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技术引进

  “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黑龙江省有8个厂(第一重型 机器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哈尔滨电碳 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轴承厂)、10个项目,总投资额82 547万元。哈尔滨电 机厂引进了苏联的水电设备,先后试制成功了3 000、6 000和10 000千瓦立抽 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为辽宁大伙房水电站研制成16 000千瓦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等; 1956年哈尔滨锅炉厂制成仿苏中压35、75、130吨电站锅炉,分别为06、12和25万千 瓦汽轮发电机组配套。1957年哈尔滨电机厂开始设计研制浙江省新安江水电站725万千瓦 水轮发电机组。地方机械工业先后开发了仿苏1100型大型脱谷机、万能中耕除草机、扬场机 等农机产品,减速器、破碎机、水泵、卷扬机、木工机床等民用机械和冰刀、手提式电影放 映机等文化体育用品。这个时期发展的新产品,主要是在引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技 术和测绘仿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苏联进口成套设备的同时,带进了不少份交由国内制造的设 备图纸,如:哈尔滨轴承厂的“2”类轴承,对机械工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起了促进作用。 为了尽快改变工艺技术的落后面貌,积极学习和推广许多苏联的先进工艺技术:推行了苏联 先进的生产组织阶段分工制;冲天炉改装三排风口送风;锻件快速加热法;高速切削、高速 钻削、电火花加工等方法以及金属喷镀法等。
     1958年,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鹤岗、克山、富锦等一批机械、军工 企业先后试制成仿苏、仿捷、仿波、仿匈的轮式拖拉机。哈尔滨农业机械厂等一批企业相继 试制出仿苏48行播种机、机引五铧犁、41片圆盘轻耙、马铃薯播种机、万能制粉机和风力发 电机等。
     60年代开始,由于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退 专家,国家采取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依靠外援”的政策,使引进工作中断。
    “文化大革命”开始,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引进技术工作仍处于停顿状态。直到1973年1 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打破闭关锁国的落后状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由国家 计委提出了用43亿美元进口国外先进的精密设备和仪器的方案,简称“四三方案”,其中包 括哈尔滨轴承厂军工车间的生产设备。
     70年代末期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引进技术步伐逐步加快。技术引进的重点,一是基础件 制造技术;二是节能和能源开发设备的关键技术;三是重点新产品和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 技术;四是关键工艺和关键材料及测试技术。在引进技术中,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许可证 贸易、合作生产、合资经营、技贸结合、联合设计、技术咨询、引进样机、引进人才、科研 教学合作等。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由于认真贯彻了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几 年来在技术引进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六五”期间,黑龙江省引进工作的主要项目有:1980年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 厂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60万千瓦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哈尔滨锅炉厂从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 公司)引进的2 008吨/时亚临界锅炉制造技术(配60万千瓦火电机组)。1983年经国家计委 批准将引进制造技术,改为合作生产方式。同时对哈尔滨“三大动力厂”进行了技术改造。 1983年10月第一重型机器厂以合作生产方式引进了美国哈尼斯菲尔格公司的23立方米大型矿 用电铲的制造技术。同年哈尔滨电机厂以合作生产方式为加拿大尼泊温水电站生产水轮机部 套。同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与日本加藤制作所合作生产方式引进了12—16号汽车起重机制造 技术。1984年起哈尔滨电机厂先后与瑞士BBC公司签定了中型交流电机技术引进合同;与挪威 KB公司、西德西门子公司合作生产鲁布革电站水电机组合同;与美国西屋公司签订的大型交 流电机的引进技术合同。1985年,为了系统提高中国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经机械工业部组织, 全国有10个工程机械的主辅机厂进行了一揽子的技术引进工作,其中包括黑龙江省松江拖拉 机厂的集材拖拉机的制造技术。
     除上述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业外,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签订合同的技术引进项目有26项, 成交外汇额为2 678万美元。到1985年末已验收投产5项,总投资5 120万元,外汇 额度1 152万美元。投产后新增产值24 000万元,新增利税1 500万元。在26项 引进项目中有:联合设计1项,合作生产2项,许可证贸易23项。在引进中注意了软硬结合。 其中:技术转让证6项,以设备为主的7项,软硬结合的13项。在26项中;额度超过1 000 万元的有:哈尔滨电缆厂从美国、日本引进的浸涂成形法无氧铜杆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引进的1 000系列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阿 城继电器厂从日本引进的舌簧继电器制造技术等。
    “六五”期间,在全省64个重点骨干企业中,有40个企业提出了引进项目,占重点骨干 企业的62%。
    “六五”期间,还注意了人才的引进工作。1984年阿城继电器厂从日本聘用了继电保护 专业技术人员4名担任工厂顾问。何德和先生多次受到省领导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