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电工仪器仪表

  黑龙江省电工仪器仪表生产开始于1952年,由原阿城仪表厂(后改为阿城继电器厂)的仪 表车间生产出开关报表、携带及实验室用表、通讯用表和单相电度表等4类产品。
    1956年6月,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竣工投产。 同年,一机部决定阿城仪表厂生产的仪表产品全部转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当年,哈尔滨电表 仪器厂生产出开关板表、实验室仪表、扩大量限装置、电度表、电阻仪器、汽车仪表、坦克 仪表等7类27种产品。设计能力为年产仪器仪表8185万台套。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的建成投 产,为全面迅速的发展中国的电工仪表制造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具有近代水平的电工仪表 生产基地。1965~1967年哈尔滨火星仪表厂(哈尔滨自动化仪器仪表八厂前身)、哈尔滨精艺 仪表厂、哈尔滨先行仪表厂(哈尔滨自动化仪器仪表七厂前身)、哈尔滨南市半导体元件厂(哈 尔滨自动化仪器仪表六厂前身)、哈尔滨靖宇电工仪器厂(哈尔滨电工仪器厂前身)、哈尔滨工 农电工仪器厂、牡丹江电工仪器厂、牡丹江先锋电工仪器厂(牡丹江仪表二厂前身)、齐齐哈 尔市富拉尔基电表厂、佳木斯电表厂(佳木斯低温设备厂前身)、鸡西电表仪器厂、双鸭山电 表厂、五常电表厂、大庆建工仪表厂、鹤岗电工仪表厂相继成立。文化大革命期间,又相继 成立了哈尔滨新兴电子仪表厂、哈尔滨精密仪表厂、哈尔滨仪表实验厂、哈尔滨市仪器厂、 哈尔滨自动电子仪器厂、齐齐哈尔华安仪表厂、齐齐哈尔建华电表仪器厂、齐齐哈尔精密仪 器厂、东北重机学院电工厂、牡丹江互感器厂、牡丹江新华电工仪器厂、牡丹江东风电工仪 器厂、牡丹江科学仪器厂、牡丹江电工厂、佳木斯分流器厂、佳木斯电表二厂、佳木斯电表 三厂等一批工厂,开始生产电工仪表产品,使生产企业达到35家。到1975年形成以哈尔滨电 表仪器厂为骨干的电工仪表行业,生产开关板指示电表等12类产品。
    1964年,按照国家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战略布置,哈尔滨电表仪器厂于1966年将三相 电度表(包括三相四线电度表)产品全迁兰州长新电表厂;汽车仪表、传感器和软轴全部转给 吉林省四平仪表厂;精密仪表、坦克仪表与软轴扩散全迁到甘肃天水长城精密仪表厂;开关 板表扩散到宁夏银川等地。
    1972年,由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援助朝鲜建立的熙川热工仪表厂电工仪表生产车间建成投 产,援建的8名中国专家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奖励,其中:曹滨生、王志祥获 二级劳动勋章;陈宝祥、郑相臣、蔡成功、刘春奎、高玉先、赵宽获劳动奖章。
    按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协议,1972~1979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援助罗马尼亚建成了 第米索拉电气测量仪表生产车间。
    随着全国电工仪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开关板表和电度表已成为长线出现了产品积压, 黑龙江省生产同一型号的开关板表和电度表的企业均在10家以上。1979年以后,按一机部和 省的要求,在省机械工业厅主持下进行调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是全国最早生产01级精密 电表的厂家,也是全国第一个获得电度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他和哈尔滨电度表厂(由哈尔 滨松花江仪表厂和哈尔滨仪表三厂合并而成)成为省内生产单相电度表的定点企业。其他企 业纷纷转产市场急需产品,一些企业开始合并或转产。到1985年,电工仪表行业有生产企业 25家,其中,省机械工业系统内企业有17家(全民6家,集体11家)。17家企业共有职工9 725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26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 9408万元;流动资金4 272 9 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734台,锻压设备219台;完成工业总产值7 5841万元;实 现利润3032万元;上缴税金4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