年获国优银牌。1982年
该厂开始生产1~6″英制外径千分尺,产品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
(二)内径千分尺1955年投产,产量104套,1981年最高年产5 250套。
(三)测管千分尺1956年投产,当年产12套,1978年、1979年最高年产2 000套。
(四)公法线千分尺1956年投产,产量124套,1983年最高年产3 149套。
(五)公法线千分表卡规1956年投产,产量16套,1967年以后断续生产,最高年产200套。
(六)深度千分尺1957年投产,产量16套,1980年最高年产4 214套。
(七)螺纹千分尺1957年投产,产量40套,1984年最高年产11 750套。是哈尔滨量
具刃具厂的主要千分尺类产品之一。
(八)板厚千分尺1958年投产,年产3套,1965年最高年产1 275套。
(九)杠杆千分尺1958年投产,产量19套,1981年最高年产3 427套。
(十)丝锥中径检查仪1958年生产30套。
(十一)微分装置1962年投产,产量454套。1977年最高年产3 065套。
(十二)三点内径千分尺1962年生产6套。
(十三)杠杆公法线千分尺1962~1980年断续生产,共生产28套。
(十四)300毫米以上外径千分尺1963年投产,产3套,测量尺寸在300—1 000毫米。
1967年开始设计1 000—3 000毫米的大型外径千分尺,结构改为薄板焊接。1978
年前年产不超过百套。1980年以后,每年生产1 000套以上。1984年年产量为1 769
套。
(十五)大内径千分尺1965年投产,产量5套,1981年最高年产62套。主要规格有Φ150
×2 000—3 000和Φ250×2 000—6 000毫米。
(十六)全读数千分尺测量范围0~25毫米。1980年生产5套。
(十七)小测头千分尺1983年生产2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