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文化教育

  一、设置
    1950年,松江、黑龙江两省有职工夜校或职工业余文化学校275所,学员 5.3万多人。其中,松江153所,黑龙江122所。当年,松江全省有职工16.7 万多人。根据1951年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公布的《职工业余教育暂行实施办法》, 这类学校统称为职工业余学校或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注:扫盲学员占学员总数的48.8%I高小班学员占学员总数的37%,初中班学员占学员总数的14.4%
    80年代以后,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已不是职工教育的惟一形式,学校名称多 称为职工学校或职工中学。大中型企业多改称职工教育中心或职工培训中心,凡 是称为“中心”的,既包括文化教育又包括技术教育,是综合性职工教育基地。
    
    注:1983年统计档案中,农民与职工没有分别统计数字.
    二、学制、课程
    1950年6月,政务院在《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中指出:较高级 的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应采取比较正规化的形式,设立中级班(相当于高小,二 年毕业)、高级班(相当于中学,五年毕业)。凡修完主要课程后测验及格者,即 可由政府教育部门发给毕业证书,其效力与学程相当的普通学校毕业证书相同。
    1951年3月,教育部颁布《职工业余教育暂行实施办法》。同年,松江、黑 龙江两省分别制订并公布了相应的《暂行实施办法》。规定设普通班、中级班和 高级班,分别相当于扫盲班、高小班和初中班程度。普通班和中级班修业期限 均暂定为二年,高级班暂定为五年。普通班设语文320学时,算术160学时,计 480学时。高级班设语文、算术、常识各160学时,计480学时。高级班课程可 参考工农速成中学课程拟定。
    1954年9月,合省后的省扫盲工作委员会制订并公布《进一步开展职工业 余文化教育方案(草案)》,规定设扫盲班、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职工业 余文化教育的方针是“速成的联系实际的"。课程应精简集中,教学内容应适当 联系学员实际,教学方法要适合职工的特点。
    扫盲班,学制一年半,以学完1—4册《识字课本》,能识2 000左右常用字, 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三百字应用文为毕业标准。扫盲阶段不学算术,识字 学习为360学时。
    高小班,学制二年半。课程设语文280学时,算术320学时,计600学时。
    初中班,学制三年。课程设语文280学时,代数140学时,几何100学时, 以上3科为必学科目。此外,可根据具体情况选修物理120学时,化学80学时, 或选修中国地理100学时,中国历史100学时。必修课520学时,选修课200学 时,计720学时。
    高中班,学制四年。课程设语文220学时,大代数180学时,几何140学 时,三角100学时,物理200学时,化学120学时,计960学时。
    此次规定的职工业余学校的文化课科目,已基本定型,直到80年代只有局 部修订,再没有重大的变动。
    1983年6月,省工农教育办对举办职工高中作了若干具体规定:职工高中 应根据行业、工种的需要和个人志愿实行文理分科。高中班实行脱产制学习。文 科学制定为7个月,理科定为8个月。文科班设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 理,计720—800学时;理科班设政治、语文、物理、化学,计980一1080学时。
    1985年4月,教育部公布《关于职工高中文化教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指 出:对年龄较大或行业特殊需要的某些职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局批准 后,可必修政治、语文、数学3科,再选修两门课程。选修课可在物理、化学、 历史、地理、外语、生物、自然科学常识、史地常识8门课程中任选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