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期间,技工学校刚兴办,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
也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本企业挑选的政治素质好,具
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优秀的四五级以上的技术工人担任生产
实习指导教师。这个时期,各技工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比较困难。因为教师队伍
不稳定,调动频繁,今天当教师,明天又回车间。1959—1961年末,全省技工学校
发展很快,增加了大量师资,但从教师的文化构成看,具有大专程度的仅占1/3,
绝大部分为中专和高中程度;实习指导教师大部分是三四级技术工人。1962—
1963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技工学校只保留了11所,师资队
伍大为减少。1965年以后,技工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由劳动部门划归教育部门,部
分技工学校改为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全省发展到120所。这个时期技工学校
的师资队伍经过整顿,增加了一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任教,整体素质有了明显
的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技工学校基本停办,教师队伍大大缩小,留下的少数
教师也不安心教学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技工学校迅速
恢复发展,全省有技工学校38所,教职员工达2 390人。到1985发展到202所,
教职员工达12 092人,其中,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4 494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698人,计5 192人。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5.3%,生产实习
指导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也有100人,教师素质大为提高。
技工学校归省劳动局管辖,根据《黑龙江省志》的分工,有关全省技工学校的
详细内容,见《黑龙江省志·劳动志》,本章简述如上。本章统计表均为省劳动局
技工培训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