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市管理机构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形成了以哈、齐、牡、佳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地域分布。到1985年底, 各市地都设有机械工业管理部门。
    一、哈尔滨市
    1948年10月2日,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哈尔滨特别市政府将工商局一分为二,成立 工业局(局长陈一凡,副局长李桂森),直属企业9个。1950年5月23日,市工业局并入工商管 理局(杨祝民任局长)。
    1952年,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实业公司,改称“市地方工业局”(局长胡伊奎、副局 长关道真、吕文德)。同年10月改称市工业局。
    1955年6月,市工业局一分为二,成立第一工业局、第二工业局。一工局直管51家企业。 其中:机械21家,电器9家,冶金8家,制材3家,其它10家。(胡伊奎任局长,副局长有吕文 德、周利惠)。
    1960年市第一工业局一分为二,成立市机械工业局和市冶金工业局。(机械工业局长隋 华然,副局长周利惠)。
    1962年市机械工业局、冶金工业局、农业机械局合并,成立冶金机械工业局(局长吕文 德,副局长商诚、孙永富、周利惠)。
    1967年市冶金机械工业局“红色造反团”夺权,成立5人接管委员会。
    1968年撤销市冶金机械局,成立机电仪表公司(领导小组组长贾学忠、副组长董玉)。
    1969年10月市机电仪表公司改为机械冶金工业局(领导小组组长胡伊奎,贾学忠和军代 表王琢成任副组长)。
    1973年市机械冶金工业局一分为三,分别成立市机械、冶金、电子仪表工业局。(机械 工业局局长隋华然、副局长张健、于华烽、贾学忠)。
    1985年9月市机械工业局改为机械工业总公司(经理邢念樵,副经理吕济平、胡贵祥,总 工程师吴学民)。
    1985年8月市机械、冶金、锅炉3个工业总公司合并,成立机电冶金工业局。局长兼党委 书记夏绍裘,副局长佟汉卿、沙巨大、张聿书。哈尔滨市机械冶金工业局负责管理的机电企 业有102家,其中:全民32家,集体70家。除此之外,哈尔滨市还有市电子仪表工业局管理 的21家仪表企业,哈尔滨市农机处管理的农机企业1家。
    二、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机械冶金工业局是齐市人民政府所辖的主管地方机械冶金工业的职能局,该 局前身是1950年11月成立的齐齐哈尔市企业公司。
    1954年4月黑龙江省政府和齐市人民政府,将企业公司改为齐齐哈尔市地方工业局。
    1958年8月24日撤销齐齐哈尔市地方工业局,分别成立市第一、第二工业局,第一工业 局负责管理机械冶金工业。1962年5月又合并为1个局。“文化大革命”初期,机构被砸烂, 1968年12月成立了齐市工业公司,1969年10月,改称重工业公司。1970年3月又改组为机械 冶金工业局。
    1982年将原属市机械工业局领导的3户仪表工业企业划归市电子仪表工业局领导。1984 年末,撤销嫩江地区,将嫩江地区11个县的机械企业划归齐市领导。
    到1985年末,齐齐哈尔市机械冶金工业局共领导机械工业企业34家,其中全民23家、集 体11家。
    三、佳木斯市
    1946年2月成立合江省企业管理局,1949年5月改局为佳木斯市企业公司,1951年改为佳 木斯市人民政府企业公司。1954年12月撤销企业公司,成立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地方工业局, 1955年6月改称为佳木斯市地方工业局,同年9月改为佳木斯市工业局,1958年9月改名为佳木 斯市第一工业局,1961年7月改称佳木斯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同年9月佳木斯市冶金工业局并 入,局名称未变。1962年11月与化工局、轻工局合并成立佳木斯市工业局,“文化大革命” 中局被夺权。
