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调整整顿时期的扫盲教育
1959年,省教育厅提出扫除剩余文盲的任务,但在反右倾的政治形势下,浮
夸风有增无减,难以贯彻实行。1960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而省教育厅工
农教育处,却在工作计划中要求在全省570万工农青壮年中,组织523万人
(占工农青壮年总数的91.8%)参加各类学习(包括扫盲)。这个数字比1958年
全省各类学校在校生210万人高2.49倍;比各类学校毕业生138万人高出
3.78倍。同时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经验的总结。如五统一包、一田四网、三跟五
带、一干一校、双线配备等浮夸提法,又延续两年之久。
据1960年末统计,在全省371万农村青壮年人口中,有剩余文盲71万人,
占农村青壮年总数的19.14%,非文盲为80.86%。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个统
计没有把1958年的浮夸不实成分计算在内。
1961年1月,在国务院文教办业余教育组的直接领导下,省教育厅和哈市、
齐市教育局分别在宾县、绥化县、富裕县和五常县6个生产大(小)队进行了
典型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文盲率,如以农村青壮年(指在农村生活、工作的
所有青年,包括干部、教师、学生、医生等)为基数计算,文盲率为33.3%,比
1958年报捷的统计高出13.3%;如以农民青壮年(纯农民)为基数计算,文盲
率为42.8%,比1958年报捷的统计高出20.8%。
同年,对全省55个县(含2个县级人民公社)的调查显示:非文盲率达到
80%以上的只有39个县,基本扫除文盲的县仅占全省55个县的70.9%。
从1959--1965年的7年间,全省共扫除文盲648 761人。按1961年调查基
数,全省有剩余文盲80多万人。到1965年,全省非文盲率为80%,文盲率为
20%。这等于又用7年时间,才达到1958年文盲率为20%的目标。其中,1961
年,全省有职工318万人,青壮年职工260万人,有剩余文盲37.4万人,文盲
占青壮年职工总数的14.4%,非文盲率占85.6%,达到了基本扫除职工文盲的
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