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工业锅炉和电工器材制造业 黑龙江省工业锅炉与电工器材制造业,主要是为电力工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业锅
炉、电机、电器、电材和用电设备等产品,是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黑龙江地区只有少数以修配为主私人经营的小电器厂家,据
哈尔滨市工商企业名录记载,最早的厂家是哈尔滨兴源电器厂和哈尔滨真如电器厂。两厂都
始于1929年,主要是维修小型变压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产品。陆续又有少数生产条件很简
陋的厂家生产少量的小型变压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简易开关和小型配电盘等产品。
1945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三处,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开始筹建通讯器材厂,
同时中央军委三局,也抽调大批通讯工作干部支援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946年上半年,
东北民主联军撤出沈阳、长春,先后经过龙井(今吉林省延吉县)及松江省汤原县,于1946年
秋到达东安市(现密山市),用当地原日军将校招待所、军官家属宿舍及兵营等旧址,建立
“通讯联络处后方工厂”。主要生产军用通讯器械、纸介电容器和其它产品等。1947年底改
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东安电器厂”,1948年改为直属二厂,1949年南迁沈
阳,这是黑龙江省最早的一个军办电工器材企业。
1947年,哈尔滨发电厂最大的发电机组烧毁,军事上又需要大量通讯电线,东北经济委
员会决定建立一个电线制造厂。1947年12月,由苏力率领从鸡西煤矿抽调的7名日本籍技术
人员,开始设计和制造生产电线用的设备,厂址在哈尔滨顾乡屯天和街5号(原汽水厂旧址),
厂叫哈尔滨特别市电线工厂,厂区占地面积10 000平方米,厂房面积3 000平方米,
职工128人。至1948年5月,共制造出拉线机、落纱机、并纱机、绞线机、编织机和涂料机等
各种设备140台。制造出的产品有:纸包线、纱包线、橡皮线、照明线、灯头线和军用电话线
等。1948年12月,工厂迁往沈阳,接收沈阳电工器材厂,成立沈阳电线厂(沈阳电缆厂前身)。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按照中央决定,将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第五厂和沈阳电线厂都
迁到哈尔滨一部分,命名为东北电工局第五厂哈尔滨分厂(1951年1月1日改为东北电工局四
厂,1953年11月改为哈尔滨电机厂)和沈阳电线厂哈尔滨分厂(哈尔滨电缆厂前身)。将东北
电工局第六厂由沈阳迁到佳木斯市(佳木斯电机厂前身)。将东北电工局第一厂迁到阿城县(阿
城继电器厂前身)。将东北电工八厂电池车间迁来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电池厂,后改为哈尔
滨蓄电池厂。从此黑龙江省开始有了能够批量生产电机、绝缘材料、电线电缆和继电器、蓄
电池等产品的国营企业。1951年,国家决定在哈尔滨市建设一个大型综合电机厂(可生产水
力发电机组、火力发电机组和大中型交直流电动机),并于同年6月6日破土动工,1956年上
半年建成。
1952年10月松江省工业厅将厅直属的松江小五金厂、松荣制米制油厂、企明医疗器械厂
合并组成哈尔滨理化仪器厂,开始生产工业电炉(后改为哈尔滨松江电炉厂),这是中国第一
个专业生产工业电炉的企业。1953年6月,哈尔滨市大成电器厂等15家私营企业联营,组成
哈尔滨力研电器修造厂,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生产小型电动机、小型发电机和电焊机等产
品(1962年易名为哈尔滨小型电机厂后又改为哈尔滨第二电机厂)。该厂几经改组和扩建,生
产能力不断扩大,成为黑龙江省生产小型异步电动机主导厂。1954年,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
局所属哈尔滨新生开关厂,开始仿苏生产开关板(柜)、电器元件和交流电焊机,这是黑龙江
省制造开关板、电器元件和电焊机的首家企业。1956年3月,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哈尔滨
市由9家小电焊条作坊,组成哈尔滨电焊条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哈尔滨火花焊接器材厂,
1959年9月同哈尔滨电机厂九车间电焊条工段并入哈尔滨螺钉厂,1965年4月由哈尔滨螺钉厂
分出,成立哈尔滨电焊条厂。1981年哈尔滨反帝电焊条厂又并入,1984年6月改名为哈尔滨
电焊条总厂。该厂经过多次改组和改造,成为黑龙江省生产电焊条的主导厂。1956年14家小
型私营电气企业,组成哈尔滨电器制造修配厂(现哈尔滨变压器厂),以修理各种电器设备为
