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德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一、清末时期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思想品德教育的任
务和要求是:“变化学生气质,激发学生精神,砥砺学生志操,在充教员者最为重
要之务;故教师范者务当化导各生,养成其良善高明之情,使不萌邪妄卑鄙之念,
尊君亲亲,人伦之首,立国之纲;必须常以忠孝大义训勉各生,使其趣向端正,心
性纯良。孔孟为中国立教之宗,师范教育务须恪经训,阐发要义,万不可稍悖其
旨,创为异说。师范生将来有教育国民之重任,当激发其爱国志气,使知学成以后
必当勤学诲人,以尽报效国家之义务。膺师范之任者,必当敦品养性,循礼奉法,
言动威仪,足为楷模。”对女子师范学堂则补充规定:“务时勉以贞静顺良慈淑端
庄诸美德。”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修身、读经讲经的教学及各种
规章的实施。《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修身的要义,一要坚其敦尚伦常之
心,一要鼓其奋发有为之气,尤当示以一身与家族朋类国家世界之关系。教为师
范者,须并讲教修身之次序法则,尤须勉以实践躬行,使养成为师范之品望。”“讲
经者先明章旨,次释文义;务须平正明显,切于实用。”“讲《左传》宜解说其大事与
今日世界情形相合者,讲《周礼》宜阐发先王制度之善,养民教民诸政之详备,与
今日情形相类可效法者。”
1911年(宣统三年),黑龙江省提学使司拟订的《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管
理通则》规定,“以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作为学生品行的考核
内容,要求管理员、教员随时稽查,逐一考核,并随时随事切实约束,勿稍宽假。并
按《赏罚规条》,实行奖罚。
二、民国时期.
1916年(民国5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实行《修正师范学校规程》,规定
德育的任务和要求是:“陶冶性情,锻炼意志,为充任教员者之要务,故宜使学生
富于美感,勇于德行;爱国家,遵法宪,为充任教员者之要务,故宜使学生明建国
之本原,践国民之职分;独立博爱,为充任教员者之要务,故宜使学生尊品格而重
自治,爱人道而尚大公;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势,察社会之
情形,实事求是,为生利之人,而勿为分利之人;世界观与人生观,为精神教育之
本,故宜使学生究心哲理而具高尚之志趣。”
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1)通过修身、讲经及各科教学。《修正师范学
校规程》规定:“修身要旨,在养成道德上之思想情操,勉以躬行实践,具为师表之
品格。舢讲经要旨,在讲明我国古先圣哲相传人伦道德之要,尤宜注意于家庭、社
会、国家之关系,以期本经常之道,适应时势之需。”1919年(民国8年),黑龙江
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通饬学校应重视德育的训令,强调教育事业至关治化,要求
“学校于修身学科认真教授”;“凡修身与教授陈义勿取过高,俾宜实行。尤须体察
其日常之容言行止,就所授者时予纠正,以期合于古训知行合一之旨;联络教材,
以修身为中心学科,凡各学科有关修身之旨者触类引伸,俾学生所得新知,皆为
涵养道德之资,以培根本,统一校风。”(2)制订校训和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日常活
动进行教育。据省视学孟芳亭、陈庆英于民国13年所作《视察省城各校教育情形
报告书》记载,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制定的校训是“博爱互助”。对学生的训
练方法分为三项:个人训练,由职教员随时随地行之;各级训练,由职教员于课内
行之;全体训练,由职教员于早操时行之。(3)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发动学生自己
管理自己。1928年(民国1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黑龙江省学校组织条
例》,规定中等以上学校皆须分设教务、训育、体育、斋务、庶务五科,各科设主任
一人,每班须填指导员一人,指导员之责任为指导学生读书、运动及课外组织服
务等。并附发了《学生自治组织条例》,规定:“各中等以上学校得组织全校学生自
治会;学生自治会的宗旨在求学生自治能力之发展,办事能力之训练;学生自治
会完全由学生自动组织之,学校方面处于指导辅助地位;学生自治会之务限于学
生方面各种事项(如卫生之注意、膳食之改良、校规之遵守、自动处罚等事),若学
校行政,概不得直接干与;学生自治会不得擅用职权,鼓动学潮,故意与学校为
难,有犯之者,一经查觉即令解散改组。”各师范学校据此先后建立了学生自治
会,发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养成学生自治的能力和习惯为归宿。
1929年(民国1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转发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训令:
“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必须以最适宜之科学教育及最严
格之身心训练,养成一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之师资为主要之任务。”同年,
教育部颁行中学课程暂行标准,将党义列为初、高中及师范学校的正式课程。根
据民国17年7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各级学校增加党义课程暂
行通则》,中等师范学校的党义课程内容是:一、建国大纲浅释;二、建国方略概
要;三、三民主义;四、五权宪法浅释;五、直接民权之运用。1931年(民国20年)8
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向省立各级学校发出通令,指出:“党义一科所系綦重,虽部
颁中小课程标准,关于教授钟点未加规定,各该校自应酌添钟点,切实奉行,是为
至要。”
三、东北沦陷时期
1938年,伪民生部发布《师道教育令》,规定:“以留意实践躬行涵养巩固之
国民精神,修得知识技能,锻炼身体,陶冶人格,养成堪为教师者为目的。”为此,
首先强调“启发培养教师之德”,包括“民族协和及日满一德一心之精神”,“忠君
爱国孝悌仁爱之至情”,“实践躬行之精神”。
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1)通过国民道德、历史、地理等科的教学。(2)规定
与实行“式日”制度。每日授课前举行朝礼,升“国旗”,唱“国歌”,向“宫城”、“帝宫
遥拜”,校长领读“国民训”,然后训话。每逢规定“节日”,举行集会,由学校主事
(日本人)训话,向学生灌输“建国精神”,宣讲“国民训”,进行“师德”教育。(3)通
过军事训练,灌输绝对服从、效忠日寇等反动观念,对学生进行法西斯军营式的
奴化训练。
1943年,伪民生部颁布《师道教育刷新要纲》,将国民道德改为建国精神。要
求根据所谓《国本奠定诏书》的基本精神阐明“建国之本义”;依遵“唯神之道,养
成忠孝仁爱、协和奉公之精神”,从而“献身于国民教育”。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关于改造学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中
提出了“初级师范以文化政治教育为主,以业务教育为辅”的工作方针。1947.年
又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发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改造的指示。各师范学
校和师范班据此于1946年至1948年间,都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
思想改造,肃清盲目正统观念,使他们树立革命思想。
思想改造采取的方法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这个“矢”,去射学生思想问题之“的”;用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剂良
药,去治“盲目正统观念”这个“病”,提高青年的政治觉悟,争取他们参加革命。当
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四个基本内容:一是讲从“九·一八”到“八·一五”的历史,
把谁爱国谁卖国的史实讲清楚;二是讲《社会发展简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
发展规律及祖国的发展前途;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土地改革运动,进行“谁养活谁”
的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认清地主阶级的罪恶及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
性;四是时事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这种从东北青年思想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建国初期,各师范学校根据《东北区师范学校暂行办法》确定的思想政治教
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爱国主义的国际
主义思想、劳动观念、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为人民教育事业服
务的志愿”,通过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组织学生参加“镇压反革命”、“三反”‘‘五
反”、“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着重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为主,教育学
生站稳革命立场,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通
过教育参观、实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儿童、热爱小学教育工作的教育。
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
发出《关于1953年教育工作基本总结和1954年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各级
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与师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为此,首先要深入
学习总路线,了解总路线的内容与它的基本精神。”同时还规定:“以爱国主义教
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各师范学
