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教育学院

  一、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一)设置   1959年12月28日,经省编委批准,正式成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建院26 年,学院建制6次分合并停,平均4.3年变动一次。学院前身有三:(1)1954 年,在省教育厅内设置的教学研究室。研究室内设中小学教学研究员并代管编 辑部。开始时编辑《教学工作》,1956年1月,改称《黑龙江教育》。教学研究 室并入教育学院后成为教研部的基础。(2)1955年创办的黑龙江省教育行政干 部学校,校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16号(现师大附中址)。行政干校先后 举办过中、小学行政干部培训班和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教育课训练班。并入教育 学院后,成为培训部的基础。(3)1957年,以省教育厅师范教育科师资培训组 为基础,成立的黑龙江省小学教师函授进修学校。并入教育学院后成为函授部 的基础。   建院之初,教育厅长王清正兼任院长,不久,省委派张开基为院长。学院 设办公室、培训部、教研部和函授部等机构。院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 号。   1960年,教研部和函授部从学院分出,成立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教育 局副局长肖塞兼任院长。院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79号。此时,教育学院 只承担干部培训工作。院内机构设办公室、教务处和哲学、经济、党史、科社、 教育、心理、基础课等7个教研室。教职工160人。   1962年,省教师进修学院并回教育学院,仍以和兴路79号为院址。张开基 继任院长。1963年教育局副局长王依仁兼任院长。院内机构设秘书科、人事科、 总务科、培训部、教研部、函授部。教职工126人。   1966年,函授部分出,成立黑龙江省广播函授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   1978年9月,省编委批准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与“文化大革命一时期成立 的省教材编审组合并,重建省教育学院,定编133人,提格为副厅级单位。教 育局副局长邓桂生兼任院长。院址在哈市南岗区和兴头道街1号。院内设办公 室、培训部、教研部、教育理论部、职教部、民族部等。   1983年12月,经省编委批准,省函授广播学院并入省教育学院。定编340 人。1984年12月,升格为正厅级单位。李国梁任党委书记,孙伯祥任院长。   1985年,院内党政机构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总 务处。业务机构有中文系、数学系、政治系、理化系、中等教育教研部、初等 教育教研部、工农教育教研部、职业教育教研部、民族教育教研部、省文字改 革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改办)、电化教育馆、图书馆等部门。有教职工325人, 其中,专任教师205人。校舍建筑面积8 500平方米,新建11 700平方米13层 教学大楼,预计3年后建成。   (二)业务   1.函授教育   1962年,招收首批高师函授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员1 980人。学制三年, 业余函授,单科结业。这一届有1 395人获毕业文凭。1964年,中文、数学专 业又招生1 723人。因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直到1980年才由省函授广 播学院补办结、毕业手续。1966--1983年间的函授教育由省广播函授学院主管。 合院后,本科函授在校生3 003人,中师函授在籍生达5万人。从1958年始建 立的东北三省函授协作关系,除“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断外,一直坚持至今。每 年召开定期例会,讨论修订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分工,交流函授教育经验,收 到了良好效果。   2.干部培训   1959年,举办首批行政领导干部和政治教师培训班,招生300人,学期10 个月。1960年后,行政干部班和师资班分开举办。前者学期半年,后者学期一 年。1960年始,开办政治科本科班,分哲学、政治经济学两个专业,学制四年。 脱产学习,学员各地选送,学习期间享受调干助学金待遇。工农速成中学保送 的学员,毕业后省委统一分配工作。1979——1983年,计开办教育行政领导干 部轮训班8期,培养对象是重点中学领导干部和县教育科(局)长,共培训学 员410名。1984年以后的干部培训工作由教育行政干部学院主管。   3.教学研究   1954年,在省教育厅内设置的教学研究室,是合省后早期的教研机构。1955 年,举办全省小学教师北京语音训练班,是黑龙江推广普通话的开端。在中学 开展学习苏联综合技术教育实验、在18所中学建立了实验园地。小学语文教学 研究提出“讲读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的命题。1958年,《小学阅读 教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是这一研究的经验总结。   70年代出现的“三算结合”(口算、笔算、珠算),被列为“七五”期间教 育系统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80年代,“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获得成功,已 在全国各地推广。自办的《提前读写报》向全国发行。   二、黑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学院   省教育行政干部学院的前身是省教育学院的培训部。1983年12月省政府 决定将省函授广播学院并入省教育学院的同时,分出省教育学院的培训部,单 独成立省教育行政干部学院,为副局级成人大专院校。定编80人,设办公室、 教务处、基础部、专业部、函授部等机构。党委书记韩世龙,院长李诚忠。院 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头道街1号。校舍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1985年,全 院教职工78人,其中,专职教师42人,包括副教授3人,讲师12人,教员2 人,助教25人。   学院的中心任务是培训省内教育行政干部。1983—1985年间,每年招收教 育管理专科脱产班2个,100名学员,学制二年。执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管理专 业专科教学计划。开设必修课18门,选修课5门及专题报告。1985年,招收专 科函授班学员200人,学制三年。招生情况是脱产班学员不足,函授班却多超 额。   几年来,学院根据高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力量编写了教育学、心 理学、中国教育史、教育经济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统计学、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学、中国革命史等一批教材。   三、地、市教育学院   1958年5月,哈尔滨市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79年11月,改称哈尔滨市 教育学院,院址在道外区景阳街1号。1959年10月,齐齐哈尔市教师进修学院 成立,1978年10月,改称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1980年,全省中学教师进修 学院77所,小学教师进修学校38所,计115所。从1981年起,小学教师进修 学校划归县、区主管。1985年,大、中城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经过审批逐年改 办为大专层次的地、市教育学院,计20所。其他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划归为县、 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育学院是培养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主要机构。省级教育学院主要培训高 中教师,地区(市)教育学院主要培训初中教师;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主要 培训小学教师。地、市教育学院一般设进修部,负责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其 中,齐齐哈尔教育学院、哈尔滨市教育学院等2院可招收本科进修生。设教研 部,承担组织本地(市)中小学教师学习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的任务。各地、市教育学院规模大小不等,机构设置也不尽相同。哈尔滨市教 育学院的进修部,分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政治、历史、地 理、艺术、教育管理等11个系(科)。一般地、市教育学院多设进修部、教研 部、下设各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