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龙江私学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清政府大兴文字狱,因故获罪的中原
文士,作为流人连同其家属,先后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三姓(今依兰)、卜奎(今齐
齐哈尔)、墨尔根(今嫩江)、黑龙江城(今爱辉)等地。这些流人多为中原著名学者或一
方才子,他们在戍所多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和土著居民的普遍欢迎。流人带来了诗书典籍,
传播了中原文明;设馆授徒,为黑龙江培育了一代人才;结社赋诗,著书立说,为黑龙江留
下了珍贵的史料。记载清代黑龙江历史风貌的一批私人修纂的方志、专著、杂史就是这一时
期的丰硕成果:《宁古塔志》(亦称《绝域纪略》,方拱乾著)、《宁古塔纪略》(吴桭臣
著)、《龙沙纪略》(方式济著)等,均出自流人之手。清代流人对黑龙江地区文化教育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咸丰开禁,关内大批寒士涌入黑龙江各地谋生,凭借他们“通文墨”的优势,在各地很
快找到了谋生立世的出路——开塾授徒,从而迅速促进了民间私塾的发展。
一、流人授徒
(一)吴兆骞宁古塔设馆授徒
吴兆骞是一位江南名士,1657年(顺治十四年)丁酉南闱乡试中举,不久科场案发,蒙
冤下狱。1658年(顺治十五年)被判流刑,远戍宁古塔。次年,与同案的方拱乾全家到达戍
所宁古塔,吴兆骞全家在宁古塔羁留长达二十三年之久。1681年(康熙二十年)七月,得友
人斡旋资助赎归。在宁古塔“惟馆谷为业(教书),负笈者(生徒)数人,同患难子弟为陈
昭令、叶长民、孙毓宗、毓章、许丙午、沐中贞、田景园及吕(吕氏系方氏之误)氏昆季。
”①(①见吴桭臣《宁古塔纪略》。)吴所教学生多为流人子弟,其子吴桭臣也在其中。吴
桭臣“五岁时始读毛诗”②(②同①。),已读完启蒙课本。“陈昭令精通满、汉文理,将
军即用为官庄拨什库(即催领,属下级官吏),总三十二庄。后复兼管笔帖式(文书)事。
办事勤能,不数年,遂得实授八品笔帖式。后将军调艾浑(瑷珲)随行。不数年,升山西太
原府阳曲县丞。”吴桭臣18岁始随父南归,晚年著《宁古塔纪略》,他和陈昭令等流人子弟
,在吴兆骞学馆所受教育,已与中原无异。
1670年(康熙九年)“镇守巴(巴海)将军聘吾父为书记,兼课其二子,长名额生,次
名尹生,余及固山(都统)乌达哈随学。巴长公子昼则读书,晚则习射”。③(③同①。)
吴兆骞“所遇将军、固山(都统)无不怜才,待以殊礼”,遂至师名远扬,各地官员子
弟莫不慕名求教。
(二)杨越宁古塔授徒
杨越,浙江山阴(绍兴)人,号安城。朋辈有联络郑成功海上反清势力者,被查获系狱
,杨越受株连。1662年(康熙元年)冬被流戍宁古塔。杨越在宁古塔“教满、汉子弟书”,
“教之以礼仪”,把带来的《五经》、《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
》等书让学生传阅。④(④杨宾《柳边纪略》。)赢得土人的尊重,称之为“杨马法”(马
法是尊长之意)。
其长子杨宾出塞省亲,以亲历见闻写成《柳边纪略》一书。现将与流人私塾有关部分摘
录如下:
“宁古塔满洲呼有爵而流者曰:‘哈番’。‘哈番’者汉言官也。而遇监生、生员亦以
‘哈番’呼之,盖俗原以文人为贵。文人富则学为贾(如顺治十二年流戍宁古塔的陈敬尹、
周长卿),贫而不通满语则为人师。师者有:胡子有、李召林、吴英人、王建侯、李某、彭
某。师终岁之获,多者二三十金,少者十数金而已。”
流人从中原带来一些书籍。如吴兆骞遣戍出关,曾“赁牛车载所携书籍万卷(言其书籍
之多)”。①(①徐釚《南山草堂集》卷29。)《柳边纪略》载:“惟余父有《五经》、《
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钱德维有《易经》
、《杜工部全集》、《后汉书》、《昭明文选》;周长卿有《杜工部诗字汇》、《盛京通志
》;陈敬尹有《字汇》等。这些书籍,在中原微不足道,对宁古塔则足以开边塞文化,形成
文人为贵、书籍为宝的风气。
(三)卜奎方氏家塾
卜奎流人私塾晚于宁古塔,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自墨尔根内迁齐齐
哈尔。此后,“披甲为奴”的遣犯随之增多,遂形成“齐齐哈尔塾师最多”的局面。首先在
齐齐哈尔开展教育文化活动的是流人方氏。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安徽桐城人方登峄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株连②(②《
南山集》案——康熙年间,桐城人戴名世著有《南山集》。书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所著《滇
黔纪闻》的南明史事,仍用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年号,流露了怀念故国感情,触犯了清廷
大忌,遂成文字狱。),祖孙三代谪戍齐齐哈尔。至1751年(乾隆十六年)始赦归。羁留时
间长达三十八年之久。桐城方氏系清初“桐城派”文章世家。方氏家族来戍后结交了许多满
汉流人,如陈梦雷、讷尔朴、图尔泰等文人学者,互以诗文答酬,留有大量诗篇传世。方氏
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家塾。其家庭成员较多,仅以文章传世者,就有方式济、方观承、方
观永、方庄、方开元诸人。
