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初、中等教育,是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1951年,农
民冬学转为常年学习,开始出现了农民业余小学。1962年后,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的兴起,带动了农民函授广播教育的发展。农民教育内容,除文化教育外,增
加了技术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办起的“五·七"学校和“五·七”大学,
虽然标榜以学农为主,实际却是以阶级斗争为主课的政治学校。但它凭借当时
的政治影响及所积累起来的教育设施(房舍、农田、生产设备),为后来部分县
(市)改办农民技术学校,留下了最初的物质基础。1981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化,先后举办了农村建设学校、农民技术学校、农民中等专
业学校等。1983年起,在广大农村开始出现了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潮,随之农民
教育进入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以相应的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发展阶段。在
全省范围内,逐步开始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办学的农民教育新体系。
注:1.乡(镇)办农民技术学校的统计表系1986年数字。其中,办成实体校的569所.
2.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郎农民初等学校,其中,包括小学班、技术班和扫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