主,兼产少量的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和调压器等产品,该企业几经改组和技术改造,生产规
模和能力不断扩大,成为黑龙江省生产变压器的主导厂。为了使绝缘材料向专业化发展,按
一机部决定,1956年哈尔滨电机厂将绝缘材料车间分出,成立哈尔滨绝缘材料厂,从而使绝
缘油漆、层压制品、云母制品和电工压塑料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工厂成为中国最
早的一个综合性制造绝缘材料的骨干企业。1958年列入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
程之一的哈尔滨电刷厂建成(现哈尔滨电碳厂),工厂设计能力为电碳制品毛坯163吨,投产
后生产能力发展很快,成为中国电碳制品行业中最早的一个大型骨干企业。1959年,哈尔滨
电池厂建成12 000平方米的蓄电池车间,开始批量生产铅酸蓄电池。除上述企业之外,
1958年至1960年之间,哈尔滨市还建立了哈尔滨宏伟开关厂(现哈尔滨电控设备厂)、哈尔滨
开关厂、哈尔滨龙江电磁线厂和哈尔滨利民电线厂;齐齐哈尔市黑龙电机厂(现齐齐哈尔电
机变压器厂);牡丹江市牡丹江电机厂和牡丹江电瓷厂;佳木斯市东方红电机厂(现佳木斯市
第二电机厂)。
60年代,为了适应工农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各重点市、县又相继建立了工业锅炉、
电机、电线、变压器和高低压电器元件等电工器材生产企业。锅炉制造业有:哈尔滨市东方
红、新曙光、松花江和红旗锅炉厂,齐齐哈尔锅炉厂,牡丹江锅炉厂和佳木斯锅炉厂;电机
制造业有:鸡西、克山、绥化、肇东、宝清、讷河、北安、依安和海伦电机厂(现海伦振动
时效设备厂);变压器制造业有:哈尔滨伟力变压器厂(现哈尔滨市第二变压器厂)、牡丹江
变压器厂、肇东变压器厂、牡丹江互感器厂和哈尔滨互感器厂;电线制造业有:齐齐哈尔电
线厂、牡丹江电线厂(由哈尔滨电线厂分出)、肇东电线厂、安达电线厂和哈尔滨工农电线厂;
高低压电器制造业有:哈尔滨电器元件厂、哈尔滨五金电器厂,哈尔滨市火星、松江、建国、
动力开关厂,北安、双城、阿城开关厂和黑龙江高压开关厂(地址在肇源县,隶属黑龙江省
劳改局);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制造业有:哈尔滨、牡丹江、呼兰电焊机厂和哈尔滨、牡丹
江电焊条厂;整流设备制造业有:哈尔滨整流设备厂和哈尔滨整流器厂;用电设备制造业有:
由哈尔滨松江电炉厂分出,以生产实验室电炉为主的哈尔滨第二电炉厂(现龙江电炉厂),以
生产耐火材料产品为主的哈尔滨耐火材料厂。在克东县建立了电线编织机厂。1970年末,全
省共有列入计划内计划内指在的电工器材企业113个,共有职工32 778人,当年共制造
出各种工业锅炉422吨,电动机7724万千瓦,变压器47万千伏安,保护继电器11.3万只,
高低压电器元件14.65万件,电线电缆18 306吨,绝缘材料3 210吨,电碳制品608
吨,高低压电瓷1 484吨,蓄电池50 707千伏安时,工业电炉1 666台,电焊机
692台,有力的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建设。
70年代,黑龙江省工业锅炉和电工器材制造业,除工业锅炉、电机、电线和电器等企业
又有所增加外,1971年佳木斯市、安达和爱辉县成立电动工具厂(主要生产手电钻),兰西县
成立焊接设备厂。1972年,鸡西市成立焊剂厂,哈尔滨成立反帝电焊条厂。1976年,成立牡
丹江电动装置厂。1978年,成立齐齐哈尔电瓷厂和黑龙江精密合金厂(隶属国营八二三三厂,
地址在五常县拉林镇)。同年,哈尔滨电池厂将蓄电池车间分出,成立哈尔滨蓄电池厂,专业
生产铅酸蓄电池。牡丹江电工仪器厂将电力电容器车间分出,成立牡丹江电力电容器厂,专
业生产电力电容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龙江省电工器材制造业有了很快的
发展。1980年全省共制造出工业锅炉1 273吨;电动机95.51万千瓦;变压器96万千伏
安;保护继电器24.63万只;电线导体23 134吨;电炉1 564台;绝缘材料 3 524.7吨;电碳制品521.89吨;蓄电池117 540千伏安时;焊接设备760台;电焊条7 800吨;电器元件25万件。工业锅炉、变压器、保护继电器、蓄电池和电焊条等几类产品产量,
都比1970年提高1倍以上。
80年代,全省电工器材制造业,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了部分
企业和产品结构,健全了规章制度,整顿了工厂秩序,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不断
提高。这个时期,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哈尔滨电机厂引进了大型直流电
机制造技术;哈尔滨蓄电池厂引进了铅酸蓄电池生产线和关键设备;哈尔滨电缆厂引进了电
工用无氧铜杆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引进了电工绝缘漆生产技术和为30万、
60万火力发电机组配套的绝缘材料生产技术;阿城继电器厂引进了电站自动控制保护装置制
