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辽代官学
一、契丹文字的创制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20年(神册五年),组织创制契丹文字。这种仿汉字偏旁创制的文
字称契丹大字。后来,耶律阿保机又命其弟迭剌,仿回鹘文,创制合成拼音字,称契丹小字
。契丹小字和汉字在辽一并通用,官方文书常用契丹字和汉字对照刻写,实际上使用汉字的
范围更广。契丹文人和贵族中的很多人“博览经史,通辽、汉文,工文章”。
二、铁利部设学
渤海国亡后,渤海右姓(大族)乌昭庆率领一支部民遁入五国部(今依兰至伯力,沿江
五个部落)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抗辽复国活动,《辽史》称之为“乌惹国”。渤海人带来渤
海文化。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年)五国部归服辽朝。其中铁利部(位于今依兰至通河间
)助辽平息乌惹人的反抗有功,得到辽廷丝绢等赏赐并准铁利部头人那沙等立学。1012年(
开泰元年)八月,圣宗“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易》、《诗》、《书》、《春秋》、《礼
记》各一部”。辽代黑龙江设学自此始。
三、泰州设学
《辽史·道宗纪》:“道宗初即位,求直言,访治道,劝农兴学,救灾恤患,粲然可观
。”即位不久,1059年(清宁五年)即下达了各府、州、县“设学养士,颁经传疏,置博士
、助教各一员”的诏令。
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45公里处塔子城镇,因辽代曾在此建塔,俗称塔子城,西南郊外
原曾建有六角密檐实心砖塔一座。现存故城遗址,城为土筑,呈正方形,周长4562.8公尺,
驻屯军民之多可以想见。在此设学是情理中事,但由于史料缺乏,不能详细记述。1956年,
城内出土石碣一方,刻有“大安七年”和“泰州河堤”字样。“大安石刻”的出土,证明塔
子城确属辽代泰州重镇。
至于辽代塔子城究竟是泰州治所还是下属某县治所,史学界尚有分歧:有的认为辽代泰
州治所,就在今泰来县塔子城镇;还有人认为辽泰州治所,在今吉林省洮安县东10公里的城
四家子古城或其附近。两种意见虽有分歧,但塔子城确为辽代泰州北境重镇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