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设备管理
第三章 设备和安全管理
设备是企业生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的技术装备和必要条件,设备管理工
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机械工业的设备管理工作,经过了艰难曲折和多次起
落反复,逐步走上了设备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黑龙江机械工业企业数量少,设备拥有量低。没有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没有形成设备
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一般都采用事后修理,即设备坏了才
修的做法。很多企业只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只使用设备,不注重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
忽视设备备件生产及修理,重生产轻修理现象很严重。
从“一五”末期开始,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工作开始学习和引进苏联的一些设备
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结合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推广应用苏联的“计划预修制”
(即гптр)。开始强调以预防为主,实行定期的预防性维修。根据设备的复杂系数及各项
修理定额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规定修理类别、修理间隔期、停歇天数、修理费用、修理
工时等。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设备坏了才修的被动作法,从而使设备修理费用、停机时间和停
机损失等较以前传统作法有大幅度下降。
60年代初,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设备
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日程,按照一机部1963年3月颁发的《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条例(草
案)》,对所属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及维修体制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推行了设备操作和维护制度,按“三好”、“四会”、“四项要求”、“五项纪律”、“润
滑五定”,贯彻“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使设
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这对各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取得了初
步成效,使全省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开始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阶段迈进。
“文化大革命”期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工作的体系和力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不少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被撤销。拼设备、不合理使用设备的现象普遍存在,设备带病运转
及失修现象十分严重。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些设备管理规章制度遭到践踏。企业的设备管理工
作陷入瘫痪状态。
1973年,省机械工业局设置设备动力处,具体负责全省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动力管理工
作。为了摸清全省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基本状况的底数,省机械工业局组织抽调有关人员对
全省设备状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摸底大检查,建立起各类设备的档案卡片资料。组织全行
业设备保养、检修大会战,哈尔滨汽轮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第一重机厂等都收到了很
好效果。
1976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工作开始注意抓设备大修成本的单台经济核标。在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召开了经验介绍推广会,从而提高了设备维修的经济性,使黑龙江省设备
管理工作开始由技术管理向济管理过渡,同时加强动力设备的检查管理,对各企业拥有的锅
炉、站房、压力容器及工业炉窑等动力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了彻底普查。做到及时发现和解
决不安全因素,提高动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后动力设备基本做到每年进行1次
检查。另外对房屋大修改造开始进行管理,设备动力处汇同财务处要求企业房屋大修改造必
须计划报批,厅直属企业必须经过审批方能开工。
从1979年开始,黑龙江省设备管理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国外一些发
达国家的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借鉴吸收如美国“PM”、日本“TPM”和英国综合工程学等设
备管理方法和手段,试验推行现代化管理,强调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推广应用设备
前期管理、状态监测、诊断技术、微机辅助设备管理、经济管理方针目标管理、设备总检、
区域维护网络技术、价值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方法。同时开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老
设备。从管到管、改、修结合,机械工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走上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1979年,黑龙江省着重抓了工业锅炉烧油改烧煤的改造工作,1979~1982年,哈尔滨轴
承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哈尔滨电机厂、松江拖拉机厂、齐齐哈尔第一机
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等7个企业规划资金1 600万元,实际投资1 394万元,
国家补助994万元,局拨107万元,企业自筹293万元,改造工业锅炉32台,433吨/时,减少
供油40万吨。按时完成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得到上级及企业的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各级各类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使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
范化,1982年1~8月省机械工业厅有关人员编写了《机械工业企业供电技术管理》讲义,共
37万字,并受机电部委托,承办了有28个省市180人参加的历时1个月的培训班。
1983~1985年,组织人员参与了《机械工业管理手册》中第十五篇《设备管理》一书的
编写工作。此书共26万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还编写了20多万字的《精密机床检测与
维修》讲议,并以此为教材,在全省组织了3期培训班、共有120人参加学习培训。
1983年省机械厅与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学会组织编写了《设备管理维修术语》,全书
25万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同时起草编制了《动力设备及站房完好标准》,
被机电部采纳为部标,供全国使用。
1984年,省机械厅结合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设备
评优检查细则》,细则共6个方面120条标准。全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得到了充
实完善,技术装备素质明显提高,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普及推广和应用,为企业生产
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成为全国和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届(1984~1985年度)
设备管理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