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光学和光电子学

  70~8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洪晶、王重欣、赵世杰、胡德宁、霍彬茹等用He-Ne激光 器作光源,观察到漫反射全息图和面反射全息图以及二次曝光法实现的全息干涉计量现象。 还观察到彩虹全息图,并利用二次曝光法完成对物体内部微小缺陷检测的原理实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褚载祥、陈守仁、陈宏磐发现实际所用黑体空腔除用熔融介质包围空腔 进行加热情况外,一般较难得到沿腔体会存在稳定温度梯度这样的等温度条件,尤其在空腔 盖面上,更因加热、腔体差异、温度差异而见著,非等温情况又必然使空腔辐射特性与等温 空腔相比产生偏移。褚载祥等于是推导绝对黑体光谱辐射功率,建立计算非等温黑体空腔辐 射特性数学模型,绘出圆筒、圆锥空腔在电子计算机上求得的一些典型有效发射率分布曲线 ,首次给定求解带盖锥腔有效发射率分布有关角系数。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淳飞用具有非线性反馈的光学双稳态装置,首次在国内观察到光学双 稳态现象。
    在这一时期,哈尔滨工业大学马祖光,获得了多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在Lambda Physik公司工作期间,完成的高压氢中实现受激喇曼散射,一级斯托克斯效率最高达50%,为 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CO(2)激光器上实现选支,选出105支,为当时国际最好水平。设计 准分子激光器非稳腔,商用指标为当时国际上最好,产品先后在许多国家展览,其中非稳腔 设计获公司专利。在汉诺威大学工作期间,于国际上首次实现紫外激光激励Na(2)第一三重 态荧光谱观察。此项工作实现了科学家多年的夙愿,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此后,于1984年马祖光等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Na(2)2.50μ~2.56μ可调谐激光振 荡输出,首次观察到Li(2)中,5000~6000A反常谱带。哈尔滨工业大学激光专业在国内首 次开拓了以蒸汽介质为主的新的激光介质研究的新领域。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历学、李 淳飞、洪晶研究了“光学双稳性中的周期和混沌行为”,指出光学双稳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可 能呈现不稳定输出,即周期振荡或无周期的混沌。邹立勋、张雷、万立德、李淳飞研究了“ 光波导TE—TM模间干涉调制光学双稳态装置”,这是一个通过激光波导TE—TM模间干涉调制 的双稳性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产生光学双稳性装置。
    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历学、李淳飞、洪晶研究了“光学双稳性的Ikda不稳定性与 静态稳定度”,将其大小可定量地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反馈程度的静态稳定度,引人到延时 反馈光学双稳性动力学行为的Ikeda不稳定性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除相对延时Q外,静态 稳定度S也影响着系统不稳定行为,包括不稳定的阈值条件和振荡模式。这项研究为实现本征 光学双稳性的lkeda不稳定性提供了新的依据。