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职工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职工教育工作经历了3个时期。
    一、创建与成熟时期(1952~1964年)
    1952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各地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通知》,在省工业厅 的部署下,省机械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开展了扫除文盲工作。先后在东北电工四厂、东北机械 十四厂、东北机械十一厂、东北机械十五厂等企业开展了扫除文盲的试点工作,然后,在全 省工业系统掀起了扫盲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机械工业企业中举办扫盲班230多个,有 14万多名职工参加扫盲学习。
    1953年3月,东北大区召开扫盲工作会议以后,全省机械行业的扫盲工作转到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实行生产、生活、学习统一安排,每周学习2~3次,解决了与生 产争时间、完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到年末,全行业参加扫盲的职工发展到2.5万人。
    1956年,在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精神推动下,全行业加速了扫除文盲工作。 在此基础上,一些单位陆续办起了初小班(约占扫盲班的1/3)和高小班(约占扫盲班 的1/4),巩固扫盲成果。还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办起初中班、高中班、俄语班、技工班、 部业务班等。使职工培训从单一的文化培训向技术业务培训发展。1958年末,在“大跃进” 的推动下,全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新增职工33 300多人,职工培训也出现了大发展的 形势。当时多数企业组成了由党政工团参加的职工教育委员会。
    1959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工矿企业职工教育工作会议;11月,黑龙江省在哈尔滨市 召开了职工教育现场会议。1960年1月国家在黑龙江省召开职工教育现场会。这3个会议使全 省机械工业职工教育工作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 参加学习职工人数逐年上升,1960年职工参加学习有的人数,从1958年的占职工总数的50% 上升到80%。不少企业形成了“政治思想教育成网,文化技术教育成系”的局面。
    1960年,全行业扫盲处于扫尾阶段,各企业半工半读学校开始兴起,业余高等教育也有 新的发展。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共办起半工半读学校52处,职工业大19处。
    随着国民经济的整顿,职工教育机构、人员均受到较大的影响,1962年教师队伍减少了 1/3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教育机构被撤掉,学员学习的出席率明显下降。经过调整,规 模数量虽然小了一些,但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端正,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964~1965年,职工教育得以稳步发展,全省机械工业系统职工入学率稳定在30%左右, 特别是职工高等教育和职工中专发展较快。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强调政治、文化、技术的三 结合;在课程安排上,突出生产的实际需要,把解决生产课题,传播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 新等项目纳入了教学计划;在培训方法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技能培养和提高。同时 组织职工努力学习毛泽东著作。
    二、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职工教育机构被砸烂,干部受批判,教师下放,学校被解散,校 舍被占用,整个职工教育陷入完全停顿状态。广大职工文化、技术水平明显下降。
    1972年6月一机部在长春召开了产品质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把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 水平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提出来,要求各企业要对职工进行文化、技术培训。省机 械局所属的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等一些企业,从抓技术培训入 手,开始恢复职工教育工作。至1972年底,全省已有15个大中型企业恢复了职工学校,参加 学习的职工达6 000多人。1973年6月,哈尔滨市工农教育委员会在哈尔滨锅炉厂召开现 场会,推广哈尔滨锅炉厂恢复发展职工教育的经验。同时,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锅炉厂等 一批企业办起了“七·二一”大学,各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开始抬头,参加学习人数逐年增加。
    1975年,教育部和一机部在上海机床厂召开全国“七·二一”大学教育革命经验交流会。 这次会议后,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又掀起了大办“七·二一”大学的高潮,1976年已办起“七 ·二一”大学近40所,学员1 800多人。
    三、全面恢复、发展新时期(1976~1985年)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按教育部的指示,对“七·二一”大学进行整顿。 职工教育开始全面恢复。特别是1978年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更加迅速。
    1978年9月一机部在齐齐哈尔召开了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教育经验交流会。会上省机械工 业局、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牡丹江市机械工业局等单位介绍了办学 经验。会议对今后工作提出了10条意见,要求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教育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继续搞好整顿,建立制度,搞好规划;加强师资建设, 创造必要办学条件等。会议对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职工教育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使职工入学率 由1978年的12%,上升到1979年的44%。脱产轮训的人数达到职工总数的5%左右。
    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使职工教育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机部于198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省机械 工业局于1981年9月,分别在佳木斯和哈尔滨两地召开了各地市机械局和直属企业的主管领 导、教育人事科长参加的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意见”,提出了1981~1985年职工教育主要指标 和落实措施。
    为加强职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省机械局 于1981年11月30日,批准任命了牡丹江市机械局工学院等7个单位的34名讲师。12月28日, 又下发了《省机械工业职工高等院校暂行工作条例》,使系统内职工高校在整顿以后,开始 向正规化、制度化迈进。
    1982年2月,省机械工业局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了“省机械工业系统中、高级技术培训现 场会”,推广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第一重机厂中、高级技术工人培训经验。
    1983年9月,阿城继电器厂针对现行培训方式方法存在的培训面窄、参加人员少等问题, 在全厂实行了“五一一”工作、学习、休息制度,即6天任务5天完,挤出1天进行全员培训, 有效地提高了全体职工队伍素质。“五一一”工作制度持续两年多时间。
    1983年,省机械工业厅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定了“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系统初级技术工 人统考定级实施方案”,并在全系统开展了这项工作。到1984年年末,通过组织企业开展技 术理论培训和操作技能训练,进行严格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使22 047名技术工 人领取了《机械工人技术等级合格证》,其中:239名成绩突出的技术工人受到晋升一级工 资的奖励1985年,又组织企业进行了特殊工种的考工定级工作,为企业建立正常的考工定级 制度打下了基础。
    根据机械部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文件精神,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黑龙江省分校于1984年 12月建立,当年招生3 500多人,为省机械系统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开辟了新的 途径。
    1985年9月10日,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第一重机厂、哈尔滨轴承厂、哈“ 三大动力厂”和哈、齐、牡、佳市机械局等单位,都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师的事迹,帮助 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教师节期间,举办了座谈会、联欢会,使广大教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 日。省机械厅举行了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表彰奖励了134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六五”期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指导下,各 企业职工教育专职机构得到加强,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各单位基本按职工人数的3‰配 齐了专职教师;按人均0.3~0.5平方米的比例设置了教育基地;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 1.5%提取,使职工教育出现了空前的好形势。“六五”期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共培训职工 16万人次,其中轮训各级各类干部5.7万人次,有6.8万人次参加了职工“双补”教育,累 计合格率达到86.4%,提前完成国家要求的“双补”任务。系统内共创办职工大学15所,职 工中专18所。5年来,共培养大专毕业生2 300人;电大函大毕业生1.9万人,中专毕业 生5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