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中的头等大事。它包括安全组织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和工业卫生3个部 分,包括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处理,安全技术 科学研究和措施计划等多项内容。做好安全生产,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实现文明生产,是社 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将劳动保护工作写入了《共同纲领》,历次宪法中都有关于 劳动保护的条款,机械工业部和黑龙江省历来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一五”时期的黑龙江省的机械工业,由于投入较大,正处于建设发展时期,企业劳动 条件有很大改善。从企业到机械工业管理部门都很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 工厂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工厂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等, 对全省机械工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防止尘毒危害起了很好作用,事故发生率较低。据齐齐哈 尔第一机床厂和佳木斯电机厂统计,1952~1957年仅死亡4人,年死亡率为万分之零点六。 到1957年全省年死亡率由1952年的万分之二下降到万分之一。
    “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高速度,不从工厂实际出发,过分强调人的作用,不按科学 规律指导生产,结果造成全线忽视安全生产现象的产生。干部不按制度办事,工人不按规程 操作,新工人不经培训就上岗操作,已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已 经建立的各级安全机构被削弱,安技人员被调离。致使伤亡事故、火灾事故、设备事故不断 发生,尘毒危害严重,影响机械工业发展和生活的正常运行。1958~1960年,据佳木斯电机 厂和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统计,轻型事故年平均为461次,比“一五”期间年平均3244次 增长了421%。
    三年调整时期,吸取了“大跃进”的教训,安全生产又逐渐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伤亡和 设备事故明显下降,安全情况有所好转,1961~1965年佳木斯电机厂和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 仅死亡2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大多数机械企业处于打派性仗和无人管理 状态,安技部门被撤销,安技人员被下放劳动,仅有几个大厂还保留安技小组和安技人员, 各项规章制度被视为“关、卡、压”,被废除“砸烂”,就连劳保用品发放制度,也难幸免。 各类事故大量发生,1966~1976年,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轻伤事故达10 365次,年平 均达942次,比1965年的448次增长了1倍多。出现了70年代初期第一重机厂发生的乙炔爆炸 一次死亡8人的重大事故、铁水包爆炸一次伤亡13人的恶性事故;哈尔滨电缆厂干部冬季乘 212型北京吉普车过松花江,一次淹死4人的事故;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和佳木斯电机厂俱乐部 重大火灾事故。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三大动力厂”也不断发生多人死亡 的恶性事故。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多次发出文件,明确指出安全生产是企业领导 的神圣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同时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黑龙江省机 械工业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在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时间,通过调研和下基层指导安技工作, 重点抓了安全机构的恢复建立,安技人员的充实调整,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新老工人 开始按技术工种培训发证上岗操作;对各级管理干部,特别是安技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增强 安全思想,补充安全技术知识;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建立安全教育档案;开展以查思想、查 制度、查险患、查整改为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活动。通过每年1至2次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安全工 作会议,及时交流好的工作经验的做法,推动全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到了70年代末期,全 省机械工业系统死亡率由万分之二以上,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事故月平均频率由8‰下降 到2‰,达到了历史水平,控制和减少死亡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随着工业发展,产品结 构的调整,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进入生产领域,对安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省机械厅按上 级要求,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技术办公室。加强了全省安全生产的指导工作, 各地市局都成立安技科或设专人管理安全工作。企业根据生产条件和企业性质和规模的大小, 都按国家2~5‰的要求,配备专职安技人员,工厂车间、班组都设有兼职安技人员。形成一 个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在管理模式上,突破传统经验,从单一人 的判断作用,到大量学习引进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方法,现 代化管理模式,如统计分析和事故概率计算,事故树分析和因果图,安全检查表和控制点等; 在尘毒治理方面也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如苯的触媒燃烧、电镀废液和酚水处理、无氰 电镀液的应用、树脂砂造型工艺应用,以及安全标志牌、安全警示色、安全图等应用。多年 三紧兰、黑劳动服也借鉴外国安全防护服颜色和样式进行了改进。在全省机械工业企业中普 遍实行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值班制、危险作业审批制;实行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指标层层 分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提出死亡事故为零的目标;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都制定自己企 业内部的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继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把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根据国家要求,积极开展“安全 月”和“安全周”活动。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在创办文明生产企业、六好企业以及企业升级和 奖评等,都把安全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和否决条件,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安 全工作推向新的层次。
    1983年,省机械工业厅在充分征求各地市局及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发了《黑龙 江省机械工业系统安全监察条例》、《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奖惩条例》、《黑龙 江省机械工业系统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等3个规范性文件。经组织培训后,省机械厅 会同省劳动局共同任命了100多名首批省级安全监察员。各地市局也根据省厅要求,任命了地 市一级安全监察员。有效地推动全省机械工业战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到1985年,全省机 械工业战线安全生产情况较好,有相当一批企业连续多年没有死亡和重伤事故,月平均事故 频率下降到05‰以下,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1981~1985年的轻伤事故共437次,年平均 只有87次。
    80年代后,尘毒危害也纳入了技改计划,重点列项解决,尘毒点数以每年5%左右递减, 全省机械工业企业的尘毒点合格率由原来的50%左右,达到80%左右,有一批重点企业达到了 90%。哈尔滨市机械局、齐齐哈尔市机械冶金局、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 滨电缆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哈尔滨电机厂、齐齐哈尔第一、第二机床厂、佳木斯电机厂 等单位和个人分别受到表彰和奖励。
    黑龙江省是国家安全教育试点省。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厅和部分企业多次参加国家各种安 全法规和标准的起草工作,其中有压床、木工刨床安全标准,工矿企业噪声分级标准,国家 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国家劳动百科全书,国家安全性评价标准等,是主要参加编审 工作的省市之一。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黑龙江省机械工业战线的安全工作,加快了推行现代化管理 的进程,首先是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重点贯彻了起重机械、压力容器、 锅炉、煤气发生站(炉)、乙炔发生器、氢气和氧气发生站、油库、冲压机械、木工平刨变电 所等国家安全标准。其次是应用安全检查表,按门类和工序进行安全性评价,对其危险因素 的产生、发展,以及造成事故后果,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定性定量判断,制定可靠可行的控制 和消除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由于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使每一个企业,都建立 一个新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宏观调控的要求。企业通过自评,提出不安全问题,进行整改, 制定措施方案解决不安全问题,再由省进行初评和国家进行终评。使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安全 状况。1985年黑龙江省被定为国家进行安全性评价试点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