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后 记

  《黑龙江省·教育志》是黑龙江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志,记述了公元8世 纪初到1985年,长达1 200年各级、各类教育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史实。
    《教育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4年6月。按照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部署, 由省高教局编写《黑龙江省志·高教志》;省教育厅编写《黑龙江省志·教育 志》。当年省高教局成立《高教志》编委会,由省高教局副局长李岱任主任,邹 宝骧为主编,王文运、岳亦石为副主编。原教育厅长梁志超任《教育志》主编, 谢岚为副主编。同时成立教育厅史志办公室,开始组建编志队伍。
    1985年7月,成立省教育委员会。省地方志编委会决定将原《高教志》和 《教育志》合并为《黑龙江省志·教育志》,由省教委负责组织编写。
    1985年10月,省教委副主任刘公平任《黑龙江省志·教育志》主编,谢岚 (常务)、王文运、李作桓为副主编。同时正式成立省教委史志办公室,谢岚、郑 欣春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并调配了专职干部,陆续从教育行政机关、大中小 学、科研单位选聘20多名熟悉教育历史、胜任修志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参加工作。
    1990年3月,省教委充实了《黑龙江省志·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省教委 主任张惠芳任编委会主任,原教育厅长张守中任主编。
    编纂省教育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建立编志机构以来,编纂工作大 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1985到1990年初为搜集和整理资料阶段。其间,编辑人员组织全省大 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部分中小学编写了校史;走访了大批老干部和知情人; 在省内外部分档案馆、图书馆查阅唐代以来各朝正史、地方志,搜集了5 000多 万字的文字资料。经过筛选、鉴别、整理,编辑出版了《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 选编》(480万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沿革》(50万字)、《黑龙江省教委组织 史资料》等大型资料书,分别获得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的奖励。在此期间还组织编辑人员学习了方志学的理论, 组织和参加了3次东北三省教育志编纂经验交流会,多次参加中国地方教育史 志研究会的学术会议和对部分省市教育志稿的专家咨询会,学习借鉴了兄弟省 市编志的经验。此外还通过参与编写《中国教育年鉴》、《当代中国·黑龙江》、 《教育大辞典》和省、市年鉴的编写工作,锻炼了编辑队伍,为编志作了大量准 备工作。
    1990年进入编写和修改阶段。当年用半年时间,反复讨论,五易其稿,修 订了《黑龙江省志·教育志》篇目,依据篇目撰写志稿。经过多次修改,于1993 年初完成送审稿。在向省内教育界广泛征求意见后,1993年冬省志编委会组织 有关专家、学者对送审稿进行评审。根据评审会提的意见,编辑人员又进行反 复讨论和修改,文字由150万字,压缩为100万字。
    接着,由张守中、谢岚、郑欣春、孟昭庶、徐光宗等五人组成统稿小组。对 志书的内容、体例、文字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加工和部分改写,力求精益求精, 减少失误,提高志书质量。在统稿工作中,孟昭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修改 稿于1995年送省地方志办公室复审。
    1996年3月,在经过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专家反复审阅修改的基础上,由 省志编委会终审定稿。
    在12年修志过程中,全体编辑人员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埋头苦干,无私 奉献,认真参加撰稿、修改和校对。王文运、张憬生、孟昭庶、徐光宗、毕德 来、王国雄等先后被评为省先进修志工作者。
    各篇撰稿人如下:
    概述——谢岚;第一篇——高丹枫(已故)撰稿,孟昭庶修订;第二篇——王原、徐 光宗、穆林、王国雄、言放;第三篇——朱文、董栋才、李传望、张憬生,第 四篇——赵耀、王文运、冯克义、谭观远、崔多立、杨唯真,第五篇——孟昭 庶、单雪丽;第六篇——李作桓、毕德来、王绍业、徐光宗、单雪丽;第七篇 ——舒男。
    周化南、阎长生、张朴(已故)参加了前期的资料工作。
    在本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了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专家的具体指导和中国 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的大力支持,省内教育界和学术界专家学者提出许多宝贵 意见,对提高志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在此一并表示谢意。限于编辑人员史 学修养有限,经验不足,肯定有疏漏乃至错误,诚恳希望各方面专家和教育界 同行不吝指正。
    编 者
    199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