校据此有计划地开展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把提高全体师生的社会主义觉
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动力。
1956年5月,教育部颁发《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觉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共
产主义的道德及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规程》第43条还规
定了“努力学习,积极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
技能,增强体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养员”等师范
生必须做到的事项,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守则。
1957秋季开学后,各师范学校将原定各年级政治课内容改为以反右派斗争
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根据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中所指出的六项政治标准,批判右派分子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言行。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同年10月,中
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的指示》,提出:为使教育真正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
使教育彻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在一切学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
育和思想教育,在教职学员中树立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与集体主义观
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据此,各师范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
入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一方面,通过政治
课系统讲授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党的历史;另一方面,组织师生参加教育大革
命,实行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办工厂、农场,参加支农和
公益劳动,引导学生与工农相结合,树立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还组
织学生参加小学的教育革命实践,到小学了解教学改革情况,做学生的思想政治
工作,辅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使师范生锻炼了思想,培养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受
到专业思想教育。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各师范学校在党委领
导下,行政、工会、共青团相互配合,共同组织全体师生听取雷锋事迹报告,各班
级召开主题班会,使“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并评选学习雷锋先进个人和先
进集体,有力的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文化大革命”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
理论武装学生,培养“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将刀。1974年
7月,省教育局召开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政治课教材会议,强调“中专、师范学校的
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坚持以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要引导工农兵学员在
攻读马列和毛主席原著,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上狠下功夫”,并且“要以社会为工厂,实行开门办学,紧密结合现
实阶级斗争去教”。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师范学校从1980年秋季开始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
的《中等师范学校规程(试行草案)》,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有了
明确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
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愿意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热爱教育事业;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
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优良品德和从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
能力。专业思想教育的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明确认识
小学教师肩负的光荣职责,牢固地树立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献身小学
教育事业的思想。
1981年8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以《中国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教材,加强学生的
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从四个方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以《决议》
为武器,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2)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课
的教育。(3)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4)21强劳动教育。1982年,全国教育工会
在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倡议书。1983年4月4日,省教育厅
转发了教育部颁发《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的通知。《守则》共分八
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认真学
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3)热爱儿童,努力学习专业,立志
为小学教育事业服务。(4)品德高尚,文明礼貌,诚实谦虚,艰苦朴素。(5)锻炼身
体,讲究卫生,积极参加文娱活动。(6)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开展批评
和自我批评。(7)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令。(8)关心国家利
益,服从工作需要。1984年3月,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专、中师
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方案)的通知》,《方案》规定中等师范学校一年
级开设中国革命史,二年级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三年级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
四年级开设共产主义道德概论。
1980至1985年,各师范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所采取
的措施是:(1)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班主
任、政治课及各科教师、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密切配合,通过班级工作、政治课及
各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的活动,协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2)贯彻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中国革命史及马
列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并以“三热爱”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向学
生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3)贯彻面向农村、
面向小学的原则,经过调查研究,针对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农村、热爱儿
童、热爱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教育;并结合贯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
开展了“明天的教师从今天做起”,事事处处为人师表等项活动。(4)学习、贯彻共
产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对学生加强了革命理
想、信念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5)结合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了
“五讲四美”、“学雷锋、创三好、树新风”的活动,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
教育贯穿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