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热学和分子物理学
80年代,黑龙江大学叶建棋、祁禹时,为用简便的普通物理实验方法直接测定10(-8)
厘米数量级的分子而不必借助高精度电子显微镜,乃根据爱因斯坦1905年博士论文提出的方
法,测量溶液内摩擦系数与纯溶剂内摩擦系数之比,测出葡萄糖溶液分子半径为4.32×10(
-8)厘米。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曹渝白发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已推广到舰船系统,甚至正在实船试
用,乃根据燃气轮机排气理论最大可用能量,建立燃气轮机全能量联合循环,提出燃气轮机
与汽轮机联合循环理想简单模型,试图捕捉热机损失的另外55%左右热能。曹渝白对单级气压
、多级气压以及有无补燃烧装置的模型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按模型方法处理,有可能使功率
提高20%~30%。
哈尔滨工业大学严家騄,推出论证熵的新方法。他给熵下达定义式,推导理想气体熵计
算式,证明任何物质都存在状态函数熵。在论证时只用到可逆过程的定义,无其它假设,论
证的结果可向任意自由度的任何物质推广。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王松柏、梅其志针对烧蚀材料做航空与火箭技术中热防护层,进行
烧蚀下的温度场研究。对一维热传导方程进行变换,得出解析形式较为简单的温度分布函数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杨耀根受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方面应用效果的启示,将伽辽金法向传
热学领域推广。他连续用伽辽金加权余量法计算有无内热源的平面稳定温度场、轴对称稳定
温度场、平面不稳定温度场,避开泛函变分建立传热有限元模型。
哈尔滨师范学院夏德勇研究了物理学中确定论与概率论两套描述间的联系,指出近年来
关于非平衡相变的研究,特别是80年代以来,关于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岔和混沌现象的研
究,不断地揭示出规律,正在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