(四)卜奎吕氏家整
流人“老吕家”系清初浙江崇德著名思想家吕留良后裔。雍正初,湖南靖州人曾静仰慕
吕留良反清思想,遣弟子张熙至浙江吕家求取吕留良遗书,吕次子毅中尽予之。曾静读后反
清之志益坚,复遣张熙往说岳飞后人川陕总督岳钟祺,激之以秉承乃祖大义,起兵反清。后
来事泄,清廷于1728年(雍正六年)立兴大狱,广事株连,历时四年半,至雍正十年腊月方
结案。结果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开棺戮尸,次子吕毅中斩立决,其孙辈尽发遣宁古塔“披
甲为奴”。后于1775年(乾隆四十年)从吕氏门中改徙吕懿兼、吕敷先二支至齐齐哈尔。
民国元年(1912),民族主义者章太炎至齐,曾祭奠用晦(吕留良字)影堂。后在《书
用晦事》一文中写道:“(吕氏)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曰“老吕家”
。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尝自
屈也……·齐齐哈尔人知书,由吕用晦后裔谪戍者开之。”①(①童炳麟:《太炎文录续编
》。转引自李兴盛:《东北流入史》。)
(五)旗官聘流人教子
《黑龙江外记》载:“近则水师营四品官果君德兴,年逾三十,为仓官,闻谪戍者讲四
子书,爱之,遂命子弟悉读汉书。见一通文墨者,虽在城旦鬼薪(服刑犯人),礼之惟恐失
。君犹子(侄儿)齐辙布,受业于余(作者),故知之悉。”
流人在黑龙江地区的私学活动,几乎和清朝的国运相始终,长达二百余年,直至光绪年
间仍然存在。流人授徒既有高层次书院式教育,也有启蒙阶段的私塾教育,对黑龙江教育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私塾
(一)卜奎私塾
嘉庆年间,《黑龙江外记》载:“汉军(汉人入旗籍者)知习汉书,然能执笔为文者绝
少。其能尊礼文士,以书传家者,尤不易得。惟闻崔布衣璠,不惜重资购书史,为子延师,
岁百余金,此为巨擘(大拇指,突出意)。”
当时齐齐哈尔商贩往来频繁,满文满足不了社会生活需要,又加官府文书也改行汉文,
主办文档一类官职,必须通晓汉文,学习汉文已成趋势,于是传授汉文的家塾学馆兴旺起来
。
(二)呼兰私塾
《呼兰府志》载:“呼兰府家塾盛于同治改元以后,大率二月朔开学,九月杪(末)散
学。殷富之家,家延一师无附学者,谓之专馆;其贫无力者合数家共谋之,或合数屯共谋之
,谓之合馆。合馆束修之入,视学额、学期为差别。蒙生岁修大率中钱六千或八千,十数学
期之生,亦不过二三十千;专馆学生少而束修丰,有岁入二三百金者。塾师强半山东产,然
不尽读书人也。教授法重记诵,不重讲解。”
(三)宁古塔私塾
旧《宁安县志》载:“道光年间,有满人孟和臣在宁古塔城(今宁安)设私塾20多年,
当时宁古塔名士多出其门。
同治年间,又有山东人冯敬士和本城汉人李瑞昌设塾。许多大屯也设私塾。”
(四)三姓私塾
旧《依兰县志》载:光绪年间,三姓城(今依兰)设私塾数处,塾师由当地士绅聘请外
地落榜秀才任教,也有本地读书人当塾师的,私塾学生多为满族子弟。在众多塾师中,邹乃
明先生颇具名望。
清代,双城、宾州(今宾县)、五常、阿城等地私塾均较发展。“废科举,兴学堂”以
前,私塾(专馆、散馆)是黑龙江地区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
(五)私塾的设置、教育内容和方法
私塾的设置分专馆(又称家塾)和散馆(又称门馆,一般多称私塾)两类。专馆是殷富
之家或乡村大户,自出房舍,自聘塾师设的私塾,专教本家和近亲子弟。散塾是由塾师自行
设馆,收取束修(现钱或实物),以谋生计。其中有品学兼优,有志施教的人;而粗通文字
,不能仕进,无由谋生而设馆收徒的居多。
清代中期,许多汉族移垦关外。山东、河北寒苦读书人,或落榜秀才,随移民来到本省
,或被大户延聘为师,或自行设塾收徒,私塾得到很大发展,成为黑龙江启蒙教育的普遍形
式,对当地教育有广泛影响。
私塾教育没有明确的修业年限。一般多为初等阶段的启蒙教育和高等阶段的经书讲习与
时文练习。
启蒙阶段使用的教材,较为普遍使用《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名贤集
》、《庄农杂字》、《幼学琼林》、《东莱博议》等。进而学习《孝经》、《四书》、《五
经》等。《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左传》等也是私塾常用的教材。
学生一般从八九岁入学,农村则多在八到十二岁之间。一般的安排是第一年学习《三字
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第二年学习《大学》、《中庸》和《孟子》的
前半部;第三年学习《孟子》的后半部。农村子弟一般只学完启蒙阶段,粗识文字就不再深
造。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或资质聪敏者,为科举仕进才继续学习。第四年开始学习《诗经》、
《书经》、《易经》、《礼记》、《左传》等,并练习时文写作,为进入书院或科举应试作
准备。
私塾教育重注入,不重启发;重背诵,不重理解。不过三年教师不开讲。注重写毛笔字
。学生熟背大量古书后,教师才开讲,并指导学习诗文写作。
私塾的管理与新式教育大不一样,塾师和学生都盘腿坐在火炕上,无黑板,无新式桌椅
,所谓“南北大炕,书桌摆上”即指此而言。学生每天除大小便外,不准出屋。屋内不准高
声说话,只有在诵读时才书声鼎沸。上学下学要向孔子牌位及先生行跪拜礼。先生备有打学
生的戒尺(木制板子),有犯规的要痛打手心或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