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压冷凝式汽轮机
1958年11月,哈尔滨汽轮机厂第一台高压25万千瓦冷凝式汽轮机试制成功之后,先后
由丁一等仿照苏联AK—50—1和AK—25—1型机组,又设计出5万千瓦(31—50—1)和25万千
瓦(31—25—1)型两种材料要求不高,制造、安装和运行较为容易的中压冷凝式汽轮机组。
这两种机组的结构为单缸、单轴、冲动式,新汽压力35公斤/平方厘米,新汽温度435℃,
转子为金红套结构,末叶长度分别为665毫米和432毫米。开始,设计的31—50—1型(工厂编
号08#)产品,因进汽部分采用喷咀调节方式,需用一套凸轮配汽和调节阀门等复杂的机构,
费材料、费工时、制造周期长,因而未进行投产。以后改型为31—50—2型(11#),其参数不
变,在结构上把喷咀调节改为节流调节,取消了凸轮配汽和调节阀等复杂机构。该型产品共
生产14台,首台1959年2月出厂,装于四川省重庆电厂,经运行和在不同负荷下的试验证明,
节流调节损失大。因而于1960年改型为31—50—3型(13#),又将节流调节改回为喷咀调节,
将原卧式螺杆泵改为离心泵,但结构仍较复杂,只生产1台,1961年出厂装于四川省重庆电
厂。
中压31—25—1型(10#)25万千瓦汽轮机组最初设计时,大部分都是通用已有的产品
部套,采用喷咀调节,调节阀与31—50—1型机组通用,主轴泵为卧式螺杆泵。该型产品共
生产出4台,首台机组于1959年5月出厂,装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电厂。1959年2月,工厂将
31—25—1型改为31—25—2型(12#),将喷咀调节改为节流调节,将螺杆泵改为离心泵,这
样大大简化了机组结构,便于工厂生产,又便于电厂运行和检修。该型产品共生产出20台,
首台于1959年12月出厂,装于吉林省二道江电厂。
1962年4月,哈尔滨汽轮机厂接到生产援助阿尔巴尼亚出口机组任务。工厂设计人员根
据任务提出的以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为主的要求,在原31—25—2(12#)型的基础上,改型
为31—25—2G型(33#),又采用喷咀调节,转子与叶轮为红套结构,调节系统为机械液压式,
有凸轮配汽机构,四个调节阀分布于前汽缸进汽壳四周。1964年开始投产,至1965年共生产
3台,分别安装于黑龙江省安达电厂1台和江西省南昌电厂2台,经过调试正常后,于1966年
初解体发往阿尔巴尼亚弗里电厂进行安装。
哈尔滨汽轮机厂1966年,停止中压冷凝式汽轮机组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