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制和培养目标
一、农业中学
1958年3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提出:大力举
办农业中学、工业中学和手工业中学,招高小毕业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
有文化、又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会上指出:各
省、市相继举办了农业中学,把大量的高小毕业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青少
年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农业生产知识的初级技术人才。1963年3月,中共中央宣
传部在《关于调整初级中学和加强农业、工业技术教育的初步意见(草稿)》中
又明确提出:农业中学仍然是农民群众集体举办的半耕半读性质的学校。其性
质与国家举办的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和调整出来的初级中学都有所不同,不能混
淆起来,影响群众办学的积极性。
农业中学的学制,一直没有定型。1965年3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
村半农半读会议,指出应该进一步研究并妥善解决半农半读学校的学制、课程、
教材和师资等实际问题,使这种学校逐步定型,逐步形成体系。
二、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
1964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劳动部在上报中央的《关于试行半工
半读制度的初步意见的报告(草案)》中指出;“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
提出了要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按照刘少奇的指示,半工半读学
校是教育和生产劳动高度结合的新型学校。青少年进入这种学校,既是学生,又
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在学习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有一半
左右的时间参加生产劳动。毕业后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既
能当工人j农民,又能作技术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成为又红又专、能文能武
的社会主义新人。试行半工(农)半读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革
命。”1965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指出:“半工
半读学校,已经在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议觉悟的有文化的
劳动者,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等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今
后必须坚持五年试验,十年推广的方针,坚定方向,继续积极试办。"半工半读
职业学校的学制,同农业中学一样,也没有定型。
三、农职业中学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的报告》中提出:“农业中学(即农业高中)、职业中学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
教育相结合的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至三年,
主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开设有关普通文化课。”同年7月,教育部曾
在《关于当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几点意见》中提出:职业高中、农业高中要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具有相当普通高中文化水平,并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
识和生产技能的、有体力的劳动后备和技术后备力量”。“学制一般为三年"。
1981年5月,省委、省政府批转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中等
教育结构改革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中提出:“各类农、职业中学,凡有
条件的力争单独设校,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可以采取过渡办法,在普通中学附设
各种农业、职业班。农、职业中学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
专业课,要求学生首先要学好(专业课)。同时加学普通高中的主要文化课,使
学生确实达到相当高中的文化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
识和生产技能。”
1981年7月,省委、省政府批转《全省城乡职业中学会议纪要》中指出:
“今后高中阶段要彻底改变单一办普通高中状态,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
教育制度,承担起既为社会培养大量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初级专业知识、技能的
劳动者(占高中阶段毕业生的95%),又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占高中阶
段毕业生的4—5%)的双重职能。”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全省城乡农、职业中学的学制,开始时大
多执行二年制,后来,由于普通高中已改为三年制,农、职业中学大多实行三
年制。
1983年8月,省教育厅、省农牧渔业厅联合发出《关于在各市、县设农业
技术高级中学的意见(讨论稿)》及《三年制农业技术高级中学教学计划(讨论
稿)》规定:农业技术高中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
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农业中等技术人才,为上一级
学校特别是对口专业的学校输送合格学生。文化课基本达到相当二年制高中的
程度;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相当于中专程度,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城市职业高中培养目标举例如下:
哈尔滨市一机械厂职业中学。学制开始为二年,1982年8月改为三年。培
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并具有一定专
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后备力量。”同时允许学生报考上一级学校。
哈尔滨市七十七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无线电维修专业,学制三年。培养目
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所开设的文化课
方面要达到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在专业课方面要使学生掌握无线电维修专业
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在理论上要达到二级工水平,实习操作上达到一级工水平,
为四化建设培养本专业方面的劳动技术后备。”
佳木斯第一职业高中棉纺专业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在专业基础理论方
面,要掌握本工种的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工种的工艺规程,熟悉本工种设备
性能;在操作技术方面,要达到一级工水平,使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且
有高中文化程度,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为棉纺行业输送新
的技术力量。”
阿城县职业高中纺织(棉纺)专业学制二年。培养目标是:“有社会主义觉
悟,在主要学科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并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身体健康
的劳动后备,主要面向生产和就业,也可以升学。”
由于不同专业的职业学校性质不同,制定培养目标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
不同的要求。
哈尔滨第一职业中学工业商品售货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在所开设的文化课方面)、
懂得商业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基本服务本领——商品维修、保养和计算技术的二
级售货员。”这个培养目标就突出了工业商品售货员的特点。
宁安县第三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木工、缝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
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并能掌握_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初级技术人才。”
农村职业中学培养目标:
全省农村职业中学的类型有多种,农业技术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有二
年制的,也有三年制的;初级职业中学,招收高小毕业生,是四年制的。不同
学制的农业职业中学,根据不同的办学目的,分别确定了各自的培养目标。例
如:
二年制农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
度并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能、身体健康的劳动后备力量,以适应
现代化的需要。”
二年制农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相当于高中文化
程度并掌握农机生产一般技术和技能、身体健康的机务后备人员,以适应农业
机械化的需要。”
二年制畜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相当于高中文
化程度并掌握畜牧生产的一定基础知识和一般技能,身体健康的劳动后备和技
术后备力量,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三年制的农业职业高中比二年制的要求要高些。
龙镇农场职业高中农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
义觉悟,热爱劳动,热爱农场,有健康体魄,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能掌握农
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达到三级应知、二级应会的熟练的二级农业技术工人。”
七星泡农场职业高中畜牧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并能掌握发展畜牧业所需要的一定的基础理
论和专业知识的畜牧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