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业余初等学校(班)
(一)设置
1951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出《关于冬学转为常年农民业余学校
的指示》。
1952年3月,黑龙江、松江两省分别发出《关于在冬学基础上建立农民业
余初等学校及农民业余识字学校的指示》。松江省要求1951年冬学学员的70%
要有计划地转入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坚持常年学习。年终统计,有高小
班学员4 141人。黑龙江省教育厅在1953年工作总结中说:全省已有农民业余
学校高小班124班,272个小组,7 501名学员。有专职教师191名。1954年,
全省农民高小班达1.5万人。1958年,省教育厅提出《黑龙江省职工、干部、
农市民普及高小教育方案》,为农民业余小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960年,哈尔
滨市参加农民高小班的学员达32万人。1982年,省工农教育办提出:重点办好
农民业余初等学校,相应发展农民业余初中教育。从1983年起,在广大农村已
经建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办学的新体系。此后,农民业余初等学校改办为
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称民校)。1984年,省工农教育办提出,到1990年
在全省农村普及农民业余初等教育。
(二)学制、课程
1951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教育工作指示》中指出: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已把工农业余教育列入正规
学校系统中,使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获得应有地位。业余初等学校以达到一般
小学程度为毕业,修业年限大体上规定五年。学习时间每年主要为冬季、春耕
前后、挂锄三个时期,冬季始业。每天学习1小时以上,全年最低学习280小
时。
农民业余初等学校招收对象,主要为农村干部、积极分子以及有组织的青
年男女。
农民业余初等学校以学文化为主,同时配合政治教育。学员相当于识字学
校毕业者,语文课占3/7,算术课占2/7,常识课(包括历史、地理、自然及农
业生产技术常识)占1/7,政治课占1/7。政治课要密切结合抗美援朝、镇压反
革命、改造村政权、农副业生产等中心工作进行。
1955年,国务院《关于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规定:可以把达到脱盲标准
的农民组成高小班(组)学习文化,主要是语文、算术两科。语文科要求达到
高小毕业程度,算术科要求达到初小毕业程度。常识科(包括生产常识和政治
常识)是否设置,可以根据教师等具体条件而定。
1961年,省教育厅在《黑龙江省业余教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农民业余小
学设语文、算术两科,使学员在脱盲基础上增识2 500字,能阅读书报,写简单
计划、总结、报告、书信和掌握初步的计算能力。这些学科要达到相当于高小
毕业水平。总教学时数为400—500小时。
1978年至1985年,执行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的规定:脱盲的少
青年和有条件的壮年,要参加业余小学学习,经过两三年时间,基本上达到小
学毕业程度。1981年11月,省工农教育办在《黑龙江省农民业余学校暂行工作
条例(讨论稿)》、中规定:小学班设语文320课时、算术180课时,计500课
时。完成教学计划考试及格,发给小学毕业证书。
1983年11月,省工农教育办在《关于农民初等教育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
知》中具体规定:
农民初等教育的对象,是14—40岁的青壮年农民中的脱盲学员和不足小学
语文程度的辍学生,以30岁以下,第一线的劳动力为重点。
农民业余小学设语文、算术两科,使用全国统编工农业余初等学校课本。学
制二年,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社队,语文教学要求能识2 500个汉字,具有初步
读写能力。算术教学使学员学会整数四则运算。根据需要适当安排政治、技术
常识课,不列为考试科目。
教学时间要体现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冬春必学的原则。全年分两个学期:
冬季为第1学期(12月1日—4月15日);挂锄为第2学期(7月16日—9月
15日)。可以单科独进,也可以双科齐进。
注:1983年,无农民和职工分开的统计数字.
二、农民业余中学(班)
(一)设置
农民业余中学的大量出现,是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1960年,哈尔滨市有
农民初中班学员5.9万多人,高中班学员近500名。“文化大革命”以前规模不
大,发展也不平衡。
1981年11月,省工农教育办在《黑龙江省农民业余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讨
论稿)》中规定:农民业余学校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和群众文化、技术基础,分
别举办扫盲班、小学班、初中班、初级技术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中级技
术班和少量高中班。从此,农民初、高中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二)学制、课程
1951年10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次把工农业余教育正式纳入国家学制系列中。
1961年,省教育厅在《各类业余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农民业余初中学
制三年半,设语文400课时、算术120课时、代数120课时、生物120课时、理
化常识100课时,计860课时。同年,省教育厅在《黑龙江省业余教育工作条
例》中规定,对农民业余初中班的课程设语文、数学、政治常识、农业基础知
识4科,使学员在这些学科上达到相当于全El制初中毕业水平。总授课时数为
700~800小时,其中,政治常识和农业基础知识各占100小时。
1982年,省工农教育办在《黑龙江省农民业余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讨论
稿)》中规定:初中学制三年,设4门课程:语文260学时、数学360学时、物
理140学时、化学75学时,合计835学时。高中学制三年,设3门课程:数学
360学时、物理220学时、化学140学时,合计720学时。初、高中校历相同,
规定全年上课31周。当年11月10日至次年4月10日为上学期,计17周;4
月11日至11月11日为下学期,计14周。
注:1983年,原档统计职工和农民没有分开,故缺。
注:1983年,原档统计职工和农民没有分开。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