造技术及关键设备等。这些引进项目,对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电工器材制造业的科研工作,1956年机械工业部属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承担全国焊接设备和焊剂焊条、焊接技术、工艺的科研设计任务。1958年建立哈尔滨电碳研
究所。1959年建立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和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1968年迁河南省南阳市)。
70年代,建立阿城电站设备自动化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小型电机研究所、哈尔滨绝缘材料研
究所。80年代,又建立哈尔滨工业电炉设计研究所、阿城家用电器研究所、哈尔滨蓄电池研
究所和哈尔滨电线电缆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工业锅炉开发中心等科研单位。从而形成了
一支专业比较配套和实力比较强的科技队伍,为黑龙江省电工器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黑龙江省电工器材制造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行业体系。
截止1985年末,在全省电工器材制造业中,共有计划内企业106个。其中:国家大型骨干企
业5个、中小型企业101个、属于全民所有制性质的53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53个。重点分布
于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双鸭山市和绥化、松花江、黑河、合江等地
区。比较集中的是哈尔滨市共有51家,约占50%。其次是牡丹江市共有16家,占15%。全省电
工器材行业共有职工58 00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 14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 13 646元/人年;固定资产原值为46 068.8万元;金属切削机床3 109台,锻压设备1 181
台。1970年至1985年电工器材行业系统内企业概况见表6-1。能够制造出各种电工器材产
品19大类、102个小类、439个系列、2 399个品种。1985年黑龙江省电工器材行业产品
分类情况见表6-2。1985年制造出各种工业锅炉5 190.4吨、电动机137579万千瓦、
变压器205 427万千伏安、继电器及装置40.6万件(只);高低压电器元件114万只、布电线141 789公里、各种电缆40 940公里、绝缘材料5 752.4吨、电碳制品865.5
吨、电焊条12 250吨、高低压电瓷5 651吨、铅酸蓄电池186 809千伏安时、工
业电炉1 445台、电焊机2 488台。1952年至1985黑龙江省电工器材制造业产品产量
情况见表6-3。哈尔滨电机厂制造的大中型交直流电机和佳木斯电机厂制造的防爆电机的品
种产量均占全国同行业之首,产品还出口援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电缆厂生产的电工
用无氧铜杆,年产量达万3万多吨,是国内同类产品、产量最多的生产企业。继电器及装置、
绝缘材料、电碳制品、冶金起重电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全国同行业中的主要地位,销售额占
全国同行业总数的10%以上。制造这些产品的企业规模,也都位于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水平不断提高。据1985年末统计,在2 399个品种中,
相当于世界80年代水平的有272个,占品种总数的11.33%;相当于世界70年代水平的有908
个,占37.8%;相当于世界60年代水平的有939个,占39.1%;相当于世界50年代水平的有
309个,占12.8%。有151个品种采用了国际标准。1985年电工行业产品水平情况见表6-2。
1979年至1985年,黑龙江省电工器材行业有147个产品被评为国、部、省级优质产品。其中
有国家优质产品2个;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35个;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10个。黑龙江省电工器
材制造业优质产品数量见表6-4。黑龙江省电工器材制造业优质产品名单见表6-5。
1985年,全省电工器材制造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79 152万
元,占全省机械行业总产值的28.5%。商品产值(现行价)为84 128万元,全年销售收入
为79 623万元,利润总额7 725.2万元,上交利税额2 943万元,产品销售税
金6 6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