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产的农业机械配件主要有内燃机、拖拉机、农机具配件3种。
50年代初,至1985年列入省农机生产计划的配件生产企业有110个,由5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由拖拉机修配厂发展转变为拖内配件专业生产厂的有克山古城内燃机配件厂、
佳木斯拖拉机配件厂、齐齐哈尔齿轮厂、绥化八一齿轮厂等。
第二部分,60年代起相继建成的农机专业配件厂有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依兰东北油泵
油咀厂、齐齐哈尔农机配件厂;省劳改系统的北安新生机械厂、省农场总局系统的西岗齿轮
厂、迎春机械厂、红兴隆机械厂等。
第三部分,在主机生产厂列配件生产计划的有黑龙江省农机厂、佳木斯北方机械厂、哈
尔滨农业机械厂、讷河农机厂、海伦农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松江拖拉机厂等。
第四部分,县、乡两级农机修造厂按照“以修为主、修造结合”的方针,兼产配件,1960
年有40个厂。1968年有68个厂,至1985年仍有53家农机修造厂列农机配件生产计划。
第五部分一轻、二轻、建材、农场、乡企等部门生产农机配件的有哈尔滨弹簧厂、富锦
钢圈厂等26户企业。
1960年,省决定对农机配件的生产实现分级管理,按其制造的难易划分为67类、2 872
项,由省统一管理的有50类、2 408项。1961年,又下放27类1 000项。1970年,
因农用维修轴承紧缺,曾一度由省农机部门组织生产,自产自用。1973年,省委要求农业机
械以两配(配套农具和农机配件)、两力(农用动力、农村运力)为重点,农机配件生产得到加
强。1977年,省管的农机配件生产品种调整为123种,其中,拖内配件89种,农具配件34种。
1980年后,由于农业体制的变化,大型农机具配件需要量减少,小型农机具增加。
到1985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系统内企业生产的内燃机配件主要包括机体配件、曲柄连杆
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等系统的零部件;拖拉机配件主要包括传动系统和行走机构等零
部件;农机具配件主要包括机引农机具、联合收割机、运输机械配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