    1968年9月成立佳木斯市机械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1969年3月撤销无线电工业公司,其 所属企业并入机械工业公司,成立佳木斯市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1970年3月改为合江地区革 命委员会重工业局,1972年9月改名为合江地区革委会机械工业局。1973年9月地市分家,又 改名为佳木斯市机械工业局,同时成立了合江地区工业局,负责管理合江地区所属的县属企 业。1979年1月,将农业机械局并入,1980年2月改名为佳木斯市机械冶金工业局。1985年1月 地市合一,仍称佳木斯市机械冶金工业局。
    到1985年末,佳木斯市机械工业局共领导机械工业企业42家,其中全民32家、集体10家。
    四、牡丹江市
    1949年,牡丹江市成立企业公司,管理地方工业。1954年,牡丹江市企业公司更名为牡 丹江市地方工业局。1965年,牡丹江市地方工业局分解为机电公司、轻化公司、建材公司。 机电公司直管地方机电工业企业。
    “文化大革命”初期,机电公司被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接管。1971年在原机电公司 的基础上,组建牡丹江市机械冶金工业局。1983年9月, 撤销牡丹江地区,将所辖各县分别 划归牡丹江市和鸡西市。牡丹江地区工业局所属各县的机械工业企业改由牡丹江市机械冶金 局直接管理。
    到1985年末,牡丹江市机械冶金工业局共管理牡丹江市和所属7个县的机械工业企业47 家,其中全民28家、集体19家。
    五、鸡西市
    抗日战争胜利后,鸡西市属中共东安地委领导,称鸡宁县。1949年5月成立鸡宁县地方 企业公司。1952年10月,撤销鸡宁县改称鸡西县,1953年6月改为鸡西县企业公司。1955年 3月撤销企业公司,成立地方工业科,1957年10月撤销地方工业科,成立鸡西市地方工业局。 1959年3月地方工业局改称冶金机械局,1964年4月与轻化工业局合并,改称工业局。“文化 大革命”初期,工业局被造反派夺权,1968年4月成立鸡西市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1968年7 月改称为鸡西市第一工业局革命委员会,1970年4月改为工业局革命委员会,1976年8月市委 决定将鸡西市工业局一分为三,成立鸡西市机械工业局、电子局、轻工局。
    1982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鸡西市成立了电子仪表工业局,其中:仪表生产企业3家。 到1985年末,鸡西市机械工业局共领导机械工业企业20家,其中全民11家、集体9家。
    六、双鸭山市
    1956年成立双鸭山市手工业管理局。1972年,成立双鸭山市工业局。1978年4月成立双 鸭山市机械电子工业局。1984年2月,双鸭山市机械电子工业局改称双鸭山市冶金机械电子 工业局。1985年市冶金机械电子工业局共领导机械工业企业8家,其中全民4家、集体4家。
    七、伊春市
    1970年3月,伊春地区机械处更名为伊春地区机械局。1979年地市合一,地区机械局改 名为伊春市机械电力局。1985年该局共有两家直属机械工业企业。
    八、绥化地区
    1969年8月绥化地区成立第一工业局,1971年4月与冶金工业局合并,改名为机械冶金工 业局。1984年,绥化行署决定,撤销电子工业局和机械冶金局,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业公司, 地区主管直属企业2家,和市县属企业29家,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
    九、松花江地区
    1971年3月,建立松花江地区机械工业局领导小组。1972年初,改称机械工业局,同年6 月19日,机械局被撤销。1976年9月经松花江地委批准,重新成立机械工业局。
    1983年末,行署决定,撤销机械工业局,其业务交行署经委领导。1985年,松花江地区 共有机械工业企业9家。
    十、其它地市
    到1985年末,除上述9个地市外,成立机械工业局的有:鹤岗市,直接管理全民所有制的 5家机械工业企业。七台河市,直接管理的机械工业企业9家,其中全民5家,集体4家。大庆 市机械工业企业归工业局领导,黑河和大兴安岭机械工业企业由行署经委领导。黑河地区有 全民机械工业企业11家。大兴安岭地区有全民所有制机械工业企业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