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教学方法

  一、清末和民国时期   黑龙江地区高等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为课堂讲授法(包括讲述、讲 解法)、讲习法、练习法等。此外,根据学科、课程性质不同,还采用一些不同 的教学方法。中国语文、外国语课多采用讲读法,师范科采用自学指导法、到 中小学实事授业法。理科、工科、医科还较多地采用模型、标本、实物的演示 法及实事演习、见习、实验、实习、实地研究等方法。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 从成立之日起,就使用了幻灯机、显微镜和照相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并要求 每届学生都要搞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答辩。   二、东北沦陷时期   黑龙江地区高等学校除保留和采用前述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增加一些日 本对殖民地高等学校使用的教学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国民道德课由日本学 长作报告,主要对学生讲述一些有关El本的情况;军事教练课由教官进行步兵 操练、组织射击、打靶等。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加强实用性教学,增加大量设 备模型、各种示范图纸资料,供教师演示和学生模拟使用;并开设大批设计课, 带领学生到实验室、研究室、教学工厂和校外工厂、企业参观、实验、实习等。 1937年入学的学生还到日本东京、名古屋和大阪等地,重点考察当地的建筑和 桥梁等。哈尔滨农业大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组织学生到校内农场和校外参 加生产劳动,学会使用农具,熟悉生产环节,增加农业生产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三、解放战争时期   黑龙江地区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属短期速成的政治训练班性质的学校,在 教学中重视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原则,较普遍地采 用了请知名人士、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作专题报告、阅读文件、分组讨论的 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组织学员到农村参观、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参加生产 劳动、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和民主政权建设,接受思想改造和实际锻炼。东北行 政学院学员入学后,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或领导干部作土改政策等专题报告,组 织学习中共中央《土地法大纲》,然后组成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挖匪根、 斗恶霸、分田地、进行土改斗争,并建立农会和区乡民主政权。东北鲁迅文艺 学院招收学员后,即组成文艺工作团,编写诗歌、戏剧、歌曲、分赴农村或战 争前线,在参加土地改革和对敌斗争的同时,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中国医科大 学的学员,平时集中上课,讲授以战伤外科为主的医疗知识和技术,遇到战争 紧张抢救伤病员任务繁重时,即全力投入抢救伤病员工作。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黑龙江地区高等学校较普通地组织教师学习了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 学》等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般地都采用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演示、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等教学方法。这 些方法,由于各类院校的专业和课程不同,实际运用上也有所不同。哈尔滨外 国语学院的俄语课多采用直接教授法、语法为纲教学法、句型教学法、听说领 先教学法。哈尔滨师范学院的音乐、美术课,除课堂讲授外,还较多地采用个 别传授和辅导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除使用讲授法、演示法外,还采用“分组 轮回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和“病例分析法”。各类院校都较普遍地重视贯彻 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标本、模型和实物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有些院校还使 用幻灯机、电影机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性教学。   1958年“教育大革命”开始后,各院校进一步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主要 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提出了“打破三中心”(指课堂教学为中心、书本知 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冲出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到三大革命实践(指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学习”的口号,将课堂搬到工厂、 农村、结合工农业生产大搞“现场教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同省内外许多工 厂、农村和工地建立了联系,提出了“三下一投入,三边一提高”(下工厂、下 农村、下工地,投入技术革命运动;边教学、边科研、边劳动,提高教学质 量)的口号,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进行“现场教学”。黑龙江商学院以哈尔 滨市和兴百货商店、哈尔滨百货第二仓库为试验点,同省内外40多个工厂、企 业、商店建立协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劳动,进行“现场教学”,学习有关 的工商业知识和经营经验,并总结出“理论教学上课堂,生产过程到工厂,保 管运输到仓库,花色品种到商店”的“一条龙”教学方法。   1961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 案)》传达后,根据《条例》中提出的必须“保证以教学为主”、“必须正确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 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课程的教学”,“切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等要求,全 省高等学校纠正了片面强调实践,把“现场教学”当作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的倾向,加强了课堂教学,恢复和改进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演示、实验等 教学方法。   1964年毛泽东主席《春节座谈会讲话》和《七·三指示》传达后,全省高 等学校又较普遍地贯彻了“少而精”原则,精简了教学内容,学习运用“启发 式”教学方法,反对“注入式”教学,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极“左”思想影响,全省 高等学校在教学中重又片面强调“实践第一”,要求师生到“三大革命实践中去 ‘开门办学”。各院校组织师生到全省各地工厂、矿区、农村进行“开门办学” 的时间,一般都占总学时的1/3以上。由于在“开门办学”中,采以“战斗任 务带教学”、“典型产品带教学”或“典型工程带教学”等方法,因而所学的知 识、技能都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严重地削弱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技 能的教学,降低了教学质量。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和 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省各高 等学校均恢复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秩序。在教学方法上,不仅恢复了 “文化大革命”前常用的方法,而且还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试验。截至1985年,全 省高等学校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练 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实习法等。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中,各科教 师都努力克服“满堂灌”、“注入式”教学,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同 时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根据形态学的教学特点,总结出包括课堂提问、重点讲授、标本演示、总结讨 论4个环节的“四段教学法”。黑龙江矿业学院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学导式教 学法”,即课前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并作预习笔记,然后 由教师讲授重点、难点和新知识以及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绥化师范专科学校根据师范教育特点,总结出“五练一熟”的教学法,即 组织学生练口才、练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字)、练黑板画图、练制作简易 教具、练班级管理、熟悉初中教材等,使学生受到基本功训练,为从事教师工 作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以后,全省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各 高等院校均较普遍地建立起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听音室、放映室、录音室 及录像片、幻灯片制作室等,充实了电影机、电视机、收录机、录放像机、投 影仪、幻灯机等各种规格的录放设备以及教学电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 各种声像教材资料。有些院校还建立了彩色闭路电视系统、大型演播室(厅)、 大屏幕投影电视以及自行摄制或复制的各种录像、录音教材与资料。从1982年 开始,全省各高等学校的电化教育向着大型综合性视听教育的方向发展。黑龙 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 石油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哈 尔滨师范大学、大庆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院校都 建立了电化教育中心。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还建立了直径 1.80米的714兆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装置,形成立体电视教育网。大庆石油学院 建立电化教育中心后,建成1个大演播室、8个电化教室、2个同时选听5套教 学节目的听音室、2个语言实验室,录制和复制了2000多学时的电视教学资料 片,每晚可同时播放几套外语电视节目供学生学习外语使用。黑龙江中医学院 从1980年开始用闭路电视进行授课,并开放听音室进行外语教学。在两年时间 里,电视授课达2 000余学时,开放录音室达1500学时。1982年以后,为配合 教学,先后录制了药物学、药物对小白鼠血压的影响、骨伤科手法与固定、青 蛙对药物的反应等电视教育录像片,并应用投影技术制作中药图片等1000余 张,先后放映电影、电视教学片10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