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科研单位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随着生产的发展、品种的增多、水平的提高,科研机构也随之建立健 全起来。
    “一五”时期,特别是1956年全国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中,一机部编制了机械工业的科研 工作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在哈尔滨建立了直属机械部机构科学研究院的焊接研究所,1958 年6月正式建成。
    随着在黑龙江省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和生产的发展及技术科研发展的 需要,相继成立了哈尔滨工具研究所(1958年)、哈尔滨电碳研究所(1958年)、哈尔滨大电机 研究所(1959年)、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1960年)、富拉尔基重型机械研究所(1962年)、佳 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1959年)、齐齐哈尔自动锻压机研究所(1959年)。
    为了着重研究解决本地区机械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1958年省和哈尔滨市相继成立了 地方性的综合研究所。
    60年代中期,一机部结合“三线”建设,将位于省内的哈尔滨工具研究所全迁成都,哈 尔滨焊接研究所和电工仪表研究所也部分分迁到甘肃天水和成都。
    进入70年代,又相继成立了一批地市属综合性研究所,成立了阿城电站设备自动化设计 研究所(1975年)、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1979年)。1980年以后,按照机械部各专 业局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大潮中,一大批企办所相继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批实 力较强的研究所相继被指定为行业归口的二类所。其中有: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重型车床 研究所、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量仪研究所、哈尔滨第一工具厂的复杂刃具研究所、哈尔滨轴 承厂的精密轴承研究所。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工作,1980年以后,省内相继成立了5个行 业技术开发中心。
    到1985年末,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比较配套、实力较强的科研力量。 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共有51个专业研究所。其中有:由机械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类所3处。设于 全国机构系统骨干企业中,由机械部指定为行业归口的研究所10处,他们除承担本厂的产品 开发设计、科研攻关外,还接受委托、承担为本行业服务的情报、标准化、规划等技术组织 和技术经济的牵头工作。再加上14处省地市领导的地方机械工业综合性研究所和重点企业办 的企业所,形成了黑龙江省机械工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
    在科研手段和科研条件上有了很大改善。80年代以来,国家在黑龙江省重点装备了具有 国内一流水平的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 所第一批科研基地。在一、二类研究所中装备有全国第一台水轮机高水头水力试验台,有全 国最大规模的电站综合自动化动态模拟试验室,有用于哈尔滨:“三大动力厂”和电站成套 设计研究所大型火电设计的、引进美国IBM—4381—2型的电子计算机。黑龙江省还相继建立 了电机、轴承、电影机、变压器、高低压电器、水泵等产品的测试中心,增强了省内机械产 品的竞争力和开发能力。
    到1985年,全省51处机械研究所共拥有建筑面积19.49万平方米,主要设备及仪器 4 336台,其中,大精稀设备155台,固定资产原值10 884.6万元,有职工6 933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 503人,占职工总数的50.5%;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1 708 人,占工程技术人员的48.7%;年科研经费约1 940万元(1985年实际经费)。
    全省机械系统研究所1980~1985年共获得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科技成果奖148项。其中: 获国家级奖的有10项、部级奖62项、省级奖41项、市级奖23项、省厅级奖3项、市局级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