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函授教育

  一、农业中专的函授教育
    1963年9月,省农业厅所属温春农业学校、双城农业学校、佳木斯农业学 校、北安农业学校等4所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在省内59个县市招收了4 521名 中专程度的函授生。设农作物、兽医和人民公社会计3个专业。目标是培养具 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中级农业 技术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基本上达到相当于全日制中专毕业水平。农作物专 业,暂定二年。设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选种与良种繁育等4门 课程。招生对象是农村人民公社干部和社员。兽医专业,暂定三年。设家畜解 剖与生理学、病理和病理解剖、内科与诊断、传染病与微生物、兽医药理与处 方等9门课程。招生对象是各县市人民公社、国营农场、畜牧场的家畜卫生院、 兽医院、兽医院诊疗所(站)的兽医工作人员、练习生和各生产队从事兽医防 疫工作的社员。会计专业,暂定二年。设会计核算原理、生产队会计、生产队 财务管理、生产队经济活动分析等4门课程。招生对象是公社财会辅导员、生 产大(小)队会计员及热爱会计工作,并能坚持学习的县社干部和社员(预备 会计)。
    同年,省交通学校招收了汽车技术与修理专业函授生96人。省邮电学校招 收四年制和五年制中专函授生,有长途电话、线路、市内电话、电报、无线电 信等5个专业,共招生262人。东北农学院创办了高等农业函授教育(见“成 人高等教育")。
    
    二、上海知识青年业余函授教育
    1974年,一大批上海市知识青年到黑河地区插队落户。2月,上海市教育 局上山下乡办公室发出《关于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试办业余函授教育的意见》。 10月,黑河地区教育局配合并主办了这一工作,决定在爱辉、孙吴、逊克、嫩 江4县和生产建设兵团1师、山河农场、星火农场等处招收函授生5 000人, 1975年春开学。设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写作、历史、农村电工、农药化肥、 拖拉机维修、农村常见病防治等7个科目。
    三、逊克县农民函授广播学校
    1975年,黑河地区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办的上海知青函授教育,多数中途停 办,只有逊克县的函授教育一直坚持办学。1975年,逊克县知识青年函授大学 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对外两个牌子,实际一个机构。1979年,改称逊克县 函授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合署办公,但机构单设。1984年,县农民函授学校 和农民初级技术学校合并,改称逊克县农民函授广播学校,属副科级单位。函 授学校实行三级办学:县为总校,公社、乡(镇)中心校设分校,大队(村)设 学习小组。县(总)校有固定编制和经费,少则3人,1984年增至13人。乡 (镇)、村办学经费则乡办乡筹,村办村筹,多年来,基本上保证了办学需要。
    1975—1985年10年间,逊克函校陆续开设过土壤肥料、猪病防治、农业机 械、农村医疗、农村电工、蔬菜栽培、农业气象、服装裁剪、电影放映、玛瑙 雕刻、人参种植、奶牛饲养、养鱼、天麻种植、孵鸡、林业、畜牧、兽医等多 种农业技术课程,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地方生产和生活特点。文化课经常设的 科目有:政治、历史、写作、数学、语文等,学制一年。10年来在全县9个乡、 96个村共招生4 406人,结业2 358人。逊克县人口5.8万人。辖2镇9乡1垦 区,位于黑龙江南岸。在这样一个人口稀少,地处边境的小县,农民函授教育 坚持10年之久,卓有成效,实属不易。
    四、农业广播班
    1982年7月,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黑龙江分校正式成立。培养任务是,迅速 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回乡参加生产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为 农村社、队培养具有中专程度的农业技术人才。第一期学员是从1976—1981年 初中毕业生中,经过考试择优录取的。1983年招收第一批学员69个班,2 358 名学员,试办一年自然减员只有214人,巩固率达91%。农业广播班学制四年, 设化学基础、土壤肥料、植物生理、遗传和作物育种等4门课。当时,农业广 播学校还不具备独立设校条件,已招收的学员,只能设立广播班,由县办农村 建设学校、县(市)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主办。1983年5月,第一期学员参加 化学基础考试人数占学员总数的75%,平均76.1分,及格率81.7%。成绩突 出的广播班有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班、甘南县兴久大队班、阿城县料甸乡班、林 口县龙爪乡班等处。
    1983年7月,省工农教育办制订《1983--1985年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班发展 规划》确定:1984年发展到150个班,4 500名学员;1985年发展到200个班, 6 000名学员。农业广播班正向独立设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